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7.142.93,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

二 邓小平著作的编辑出版

来 源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9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编辑出版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著作,形成了中央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选等,这些著作的编辑出版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系统地对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度重视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如同《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一样, 《胡锦涛文选》为我们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提供了一部系统性重要教材,对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部著作的出版必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

习近平

出版

文选

著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胡锦涛

治国理政

文稿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二 邓小平著作的编辑出版

字体: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著述。特别是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集中在《邓小平文选》三卷本,《邓小平文选》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策略思想。尤其是第二卷、第三卷在内容上相互贯通,汇集了邓小平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富有独创性的重要著作,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和科学指南。

1.《邓小平文选》的编辑出版情况

《邓小平文选》的编辑工作是从1981年上半年开始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党内外要求出版邓小平著作的呼声逐渐高起来。1982年9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经邓小平同意,收入了邓小平自1978年12月至1982年7月的16篇文稿。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迫切地要求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央文献研究室于1983年7月编辑出版了第一部邓小平的综合著作集——《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这是一项对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为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正确路线上,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本书发行量达4700万册。”[※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后,编者根据十二大精神和有关负责同志的意见,将邓小平在十二大上致的开幕词收入文选,作为全书的结束篇。到1983年7月1日,《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出版发行,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这本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在1975年至1982年十二大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谈话,共47篇,26万字,其中39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所收入的47篇文稿,反映了邓小平在1975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领导进行的全面整顿;粉碎“四人帮”后,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为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和肯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所作出的历史性的伟大贡献;为开启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而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这本文选的出版,为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上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文选》的热潮。

1983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通知中指出:《邓小平文选》系统地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在1975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的教训,确定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央文献研究室继续按预定的计划先着手收集、整理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17年这两个时期的文稿。1989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这本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前28年中的重要文稿、讲话共39篇,近25万字。这39篇文稿是从数千件文稿中精选出来的,其中30篇没有公开发表过。这本文选反映了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17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在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几个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本文选的出版不仅为总结和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且文选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见解,对于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央文献研究室从邓小平在十二大以后发表的数十篇讲话、谈话稿中进行挑选并做文字整理。最后选定22篇,文稿起止时间从1982年9月至1984年12月;书名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本小册子在1984年年底出版,发行了几百万册,引起很大反响。

此后,中央文献研究室对邓小平不断发表的讲话、谈话都及时地进行研究,并对有的文稿及时做了整理。1985年7月,根据形势的需要,经邓小平同意,将他当年3月至6月的五篇谈话汇编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文在内部出版。1987年年初,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进行增补,将邓小平1983年10月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和1984年12月至1987年2月发表的21篇文稿收入这本书,篇目由22篇增加到44篇,报经邓小平同意后,出版了这本书的增订本。增订本的出版,为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上半年,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加快改革的步伐,阐明我国的方针政策有两个基本点,即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他还提出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等重要观点。鉴于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央文献研究室将含有这些思想内容的九篇文稿整理汇编成《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报经邓小平同意后于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内部出版。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党内同志高度重视。到10月十三大召开前夕,又改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和《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是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出版后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前,反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重要论述的最重要的两个版本。[※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编辑工作,是从1990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的。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归纳为九个方面,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在这种形势下,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同年11月,邓小平同志办公室正式通知,决定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非常重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亲自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了拟收入这本著作的119篇文稿。在审完全部文稿后,他又指示将文选清样本,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有关的同志征求意见。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

1993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一卷收入了邓小平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共119篇,25万字,其中60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等文集发表过的文稿,这次编入文选时,又做了文字整理,许多篇目根据记录稿增补了内容。邓小平亲自指导了这一卷的编辑工作,对收入的文稿逐篇审定。本卷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致的开幕词为开卷篇,以南方谈话为终卷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书的主题。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后,经邓小平同意,中央文献研究室对《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进行了修订增补。这两卷修订增补后,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于1994年11月出版发行。至此,《邓小平文选》三卷本,共约85万字。

第一卷增补了4篇文稿,其中3篇是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的讲话。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邓小平的思想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的著作,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

第二卷增补了14篇文稿,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原收入本卷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移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次增补,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重要思想。

