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20.233.12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社会建设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社会建设70年

第三节 健康保障体系的深度改革(2009—2019)

来 源
新中国社会建设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3
摘 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3年开始试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7年开始试点)在分别经过13年和9年的发展后,于2016年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19年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国全面实施,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公平、管理更加规范、资源利用更加有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社会化筹资,向失能群体提供必需的基本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将医疗健康的保障延伸到生命末端,践行“健康中国2030 ”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

大病

健康中国

医疗卫生

保险

大病保险

分级

异地

城镇职工

基层医疗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第三节 健康保障体系的深度改革(2009—2019)

字体:

一 医疗卫生体制的新一轮改革

医疗服务市场化催生了医院的逐利性,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2009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医改。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发布,确立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重点共十九项改革措施。此次改革的目的是找到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中间道路。

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与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相衔接,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使公众能够及时和公平的获得基本药物。截至2018年9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总计达到685种,其中中成药和西药分别是268种和417种。[※注]

为了控制基本药物价格,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办法,2009—2014年地市一级药品集中采购逐步上升至省一级;2015年起医院直接议价、政府参与、价格公开比对等多措并举;2015年10月“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网站”开通,药品价格谈判和招标定点生产信息全网公开;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5项制度建设共70项任务,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医院收入和分配机制更加合理;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公布“4+7”带量采购新模式。

分级诊疗、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的又一核心内容。2014年国家开始推进医生多点执业,但基层医疗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近1650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3850家县级医院,17万城市医院医生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三级公立医院7.6%的住院病人和二级公立医院6.1%的住院病人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 分级诊疗试点稳步推进。深圳市罗湖区在分级诊疗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以行政区为单位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医联体,实现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在医院集团内部的自由流动,并通过分级定价,引导普通门诊和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建立整合医疗管理机制,成为医养融合的典范。2017年起“罗湖模式”开始向广东全省继而向全国推广。

新一轮医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一步成就。2009—2018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37.5%降至28.7%,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由13.8‰降至6.1‰;孕产妇死亡率由31.9/10万降至18.3/10万;2010年“五普”时平均预期寿命74.8岁,2018年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 岁,增长了2岁。[※注]

二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20年发展,截至2018年末参加人数接近3.2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10.3亿人,全部人口参保率超过95%,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安全网。除了基本医疗保障,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税优健康险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多层次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发展。2019年3月国办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要求生育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同步登记、基金合并运行、征缴管理一致、监督管理统一、经办服务一体化”,保留生育保险项目,但不单列收入,将生育待遇列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项目中支出,医疗保障项目设置更加合理。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统一,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开始试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7年开始试点)在分别经过13年和9年的发展后,于2016年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9年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国全面实施,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公平、管理更加规范、资源利用更加有效。随着保障度的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3年中央财政对新农合按人均10元补助资金以来,到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不低于490元,2019年进一步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520 元,参保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97亿人,基金收入6974 亿元,基金支出6285 亿元,累计结存4333亿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3 亿人,基金收入857 亿元,支出818亿元、累计结存295亿元。[※注]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城市非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障,使其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增强,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渠道增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并不断发展,覆盖人数超过10 亿人。2009年广东省湛江市推出大病保险制度试点,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城乡的医保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大病保险,解决个人自付费用过高、超出个人可支配收入之上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避免家庭出现灾难性医疗支出,在大病保险经办上创新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在完善医保制度、健全多层次医保体系、提高医疗保险保障度方面前进一大步。2013年有23个省份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对减轻家庭负担、提高保障水平的效果受到肯定。媒体报道称,2016年1—9月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高了13.85%,个案最高赔付达到111.6万元;[※注] 地方上也有很好效果,据报道,大病保险为金华市2.6万名群众减轻大病负担2.8 亿元,[※注]到2017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6 亿居民,2019年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从50%提高到60%。

三 “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面启动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家承诺的重大举措,提出“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使全民享有可负担的健康服务,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保障,提出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降至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2/10万。

为了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加快实现基本医疗卫生“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多元办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配套改革,提出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2015年是76.34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有步骤地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推进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医疗卫生体系已做好充分准备:截至2017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经达到98.7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94.6%,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度更高;全国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人,注册护士380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7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42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更多;全国卫生总费用达5.16万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支出分别占比30.1%、41.1%和28.8%,个人负担持续减轻;政府卫生支出由2008年的35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517亿元,增长3.3倍,国家对卫生投入力度更大;2017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96.5%和94.0%,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7 %,生育健康更受重视,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31.9/10万降至2017年的19.6/10万,每年减少1.5/10万,在2019年之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注]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 岁,20年里提高近10岁,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注]

医疗保障体系也为“健康中国2030”打好基础: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计覆盖13.4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2万亿元,城乡居民和新农合合计累计结存4628 亿元,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超过5000亿元(2017年为5024亿元),基金保持稳定支付能力。201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并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2017年起正式启动异地就业直接结算工作,相继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区)和新疆兵团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业结算系统”、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符合转诊条件人员全部实现住院费用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异地就业直接结算人次数快速提高,到2018年9月底累计突破100万人次,到2019年3月底累计突破200万人次,[※注] 异地就医更加便捷。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视为我国社保的“第六险”。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探索建立这项制度,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取河北的承德、吉林的长春、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上海、江苏的南通和苏州、浙江的宁波、安徽的安庆、江西的上饶、山东的青岛、湖北的荆门、广东的广州、重庆、四川的成都、新疆兵团的石河子15个城市开展试点。截至2018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5700万人,累计18.45万人享受待遇。[※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社会化筹资,向失能群体提供必需的基本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将医疗健康的保障延伸到生命末端,践行“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