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中国生态保护的起步阶段(1949—1972年)
来 源
:
|
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70年 \ 专论篇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70 | ||
摘 要
:
|
新中国生态保护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第18次会议召开,这次大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的历史性盛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要求、时间表、路线图等。人类在认知上从战天斗地、改造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中走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
关键词
:
|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中国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 习近平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 工作 |
在线阅读
一 新中国生态保护的起步阶段(1949—1972年)
字体:大中小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穷二白,面临的各项发展任务都非常艰巨,受思想理念和经济发展的局限,生态保护并不广受人们重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资源与环境开发利用力度,使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整体不断恶化。森林和草地的面积逐年缩小,质量也日益下降;水土流失面积迅速增大,我国成为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物种严重减少;工业发展导致我国的空气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粮食安全威胁到了国家和民族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各种地方病、传染病、寄生虫等疾病频发并大面积蔓延,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堪忧。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关注生态问题,提出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绿化祖国、治水、治理环境卫生等理念和政策。
1950年,周恩来同志指出,在风沙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应选择重点,发动群众,斟酌土壤气候各种情形,有计划地进行造林,并在政务院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针对《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说,“林业工作为百年工作,我们要一点一点去增加森林,现在为百分之五,梁部长说将来要达到百分之三十。森林不增加,就不能很好地保持水土,森林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注]。时任代理中央主席刘少奇下达了《中央转发〈华东局关于禁止盲目开荒及乱伐山林指示〉的通知》,提倡保护山林,严禁各地盲目的开荒、烧山和乱伐山林。毛泽东同志甚至将农林牧业比喻成农业和林业是祖宗,畜牧业是儿子,反过来,畜牧业是其他两个产业的祖宗,那两个产业是儿子,它们三个就是这样相互依存并发展着的。[※注]1956年,毛泽东同志通过贺电向全国发起“绿化祖国”的号召,并提出要实行大地园林化。之后更提出要努力让我国实现全部绿化,像园林一样美丽,以达到“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祖国”[※注]。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化祖国的目标,党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关于加强山林保护管理、制止破坏山林、树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护林防火的紧急指示》等法律法规,这些文件的下达,不仅体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林业保护与建设的重视,更是在制度层面上为具体的实践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中央还号召和带领人民进行草原的保护、森林火灾的防范、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以及工业企业污染的防范等。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力度,提高环保预警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并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还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并积极建立环保的目标责任制,当有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进行合法追究,提高处理此类事件的效率,为防治环境恶化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发展工业企业的时候,必须注重城市的合理布局,将工业企业与居民区分开来,中间可以植树造林营造防护隔离带,让工业企业的污染尽可能少地危害到城市中的居民。[※注]
与此同时,党中央也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名言,要求进行黄河治理、淮河修复、三门峡水库修建、荆江分洪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多次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定要根治海河”,并多次视察长江,指导三峡工程建设。1952年的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1959年又在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利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避免了水土进一步流失的危险。而为了确保中央对林业、水利等工作的指导,在机构建设上,中央政府先后成立了林业部和水利部。
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和保障,开展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不许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废气,不许捕杀珍稀的野生动物,等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来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当时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不强,因此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关注和保护力度有限。在国际局势紧张、国内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巩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不易成果,我国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相对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我们像西方工业化国家一样,走的是资源投入型和粗放型的外延扩大式再生产,以资源换发展,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这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隐患。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