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文献详情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一 对邪教(破坏性膜拜团体)的批判研究

来 源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5
摘 要
在这个阶段,中国关于新兴宗教的研究显现出鲜明的二分特色,即学者们根据新兴宗教外显的社会作用,对其做了泾渭分明的判断和区分,表现在研究内容上即是,一方面,热衷于对危害社会的邪教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关注研究那些表现出积极的社会作用、发展比较成功的新兴宗教,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宗教研究。》 ,黄夏年的《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 —兼谈新兴宗教在中国》等。
关键词

宗教

邪教

宗教研究

学者

批判

社会作用

世界邪教

研究中心

宗教团体

批判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 对邪教(破坏性膜拜团体)的批判研究

字体:

图10—1 是检索中国知网(CNKI)得到的数据图表,可查到2000—2009年有关批判研究邪教的文献3500多篇,而搜索同时段关于新兴宗教研究的文章却只有110余篇。可见1999年的“法轮功事件”启动了国内学者对邪教的批判研究热情,这股热潮持续上升到2001年达到高峰,之后虽有大幅回落,但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一直不少。在这期间,不止宗教研究机构和大学相关研究专业,还有法律、公安、新闻等多部门介入,大家围绕邪教的定义、界定、特点、社会危害性,以及邪教和新兴宗教的关系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相关出版物数量急剧上升,各种关于邪教或新兴宗教的报道和文章层出不穷。

“邪教”是宗教吗?如何界定?它与新兴宗教的关系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都是中国宗教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虽然并没有达成全部共识,但学者们基本认同,“新兴宗教中的一小部分宗教团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触犯了国家法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就称其为邪教”[※注]

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于2000年11月在北京主办了“首届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在《论邪教》一书中,世界宗教研究所也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主办了两次“膜拜团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关对邪教批判研究的著译数量在这阶段海量增长,仅在此列举部分:世言编著的《阳光下的罪恶:当代国外邪教实录》,王跃主编的《世界邪教:人类的公敌》,佩佩·罗德里格斯的《痴迷邪教》[※注],孔庆峒编著的《人类文明的黑暗:透析邪教》,哈桑的《走出邪教:摆脱邪教的控制》[※注],罗伟虹著的《世界邪教与反邪教研究》,郭安主编的《当代世界邪教与反邪教》,中国社会科学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编的《破坏性膜拜团体研究》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