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来 源
:
|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中篇 中国经济“富起来”(1978—2012)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3 | ||
摘 要
:
|
20世纪90年代,正当中国努力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时,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陷入激烈的争论之中。透过种种迷雾,中国终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 ||||||
关键词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中共十四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改革 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 解放 |
在线阅读
一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字体:大中小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了东欧剧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牵头成立华沙公约组织,建立起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展开冷战。加入华沙公约组织的东欧国家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没有大的提高。特别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执政党、政府官僚主义严重,贪污腐败,特权横行,引发人民大众的强烈不满,政局动荡不安。
1989年6月4日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夺取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政权。1989年10月6日,匈牙利社会工人党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决定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体制。1989年罗马尼亚爆发革命,党和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天鹅绒革命”,统一工人党被迫交出政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1990年2月,保加利亚共产党改名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990年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国都举行多党制选举,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1991年12月25日,苏共中央委员会解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造成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一片混乱。
与此相反,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中国周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的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被称为“亚洲四小虎”。
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冲击。1989年,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分歧,发生了争论。中国改革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