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四 外资企业的兴起

来 源
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 中篇 中国经济“富起来”(1978—2012)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活跃的市场主体,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经济体系才能高效运行。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支持其扩大规模。吸收外商投资,允许外商企业发展壮大。中国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竞争发展的市场机制。外商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紧缺的资金,还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鲶鱼效应” 。
关键词

私营经济

乡镇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

市场主体

社队企业

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

私营企业

经营管理者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四 外资企业的兴起

字体:

1978年改革开放方针确立后,中国开始调整对外经济政策。1979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开始积极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福建获得了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开始吸收外资,外商以合资、合作企业形式进入两省67个县市。在全国层面,外商企业都是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经济体系的。1982年年底,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83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800家。这一时期,外商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合资、合作的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宾馆服务业企业。

1992年,外资投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1994年,共有179711家外资企业在华开业。1998年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47万家。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吸引外资的国家。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减少投资障碍,加强投资保护,外商投资进入新阶段。外商独资企业取代了合资、合作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的新成员。2012年全国共有企业8286654家,其中,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为101518家,外商控股企业为109103家。[※注]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为110.1亿美元,2000年达到了407.2亿美元,2002年提高到527.4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1117.2亿美元。[※注]

2000年之前,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逐渐转向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近年来,外商有投资服务业的明显趋势。

外商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紧缺的资金,还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鲶鱼效应”。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