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20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经济学60年2009 > 文献详情

中国经济学60年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来 源
中国经济学60年2009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3
摘 要
1966—1976年,在中国爆发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其后又经历了“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其间,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动荡自不待言,经济发展更是受到严重干扰,国民经济一度曾经达到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人口剧增,城市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下,成千上万的城市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来到了乡村,约占当时城市人口的1/10。
关键词

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人口

知青

文化大革命

人口

政治

化学添加剂

草地资源

城市布局

城市青年

工作岗位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字体:

1966—1976年,在中国爆发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其后又经历了“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其间,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动荡自不待言,经济发展更是受到严重干扰,国民经济一度曾经达到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在政治动乱的形势下,在发展中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致使工业盲目发展,城市布局混乱,主要城市都出现了严重污染的局面;同时,由于生态破坏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加剧,农业环境普遍受到化肥、农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人口剧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冲击和压力,使得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淡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超负荷开发利用,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人口剧增,城市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下,成千上万的城市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来到了乡村,约占当时城市人口的1/10。1978年10月,中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

知青下乡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它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并且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红卫兵组织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农村普遍人多地少,大量人口涌入后边际产量很低,所以相当多的知青去了“生产建设兵团”,这具有垦荒戍边的功能。但是,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毁林开荒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毁草开荒造成草地资源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连续发生了几起大的污染事件,如大连海湾因陆源污染使六处滩涂养殖场关闭,渤海湾、上海港口、南京港口也有类似的情形,河北的官厅水库遭污染,威胁到北京饮水安全。与此同时,卫生部也报告说,许多食品饮料因滥用化学添加剂造成严重危害。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