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一 佛教史研究

来 源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9
摘 要
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汉传佛教研究整体上处在研究的恢复阶段,尤其是在研究领域开拓以及培养人才方面。整体而言,此阶段我国的汉传佛教研究,无论是科研队伍,还是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开始走向了成熟和繁荣,各科研团队虽在研究兴趣、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乃至师承学风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我国汉传佛教研究至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学派。蔡鸿生的《清初岭南佛门事略》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佛学研究的普及,以及新时代综合性佛教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佛教

中国佛教

禅宗

佛教研究

汉传佛教

印度

佛教文化

研究成果

出版

宗教文化

大乘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佛教史研究

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汉传佛教研究可谓是较为新兴的学科,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尽管研究方法非常明确,但是撰写符合新时代学术研究的佛教史著作,无论是对佛教自身研究,还是对学科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949年后先有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三卷)问世,影响很大,但是尚未有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性著作诞生。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汉传佛教研究界依然极为重视汉传佛教历史研究,这一阶段出版的杜继文等撰写的《佛教史》作为一部简明的世界佛教史,填补了汉传佛教研究在世界佛教史研究的空白。另外,在此时期,各汉传佛教宗派史、思想史、断代史,以及日本、韩国等域外佛教史也接踵发表,为我国汉传佛教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禅宗史方面,杜继文、魏道儒撰写的《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是最早出版的中国学者撰写的禅宗通史性著作,提纲挈领,大笔如椽,公允不偏地全面叙述了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潘桂明撰写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反映了禅宗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特点,介绍分析了宋代之后的演变,弥补了同类书的不足。洪修平撰写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旁征博引,对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了条分缕析的深刻阐述,论证充分、可靠。葛兆光撰写的《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在全面叙述中国禅宗思想历史的同时,对胡适以来的中外禅学研究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质询、商榷。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集中论述了宋以后的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吴立民、徐荪铭等撰写的《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进行写作,在结构上改变了以往禅宗史头重脚轻的通病。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