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91.223.26,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三代考古诸文化探源研究

来 源
新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5
摘 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夏商周时代考古学在极为薄弱的初创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夏商周考古学体系。三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70年来,在三代时期多个遗址,比如二里头、郑州商城、安阳殷墟、丰镐遗址、周原遗址、秦雍城、郑韩故城等东周各国大型城址中都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有学者据此对三代时期的陶器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 ※注] 。先秦史叙述由以文献为基础的传统王朝政治体系史转变为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全方位文化、社会发展史,史观方面由传统的中原中心论转变为多元一体史观,叙述对象由以王朝帝王为核心的政治史发展为以古人社会、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史,关注重心由精英历史转向大众历史。
关键词

遗址

考古学文化

文化

发掘

墓葬

考古学

考古

墓地

遗存

殷墟

东周时期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二节 三代考古诸文化探源研究

字体:

夏商周三代相关考古学文化得到中国学术界的基本认同后,关于它们的来源,即它们来自何处?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建立夏商周王朝以前的夏人、商人、周人的文化面貌如何?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从物质文化遗存去追溯夏、商、周文化的源流?如何处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关系?诸问题自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不同于文献史学的文化探源研究等也因此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先夏文化研究

在探讨夏王朝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时,先夏文化的研究必然被涉及。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夏王朝纪年范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而据研究,二里头文化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9世纪中叶至前16世纪中叶。早期夏王朝文化已超出二里头文化,进入龙山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两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城和夯土基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等[※注]。2002—2004年的考古工作又发现一座大城城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注]。加之新砦遗址[※注]、禹州瓦店遗址的发掘,大大推动了早期夏文化的探索。

有学者提出,二里头文化的核心类型是在豫西地区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的基础上经由新砦期发展而来,“新砦期”遗存是夏人建立夏王朝前后的文化遗存。也有学者提出龙山文化的三里桥类型、陶寺文化与夏文化有关系[※注]

二 先商文化探索

20世纪30年代,梁思永提出“后岗二层不但是较早的,而且也是豫北殷文化的直接前驱”[※注]。1936年“中研院”史语所李景聃等在豫东的调查和发掘,揭开了先商文化探索的序幕[※注]

20世纪50年代,随着郑州二里岗、洛达庙、邯郸涧沟等遗址的发现,先商文化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编成的《中国考古学》第三编《商周——青铜时代》中,首次使用了“先商文化”一词。其所谓先商文化,是指成汤以前的先公时代商“部落”创造的文化,考古学上指分布于黄河两岸,晚于龙山文化、早于郑州二里岗的文化遗存。

经过几十年的田野工作和研究讨论,多数学者承认先商文化的存在,但在选择具体探索对象方面仍存在分歧,一种意见将探索目标集中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并由此上溯[※注];另一种意见倾向于豫东及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岳石文化、龙山文化遗存为先商文化[※注]

三 先周文化探索

从考古学角度探索先周文化始自1933—1937年前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在陕西宝鸡斗鸡台的发掘[※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绕先周文化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重要发现有沣西地区早期遗存[※注]、刘家墓地[※注]、礼村遗址墓葬[※注]、郑家坡遗址[※注]、壹家堡遗址[※注]、宝鸡纸坊头遗址[※注]、碾子坡遗址[※注]、扶风北吕先周墓地[※注],等等。基于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学者根据自己对各遗存时代和文化属性的认识,提出了各自有关先周文化的观点。

四 早期秦文化和楚文化探索

对早期秦文化和楚文化的探索也是三代考古的热点问题,几十年的探索取得了系列收获。

随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贵族墓的发掘以及近年发现的多座城址、祭祀遗址和密集的聚落遗址,甘肃礼县的西汉水上游和天水一带被公认为是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注],清华简的记载和相关考古发现显示秦文化最早来自东方。

关于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丹阳地望的研究则基本集中在商州、丹淅之会说和沮漳河流域的枝江说[※注],对于早期楚文化陶器群与周文化的异同也有了初步认识。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