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9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一 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及合作

来 源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上篇 中国经济“站起来”(1949—1978)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十分重视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 1965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宣布: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至此,连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援助建设的50个项目,共计156项。除了苏联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外,东欧民主国家与中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苏联

技术资料

毛泽东

协定

科学技术

经济建设

单项设备

技术进口

技术设备

民主国家

生产设备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及合作

字体:

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由于中国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技术资料和建设项目的充分准备,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援助对中国工业化的展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3年5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和议定书。根据协定,苏联承诺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91个工业建设项目,其中包括钢铁联合企业、有色金属企业、煤矿、炼油厂、机器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以及一批现代军事工业项目。1954年10月,中苏双方又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提供5.2亿卢布长期贷款协定和帮助中国新建15个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企业设备供应范围的议定书。至此,连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援助建设的50个项目,共计156项。

另外,苏联每年派遣数百名专家来华,并接收近千名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前去苏联学习培训。这156项工程,再加上与之配套建设的140多个项目,构成了“一五”计划基本建设的中心,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基础工业部门(煤炭工业和化学工业除外)和国防军事工业新增的生产能力中,有70%—80%是苏联援建的156项提供的,如炼铁、炼钢、轧钢能力;有的行业甚至是100%,如炼铝和汽车制造等。同时,随着这批项目的建成,中国改变了钢铁工业生产品种单一,有色金属只采不炼,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制造能力极低的局面。[※注]

从1950年到1953年,苏联根据中苏两国政府间科学技术协定提供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2928套(件)。[※注]1954年10月中苏两国还签订了“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苏联根据协定,免费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1955年4月,中苏双方又签订了关于苏联帮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使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据统计,从1950年至1959年,苏联无偿(只收取复印费)向中国提供科学技术文件有:整套技术设计文件31440套,基本建设方案3709套,机器和设备草图12410套,整套技术文件2970套,整套部门技术文件11404套。在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把对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援助总数的一半给了中国。[※注]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共签订了引进304个项目的成套设备(包括“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和64个单项车间设备装置的合同,实际执行的总金额为17亿多新卢布,其中用苏联政府贷款支付的货款约3亿新卢布,占总金额的18%,其余82%则通过两国贸易账户结算。为建设这些项目,苏联政府派出了大批专家,并为中国培训了大批实习生。这批项目的建成,为新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注]

除了苏联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外,东欧民主国家与中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帮助。如1956年,中国分别与东德、匈牙利、波兰、捷克签订了关于加强科技合作和互相提供援助的协定。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东欧民主国家先后签订协定引进成套设备建设项目116项,完成和基本完成108项,解除义务8项;单项设备88项,完成和基本完成81项,解除义务7项。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帮助中国建设的工业项目,不仅提供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而且从勘察地质、选择厂址、收集设计资料、进行设计、指导建筑、安装设备和开工运转、供应新产品的技术资料,一直到新产品制造出来,都给予了全面的、系统的帮助。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