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语方言学的初创期(1928—1949)
来 源
:
|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3 | ||
摘 要
:
|
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著《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是第一部对一个省的方言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篇幅最大的方言调查报告,该书对后来的方言调查和编写方言调查报告都有重要的影响。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这一时期的方言论著大多以语音调查为主,用国际音标记音,所用的调查整理归纳汉语方言语音的方法以及为方言调查设计的调查表格等,至今仍然为国内外汉语方言工作者所采用。 | ||||||
关键词
:
|
方言 汉语方言 调查 方言调查 历史语言 赵元任 方言学 研究院 著作 商务印书馆 现代语言学 |
在线阅读
第一节 汉语方言学的初创期(1928—1949)
字体:大中小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方言的差别。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不过汉语方言学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科学的学科出现,乃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
以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为标志,以赵元任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建立起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范式。赵元任根据《切韵》系统设计了《方言调查表格》,根据这个表格记录方言,可以很快得出方言和中古音的对应条例,方言古今演变的要点。《方言调查表格》经过不断修订调整,成为后来的《方言调查字表》,一直为汉语方言工作者普遍使用。赵元任还创造了五度制标调法,用来标写方言声调的相对音高,这种标调法后来一直成为汉语方言声调描写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从1928年到1946年近20年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方言调查报告。比较重要的有:
一、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是第一部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用国际音标记音,通过田野实地调查完成的汉语方言学开山之作。该书记音准确,语音分析细致深入,审音严谨,是这一时期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二、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著《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是第一部对一个省的方言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篇幅最大的方言调查报告,该书对后来的方言调查和编写方言调查报告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6、66、82)。
此外还有陶燠民《闽音研究》(1930历史语言研究所增刊第一本第4分册,科学出版社1956年再版),罗常培《厦门音系》(1931年出版,科学出版社1956年再版)和董同龢《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科学出版社1956年再版)。
这一时期的汉语方言调查总的来看,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积累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材料,对汉语方言的类别和特点开始有了一个虽属初步但比较明确的认识,很多的著作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方言论著大多以语音调查为主,用国际音标记音,所用的调查整理归纳汉语方言语音的方法以及为方言调查设计的调查表格等,至今仍然为国内外汉语方言工作者所采用。这一时期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的专业学术机构只限于历史语言研究所,人员也非常少,汉语方言这一学科仍属于初创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汉语方言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化期(1950—1978)、繁荣期(1979—2004)、多元化期(2005年至今)。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