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来 源
: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6 | ||
摘 要
:
|
2000 — 2009年的十年间,印度佛教研究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与论文。从研究内容来说,除了传统领域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丰富外,一些崭新的课题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讨论,可谓百花齐放。从研究方法来说,除了一贯的历史学和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到宗教研究中。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大大拓宽了印度佛教研究的面向,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而言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作者在对悉陀文学的挖掘中,发现了众多的闪光点,包括以社会边缘人物为中心对象、对保守主义的反抗、对印地语的贡献等,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
关键词
:
|
佛教 印度 大乘 唯识 印度佛教 哲学 信仰 佛学 佛教哲学 观音 大乘佛教 |
在线阅读
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字体:大中小
李南的《从婆和婆吒著梵文〈胜乐轮注〉写本看佛教密宗的哲学思想》[※注] 一文,以《胜乐轮注》的梵文写本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对比、对勘、译注等前期工作,发现此书较为系统地阐发了佛教密宗的哲学思想,故而对其内容加以整理。在国内学界,有关密宗哲学体系的原始材料并不多见,该文多少弥补了一些遗憾。
牛宏的《〈大乘密严经〉中的“阿赖耶识”说》[※注] 对《大乘密严经》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作者依照《大乘密严经》中各品的论述,对有关“阿赖耶识”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出其思想特性的表现及影响。
程恭让的《月称对〈中论〉第24 品第18 颂的解释》[※注] 一文,以梵语佛学名著《清净句》为依据,对《中论》第24品第18颂的梵本加以解读。作者首先将相关文献翻译为汉文,而后又利用哲学的方法对这一颂的内容展开义理层面的分析。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