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来 源
: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8 | ||
摘 要
:
|
在最近的十年中,印度佛教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最为明显的特征表现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交叉学科的比较研究,也为印度佛教研究的全新探索打开了大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 [ ※注]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印度佛教神话的著作,作者陈明教授将佛教研究、神话学研究、文学研究等诸领域结合起来,立足于翔实的文献材料,从书写与流传两个维度入手。 | ||||||
关键词
:
|
佛教 印度 印度佛教 中观 写本 哲学 语言学 佛教文献 弥勒 梵文 出版 |
在线阅读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
字体:大中小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惟善副教授的“说一切有部研究”颇为深入细致,他发表的一系列著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他的《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俱舍论〉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一书,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注] 惟善还在《说一切有部的禅修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一文中指出,四无量是佛教所有宗派所共有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的修行实践,通过这种实践,可以使行者的心量变得更宽大、更善良,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作为部派佛教影响最大的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对四无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做了清晰的解释和论证,认为四无量只能对治烦恼,但不能断除烦恼。修习四无量应当遵循从亲到疏,从内到外,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的修学次第,该文主要是从四无量的建立、性质、行相等方面进行探讨。[※注]
成建华的《从“不二论”看佛教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以乔荼波陀的〈圣教论〉为例》刊登于《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4期,作者以吠檀多经典文献《圣教论》为例,从其的表述形式、“不生说”“不二论”以及“幻论”与中观论的联系等方面,对吠檀多哲学与大乘佛家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比较研究;而其2015年发表的《中观佛教的渊源及其理论特色》[※注] 一文,则从龙树中观理论的哲学思考入手,详细剖析了中观佛教的思想渊源和理论特色。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最终都回归于佛教思想的哲学思索。夏德美的《论中印佛教戒律学的哲学转型》[※注] 一文,从“戒体”出发,探讨了印度戒律学的哲学特征,以及戒律学中国化的历程。
程恭让的《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注] 一文,也是以文献学、语言学为基础,考察了众多初期大乘佛教经典,试图还原“善巧方便”一系列概念的本来面貌。可以发现,语言学、文献学、哲学的综合应用是该书的重要特色,而这种研究方式也符合国内印度宗教研究的大方向。
叶少勇的《龙树中观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注] 一文,基于龙树的《中论颂》等著作,考察其哲学体系中“缘起”“中道”“不立自宗”和“二谛”等几个关键概念。作者指出,一切概念皆是空名而无所指对象,具有虚无主义的立场。而龙树的缘起观否定了缘生法的存在,将“缘起”等同于空性的无生之理。他的中道观是由彻底否定以远离二边,而非调和二谛。其不立自宗的声明有助于避免虚无主义悖论,破尽一切概念而不确立任何概念,龙树的思想与后世中观论师以二谛为框架的理论体系有巨大差异。
2013年5月,何欢欢的《〈中观心论〉及其藏译古注〈思择焰〉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清辩论师的《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中对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的三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梵本与藏译的对勘,翻成这部分内容的首次汉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清辩为代表的佛教中观派对三大外道学说的客观叙述与有效批判,展示印度古代哲学的主要理论形态与思想纷争。此后,何欢欢又陆续发表了多篇印度佛教哲学的学术论文,诸如《中观空性的因明论证——“掌珍比量”辨析》[※注]《中观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龙树的定位为中心》[※注] 等,展现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哲学素养。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注] 一文,是袁经文对如来藏哲学加以考察的成果,作者认为,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而将如来藏“我”与婆罗门教“梵我”相等同的观点是对佛教经典的误读。作者通过对大量经文的梳理,认为佛教语境有两种“我”义,其一是妄我,即现实经验中的“我”;其二是真我,即涅槃寂静的如来藏。而如来藏的“我”与“无我”并不是具有两个东西,实是如来藏的圆融无碍。而杨东的《唯识古学诸论之虚妄分别与三性义探析》[※注] 一文,运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梳理了《辨法法性论》《中边》《庄严》以及《摄论》中有关虚妄分别和三性义的复杂关系,将在此基础上明晰不同文本中义理的独特性与共同性,文章内容翔实,文字简明流畅,让人一目了然。
2016年,姚卫群教授的《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注] 一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其近年来发表的40篇文章,讨论了印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文化、佛教与社会、印度佛教外宗教哲学、印度宗教哲学思想比较等内容,是作者多年印度宗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