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一 汉语词汇学创立的背景

来 源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1
摘 要
20世纪初,在现代语言理论的影响下,研究汉语的学者引入了词的概念。汉语词的观念的确立,是汉语词汇学建立的前提,也是现代语法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词典编纂中也有重要影响。针对各种教学本位观,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 ( 《世界汉语教学》 2012年第3期)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本位的层次性,提出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分层次的综合本位观,并讨论了元语言意识与教学本位之间的关系。两者共同制约着词汇教学,该文观点对评判各种词汇教学方法的价值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词汇学

汉语

词汇

汉语词汇

语言

语文

教学

教学法

单音词

同义词

现代汉语规范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汉语词汇学创立的背景

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汉语研究工作。1949年10月10日,在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4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5年又改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50年代提出了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三大任务,这三项任务都与汉语词汇研究有着密切关系。1950年6月,根据当时政务院的指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基本词汇与基本语法结构的调查”作为1951年的重点工作。1951年下半年开始,《语文学习》《语文知识》《中国语文》等一批重要的语文刊物陆续创刊并组织了各种学术探讨活动。

词汇规范化是汉语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将现代汉语规范工作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195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在“汉语规范应该包括词汇规范”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副所长吕叔湘所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主题报告(《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讲了现代汉语规范的任务。在词汇方面列举了方言差别、同义词繁多、抽象意义的词用法不确定等问题。这些工作催生了汉语词汇学的创立。

20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五四以后的30年时间,许多学者借鉴国外语言研究的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词汇问题,取得很大成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的社会本质、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基本词汇及词汇与社会变化密切联系等的学说,成为语言研究的理论指导。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有不少内容论述词汇问题,人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的组成以及开展词汇研究的必要性,为汉语词汇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准备。

195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由林焘主讲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课。另外,参照苏联语文教育的做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实施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也推动了汉语及其词汇研究。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