二 “156项”建设
来 源
:
|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上篇 中国经济“站起来”(1949—1978)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1 | ||
摘 要
:
|
1951年2月,中财委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开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基本建设投资的区域布局来看,为了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畸形状况, “一五”计划一方面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强调东北工业基地改建, 694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基本建设项目中,有222个放在了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从一个一穷二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工业国家,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初级工业化,这是一个极为伟大的、前无古人的成就,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极为罕见、没有先例的。 | ||||||
关键词
:
|
三线建设 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 工业化 限额 苏联 国家计委 基本建设投资 四三方案 中国经济 中共中央 |
在线阅读
二 “156项”建设
字体:大中小
“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基本任务是:第一,建立和扩建电力工业、煤矿工业和石油工业;建立和扩建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基本化学工业;建立制造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采矿设备和汽车、拖拉机、飞机的机器制造工业。第二,相应地建设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建设为农业服务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第三,随着国民经济的高涨,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第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地扩展公私合营企业。
根据“一五”计划的安排,用于各产业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27.4亿元,占总支出的5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在工业和运输邮电部门,两项合计为330.6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7.4%。而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合计投资202.1亿元,占75.9%。根据计划要求,5年内工业方面重点建设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中央重点围绕限额以上的694项工业项目和苏联援建的156项建设工程进行。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五年计划草案的说明,“一五”时期限额以上工业建设单位共694项。在新建的455个项目中,苏联设计的为123个;改建的220个项目中,苏联设计的为22个;恢复的19个项目均为国内设计。
“156项”建设工程是指1950年到1955年期间,当时的苏联政府答应帮助中国建设的一批工业项目。“一五”计划以“156项”为核心展开,起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贯穿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56项”建设工程实际施工的为150项,其中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工的有146项。工业建设项目的特点是在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方面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填补中国的工业空白,奠定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156项”也着眼于改善区域经济分布的不平衡状况,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156项”产业构成的选择来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国防工业44项、冶金工业20项、能源工业52项、机械工业24项、化学工业和轻工业共10项。从地区布局来看,能源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分布是比较均衡的,照顾到内地发展的需要。从行业来看,涵盖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等。在交通运输方面,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约1万公里,宝成、鹰厦铁路建成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北京至广州铁路全线贯通。民用航空在此期间也获得迅速发展。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