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民间故事史的书写
来 源
:
|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0 \ 上编 民间文学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5 | ||
摘 要
:
|
对浩瀚典籍中的民间故事进行系统爬梳是近7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重大成果,夯实了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根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文艺创作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等问题,着重从宏观视角总结中国民间故事的演进特征。传说故事分类索引基本按照民间文学集成的分类来设立,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则参照AT分类体系设立,兼顾了中国民间故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特征。 | ||||||
关键词
:
|
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故事类型 分类法 传说故事 分类索引 演变 传承 历史地理 长编 |
在线阅读
第三节 中国民间故事史的书写
字体:大中小
对浩瀚典籍中的民间故事进行系统爬梳是近7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重大成果,夯实了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根基。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注]首次集中对文献记述的中国民间故事进行系统梳理,探寻中国民间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特征,将历史地理学派方法加以改造后探讨中国民间故事的生活史,总结了中国民间故事25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呈现“在类型演变中增强艺术活力、口头与书面传承的交错并行、在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渗透中演进”[※注]的特征,是中国民间文学本土化研究的典范之作。
祁连休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注]和《中国民间故事史》[※注]两部大作。《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文艺创作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等问题,着重从宏观视角总结中国民间故事的演进特征;作者以“故事类型核”为鉴别故事类型的标准,在故事类型的命名上,没有采取国际上民间文学界通用的AT类型分类法来命名,而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适当参照中国学界已有的命名方式来确定,这样可以关注“AT类型分类法”所不涉及的传说类型,便于展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全貌。《中国民间故事史》考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民间故事史,发现先秦两汉是中国民间故事的萌生期;魏晋南北朝为成熟期;隋唐五代写实故事有较显著的发展;宋元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明代是中国民间笑话发展的顶峰;清代是中国民间故事全面繁荣时期,各种门类的民间故事的发展均非常显著。作者还设专章讨论民间故事的采录,介绍不同时期民间故事文本采录、民间故事讲述人和故事集的编选情况,彰显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讲述状况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顾希佳在中国民间故事的文献梳理方面成绩显著,2008年出版了首部地方民间故事史——《浙江民间故事史》[※注],2012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注]呈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丰富蕴藏及学术价值。作者查阅了两千多万字的文献,从历代散文、史书方志、笔记小说、宗教典籍、民间抄本中集录民间故事文本,将较早出现而又相对定型的文本视为正文,异文附录于后,呈现出该故事在时代长河中从口传到书面乃至互动的演变轨迹,集资料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此外,此书还设立了传说故事分类索引和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传说故事分类索引基本按照民间文学集成的分类来设立,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则参照AT分类体系设立,兼顾了中国民间故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特征。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