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印度佛教的跨学科比较研究
来 源
: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3 | ||
摘 要
:
|
在最近的十年中,印度佛教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最为明显的特征表现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交叉学科的比较研究,也为印度佛教研究的全新探索打开了大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 [ ※注]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印度佛教神话的著作,作者陈明教授将佛教研究、神话学研究、文学研究等诸领域结合起来,立足于翔实的文献材料,从书写与流传两个维度入手。 | ||||||
关键词
:
|
佛教 印度 印度佛教 中观 写本 哲学 语言学 佛教文献 弥勒 梵文 出版 |
在线阅读
四 印度佛教的跨学科比较研究
字体:大中小
跨学科比较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不仅包括不同宗教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涉及不同学科门类方法的交叉运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注] 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印度佛教神话的著作,作者陈明教授将佛教研究、神话学研究、文学研究等诸领域结合起来,立足于翔实的文献材料,从书写与流传两个维度入手,对印度佛教神话的传播、改写、接受和流传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此书极好地弥补了我国在印度佛教神话领域方面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借助图像进行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李雯雯的《中印“初说法”图像研究》[※注] 就利用了这一方法。佛陀初说法故事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与其有关的图像材料也非常丰富,作者首先梳理了各种佛典经本中“初说法”的故事,并对故事中的各类要素加以分析,譬如人物、地点、法器等;而后比对图像中的绘制情况,加以探讨;作者还搜集了大量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囊括了实地考察的一手资料,这使得文章论据充分,细节丰富。
《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谈中国与中、西亚之艺术交流》[※注]的作者王敏庆结合了宗教与艺术两大学科,通过对早期佛塔的梳理,认为受花形成于中国本土,最早有花叶式和阶梯几何式两种类型。而受花形制的根源,可追溯到犍陀罗佛教雕刻中的石柱花叶柱头和遥远的西亚纳巴泰文明中的一种建筑形式。作者认为,受花在中国佛塔上的出现,正体现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更加遥远的西亚之间所存在的文化交流。
王邦维于2019年出版的《丝路朝圣——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故事》,以《大唐西域记》涉及的人、事、物、历史等为切入点,以此扩展开去,介绍与梳理与此有关的中印之间、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之间以佛教为纽带的历史往来、民间传说、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最新成果。[※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