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间游戏价值、功能的讨论
来 源
:
|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0 \ 下编 民俗学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8 | ||
摘 要
:
|
民间游戏的主体是人,游戏活动的价值是对人内在的作用,游戏功能是指游戏对社会文化系统的作用。为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学者分别讨论了民间游戏的内在价值与外部功能。《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认为,民间游戏可以将这种理想投射到现实社会,例如民间游戏有利于“均等思想的普及” [ ※注] ,民间游戏能够参与“传统文化的建构” [ ※注] ,具有“文化认同功能” 。施小菊和徐志诚认识到民间游戏具有培养认同感和民族精神功能,他们还从体育学的角度,对民间游戏和民间竞技与文艺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民间游戏是“文艺和体育的滋养源” 。民间游戏建构传统文化,构成民众文化记忆,具有文化认同功能。 | ||||||
关键词
:
|
民间游戏 游戏 幼儿 游戏精神 主体地位 人格 学者 教育价值 具体类型 民间体育 体育游戏 |
在线阅读
第三节 民间游戏价值、功能的讨论
字体:大中小
民间游戏的主体是人,游戏活动的价值是对人内在的作用,游戏功能是指游戏对社会文化系统的作用。为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学者分别讨论了民间游戏的内在价值与外部功能。
一 民间游戏的价值
萧放将民间游戏的价值分为对儿童和对成人两类游戏人的作用,对儿童教育主要有开展智能、增强体能、塑造人格的作用,对成人主要有调节生活的作用。[※注]陈连山总结民间游戏社会文化功能分别是人格发展、缓解心情、体育锻炼、开发智力。[※注]《中国民间游戏总汇》总结的民间游戏功能多半是对个人的意义,分别是协调合作能力的提升、身体机能的锻炼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注]施小菊和徐志诚认为民间游戏具有儿童早期启蒙和自娱谐和、宣泄身心的价值。[※注]曹中平通过对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实验研究,发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质发展、运动技能和社会行为等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李玉峰从学前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民间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生命、心理和文化意义:传承幼儿健身智慧,增进幼儿健康发展;塑造幼儿游戏生活,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延续幼儿文化生活,奠定终身文化适应之基础。[※注]游戏精神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界正大力提倡的,其内涵为“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民间游戏精神的传承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注]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游戏精神更是人类的天然需求,然而当代中国社会缺乏游戏精神,陈连山等学者都在呼唤重建游戏精神。[※注]民间游戏整体价值研究,多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出发,认为民间游戏强健体魄,开发智力,有益身心,有利于人格发展,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学界除了对整体民间游戏价值进行探讨之外,也着重发掘具体类型或特定区域的民间游戏价值。周竞红以赫哲族传统儿童游戏为例,挖掘其训练智能、训练体能、塑造人格的教育价值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注]徐莉、彭海伦对毛南族儿童棋类游戏进行研究,总结其对儿童心智发展,培养竞技意识、规则意识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价值。[※注]王丹认为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在人类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启迪心智、道德培养、地方知识教育、接受文字传统、文学艺术熏陶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注]对具体类型或地域民间游戏价值研究更有针对性,但依然以教育学或心理学角度为主,探讨民间游戏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界讨论的民间游戏功能以内在价值为主,换言之,民间游戏的主要意义还是作用于人本身,“人”在游戏活动及其产生游戏效果中依然具有核心地位。民间游戏寓教于乐的特点使之同时存在于学习与生活之中,对包括儿童和成人在内的所有人群德、智、体、美、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 民间游戏的功能
将民间游戏放在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下,讨论民间游戏对文化传统和社会运行的作用,学者们对民间游戏功能研究多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切入。民间游戏具有“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体情操”[※注]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儿童进入社会的准备,还是作为成人调整人际关系的形式,都起到整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促使人走到一起,增加集体或社会的凝聚力。陈连山从社会角色和社会化角度强调儿童从民间游戏中习得的角色意识完成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注],他认为,“民间游戏也体现着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注]民间游戏可以虚构独立的游戏时空,在这个时空中儿童可以练习步入社会的准备。民间游戏的特点也正是理想社会的特点,自由、规则、秩序、平等、正义、公平等,人们在游戏中可以构建起一个合乎理想标准的临时社会。《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认为,民间游戏可以将这种理想投射到现实社会,例如民间游戏有利于“均等思想的普及”[※注],民间游戏能够参与“传统文化的建构”[※注],具有“文化认同功能”。[※注]施小菊和徐志诚认识到民间游戏具有培养认同感和民族精神功能,他们还从体育学的角度,对民间游戏和民间竞技与文艺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民间游戏是“文艺和体育的滋养源”。[※注]李玉峰从文化角度认识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具有承载“文化母题”的功能。[※注]李亚妮从儿童社会性别和角色分工角度考察民间游戏在陕西关中地区青春期民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注]
民间游戏作为人际互动的活动,能够增强群体意识和社会凝聚力。民间游戏可以模仿社会,为儿童学习社会化、步入社会,成人从中寻觅社会理想并投射现实提供虚拟实践。民间游戏建构传统文化,构成民众文化记忆,具有文化认同功能。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