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来 源
: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8 | ||
摘 要
:
|
研究所、学会、杂志的成立与创办为中国后来的印度佛教研究提供了人才、组织与平台保障,很快就促使国内的印度佛教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此期间,季羨林、金克木、黄心川等人成为从事印度佛教的领军人物,各自取得许多开创性的成果,同时也共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印度佛教历史、哲学、语言文化,以及印度佛教的跨文化传播与比较诸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与突破。高华和黄超在《从印度古代文化看早期汉译佛经中妇女观和禁欲观的变异— —兼论中国早期菩萨像男性化的原因》 [ ※注]中提出,中国早期佛像全是男性形象这一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印度佛教的妇女观和禁欲观改造的结果。 | ||||||
关键词
:
|
佛教 印度 印度佛教 宗教 因明 哲学 佛教哲学 印度教 南亚 婆罗门教 佛学 |
在线阅读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字体:大中小
巫白慧是研究印度哲学的名家,他在这一时期发表了多篇关于印度哲学研究的文章,文中也涉及佛教哲学,诸如《印度古代辩证思维》[※注]《印度逻辑及其源流》[※注]《龙树的中观论及其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注]《略论大乘佛教哲学空有二宗的理论实质》[※注] 等,这些文章大都基于对梵文佛典的解读,在与印度其他宗教哲学的比较中发明新说。
黄心川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印度哲学与佛教哲学的大家,对印度佛教哲学有着精深的研究,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印度哲学与佛教哲学的弟子。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黄心川的《印度哲学史》,[※注] 用十四章的篇幅,按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方法,全面论述上古至中世纪印度的宗教哲学,其中佛教哲学发展史是其探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黄先生主要依据中国保存的汉译佛经的史料,并参考国内外成果,对印度佛教的起源、教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作重点阐述,把印度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加以探讨,揭示佛教与其他印度宗教派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区别,把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勾勒了印度佛教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作者指出,印度佛教哲学经历了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它还包含了一些辩证法等合乎情理的内容,因此在世界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79—1999年,黄心川发表多篇文章,对包括佛教哲学在内的印度哲学作了开创性研究,其《试论龙树的中观哲学》[※注]《印度数论哲学述评——汉译〈金七十论〉与梵文〈数论颂〉对比研究》[※注] 代表了其研究内容与方法。
方广锠师从黄心川学习印度佛教哲学,在此期间发表了《〈那先比丘经〉中的灵魂观》[※注]《龙树及其著作与思想》[※注]《关于佛教起源的几点思考》[※注]《佛教的时间与空间》[※注]《关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几个问题》[※注] 等多篇论文,对佛教史上的重要观念、人物与问题作出富于启发性的探讨。
1992年,姚卫群的《印度哲学》[※注]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述印度各教派的哲学思想;第二编介绍了哲学中比较有争议的理论;第三编则是选译了各派比较有价值和代表性的资料。1996年,姚卫群的《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注] 全面介绍般若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过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般若思想的学术专著。姚卫群关于印度哲学的论文有多篇,诸如《印度古代哲学的因果观》[※注] 论述了印度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和佛教的因果观念;《佛教哲学的否定型认识及其与婆罗门教哲学的渊源关系》[※注] 提到佛教的许多理论是对婆罗门教的借鉴和发展;《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注] 论述了大乘佛教之前的“中道”思想的核心要义,认为它的产生与婆罗门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方立天在《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注] 一书中,根据佛教的发展历史,认为佛教的本体论虽然经历了从一切有部提出的“本体实有论”,到大乘空宗时期的“本体性空论”,再到瑜伽行派时期的“本体心识论”这一发展过程,但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精神即宇宙缘起性空论,则是一致的。
尚会鹏在《马克斯·韦伯的印度宗教观、种姓观浅析》[※注] 中,介绍了马克斯·韦伯有关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论述。他认为韦伯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立场上来考察印度社会和宗教,因此他将印度的落后归咎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有失公允,但是韦伯将宗教与经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考察方法值得借鉴。
这一时期因明学的研究出现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如1981年上半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因明论文集》,收录了1949年以后国内学者研究因明的论文19篇,其中有吕澂的《佛学逻辑——法称的因明说》《因明学说在中国的最初发展》《西藏所传的因明》,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因明的基本规律》等9篇文章。这些论文涉及因明的多个方面,如因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因明的意义、对因明的评价、因明经典著作研究等。1983年8月,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在敦煌召开,会议论文后来结集为《因明新探》,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收录学术论文18篇,国外因明学者的译文4篇。
沈剑英的《因明学研究》于1985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书提纲絜领、简明晓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因明学的学术著作。巫寿康的《〈因明正理门论〉研究》一文,以罗素的数理逻辑为工具,研究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认为是正美国、日本学者之误解,探求其本意。[※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