这两卷文选再版时对正文的文字、标点和题解做了少量校订和统一体例的工作,同时增补了一些新的注释。第二卷部分文稿根据记录稿对个别地方做了必要的修订和增补。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致的开幕词移入第三卷后,第二卷的篇目需要调整。这两卷文选对全书正文的文字、标点和题解做了少量校订和统一体例的工作,同时增补了一些新的注释。第二卷有的文稿根据原记录对个别地方做了必要的修订和增补。如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有一句在第一版的表述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第二版根据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的单行本,恢复了作者当时的说法:“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出版,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最权威的版本,进一步推动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编辑邓小平专题文集和有关论述摘编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版的各种邓小平专题文集和摘编共有40多种,大多数是由中央有关部委编辑的。内容有:论党的建设、论民主与法制、论教育、论改革、论人事、论行政管理、论工会、论财经、论青年工作、论精神文明、论旅游、论侨务、论党风廉政建设等;在这些著作集中,也陆续发表了不少未收入《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论述。

在《邓小平文选》三卷本出齐后,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两本重要图书,一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这本书把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分20个专题做了集纳,既有助于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又为读者学习和查阅提供了方便。另一本是《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这本书虽然不是文献集,但它公布了许多未公开发表的论述,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也是研究邓小平理论必不可少的重要读物。1994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电子版出版。它是由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共同制作的。它将已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全部内容存储在两张软盘上,阅读和检索都十分方便。读者可以组合任意关键字、词,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邓小平文选》中的句子,以及它们所在页码、所属段落和篇目、背景出处、发表时间、有关注释等。这种新的图书载体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著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1995年9月,《邓小平文选》三卷本线装版由线装书局出版,全套共12册。这部书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为版本,16开、线装,繁体大字直排,用上等宣纸精印,书皮为蓝色真丝绢面,分装三函。其采用独特的印刷手段和精美的纸张,装帧典雅别致,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为我国传统线装典籍增添了一部重要的文献。

1996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和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一卷本繁体字版在香港发行。《邓小平文选》一卷本收入的邓小平在1956年至1992年期间的80篇文稿,是从《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挑选出来的,着重反映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香港出版这卷文选,是为了方便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了解邓小平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并通过他的著作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注]

民族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多种少数民族文本和英、法、西班牙、俄、日、德等外文本。

2.《邓小平文集》的编辑出版

《邓小平文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共3卷,80余万字。本书选入邓小平1949年至1974年的文稿406篇,上卷编入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上旬的文稿106篇;中卷编入1952年8月中旬至1958年9月的文稿135篇;下卷编入1959年1月至1974年11月的文稿165篇。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编入本文集的文稿,包括讲话、报告、谈话、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关于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民族、统战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特别是集中反映了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这部文集,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的编辑出版

1998年11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共26万字。本书是根据邓小平1975年至1992年的大量文稿及其他档案资料编写的,共600余条。文稿包括讲话和谈话的记录、批示、书信、题词等,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本书首条是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实际上开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最后一条是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1975年至1992年的主要著作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还有许多重要内容散见在他大量的讲话、谈话、批示、书信、题词中,没有收入文选。这本思想年谱将这部分内容同《邓小平文选》的文章摘要编辑在一起,公开发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外交、军事、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邓小平文选》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补充,更详细地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4.《邓小平年谱(1975—1997)》的编辑出版

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年谱(1975—1997)》,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冷溶、汪作玲主编,分上、下两卷,全书102万字。本书是一部记载邓小平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准确地记述了邓小平自1975年至1997年的22年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主持整顿工作、领导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发挥的决策作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邓小平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风范。本书再现了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改革开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年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书中不仅把《邓小平文选》等著作中的重要思想编写进去,同时尽可能收入没有发表过的有重要思想内容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等,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提出并不断丰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同时,年谱还收录了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来自中央档案馆等中央和地方的档案部门,有些是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提供的,还有一些是同邓小平有过接触的老同志的笔记、日记和对他们的采访记录等。本书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特别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5.《邓小平年谱(1904—1974)》的编辑出版

2009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杨胜群、闫建琪主编,分三册,全书151万字。本书上册主要记述邓小平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和在莫斯科学习,1926年回国后不久在党中央机关工作,领导百色起义,到中央苏区工作和参加长征,在太行坚持抗战八年直至解放战争初期的重要经历。中册主要记述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率部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西南局工作,1952年后调中央工作,1956年在党的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等重要经历。下册主要记述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及复出工作后的重要经历。全书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奋斗的业绩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始终保持的革命精神与崇高的品格风范。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