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26.159.125,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文献详情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田野考古

来 源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3
摘 要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非实体的边疆考古研究中心。2001年,以汉唐研究室和史前研究室的内蒙古、新疆、西藏、西南等田野队为骨干,正式组建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先后由孟凡人、王仁湘任主任,现任主任李裕群。边疆室的成立,第一次将边疆民族地区考古和宗教考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运行。如新疆队对北庭西大寺,东北队对渤海国都城宫殿遗址、内蒙古赤峰赵宝沟、大甸子、兴隆洼遗址,西藏队对西藏曲贡、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学术界所关注。西南队对西南民族地区以及北方细石器的调查,对广西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都收获很大。
关键词

考古

发掘

遗址

调查

石窟

新疆

考古研究

内蒙古

研究室

边疆民族

西藏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田野考古

字体:

田野考古是本学科发展的最基础的工作。2011年,考古研究所实施创新工程,边疆考古确定的创新项目有:亚欧草原青铜时代综合考古、中亚考古研究、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研究(包括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遗址群发掘)、突厥古代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北朝石窟寺调查与研究(包括童子寺佛寺遗址发掘)、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公共考古等。围绕着创新工程,在既有项目上,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全面展开。2010—2012年,考古发掘项目共计10项[※注],主要考古调查5项。重要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简述如下。

1.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项目主要集中在新疆及中亚地区,在西藏和内蒙古也有重要的发掘工作,获得了重大收获。其中有两项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

该项目是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和石窟崖体加固工程,由边疆考古研究室、吐鲁番学研究院等联合进行,李裕群主持。2010—2011年,对吐峪沟沟东区和沟西区北部窟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洞窟60余处。新发现两座大型中心柱窟和大面积精美壁画,出土了万余件多种语言文字的文书残片,还有绢画、木器、石器、陶器、雕塑、文具、生活用品等。

上述新发现,对于研究吐峪沟石窟的开创年代、洞窟组合形式、壁画题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大量的文书出土,足以影响到对吐鲁番历史的重新认识,推动国际吐鲁番学的研究。吐峪沟石窟考古新收获,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新疆温泉阿敦乔鲁墓葬与居址

作为亚欧草原青铜时代综合考古项目,考古研究所与当地文物部门联合组队,由本所科研处丛德新领队,于2011年和2012年对阿敦乔鲁聚落和墓葬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清理了石板石围墓地中M9等12座墓葬以及青铜时代聚落居址中3座相互连属的房址(编号F1—F3),获得了一批陶器、石器以及铜器小件和金耳环等遗物。

遗址与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遗存。首次在新疆确认了相互关联的青铜时代遗址和墓葬,有重要学术价值。该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

创新项目——中亚考古研究。2012年8—9月,由边疆室陈凌和汉唐室钱国祥、刘涛组队到现场开展工作,发掘了明铁佩古城西北角,大体弄清城墙的营建方式和年代,发现一处殉葬墓、八处祭祀遗迹。这些现象在中亚古城址均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据出土物判断,明铁佩始建年代在公元前3—1世纪左右。这次发掘不仅确认了该城址为西汉时期,可能为西汉李广利伐大宛之贰师城,更重要的是考古所首次到国外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展现了中国考古学家良好的发掘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西藏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和“穹窿银城”

2012年6—8月,西藏队仝涛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阿里噶尔县门士乡故如甲木墓地和“穹窿银城”进行了测绘和发掘。共发掘出4座竖穴土坑石室墓,出土有黄金面具、铜器、铁器、木器以及大量殉葬动物,是规格较高的象雄时期古墓群,距今一千七八百年。卡尔东城位于海拔约4300米的山顶,是迄今为止西藏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址,相传是古代象雄王国都城。对城址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局部试掘,发掘出一段比现存城墙更早的城墙。

根据发掘情况,故如甲木墓地与“穹窿银城”——卡尔东城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面貌上显示出这一地区与邻近的札达地区、南疆地区、西北印度乃至中原地区存在着广泛的文化联系,同时在年代上也弥补了西藏高原考古学的缺环,使这一链条渐趋完整。

(5)新疆和田胡杨墩佛寺遗址

2011年,新疆队巫新华在和田县调查了一处被盗的佛寺遗址。该遗址最近被盗的壁画、于阗文木牍文书、唐代织锦等文物近千件。其中数块壁画中绘有花绳裸体童子等,表现出与中亚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2年3—5月,对胡杨墩佛寺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型回字形佛殿和一定数量的壁画。

(6)太原童子寺佛阁遗址

由李裕群主持。2012年4—11月,与太原市文物考古所联合对佛阁内部进行了发掘。佛阁规模宏大,保存较好,形制结构清楚。在阁内南壁新发现了北齐佛龛和精美的造像。阁内地面发现直径1.4米的大型柱础,这对复原佛阁的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该佛阁是目前所见唯一的北朝佛阁,也是现存最早的佛阁建筑,为研究佛阁类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

(7)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

2012年5月,内蒙古一队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在该旗境内的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进行考古调查和测绘,在遗址地表采集到红山文化陶人残片。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明确该陶人出自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址,在房址西南部居住面上,清理出三段陶人胳膊残块。这件距今53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被完整复原。陶人通高55厘米,高度写实,是最大的一尊能够完整复原的红山文化晚期陶人,其身份似为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和王者。

2.田野调查

(1)中国境内北方游牧民族遗迹调查

创新项目之一“北方游牧民族遗迹调查”,由陈凌承担,2012年春夏两季进行。调查的重点为青铜时代至唐代游牧民族遗存。范围包括西北的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和新疆北部、东部等30余个县市,跨越河套和阴山、狼山南北,远及中蒙边境沿线地带,发现一批重要的墓地、城址、祭祀遗址、居址等,有些为以往所未见。这批资料为研究青铜至汉唐时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面貌、游牧民族核心地带的认定、文化发展序列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达玛沟北部沙漠遗址调查

2012年春,由新疆队巫新华组队,深入达玛沟北部沙漠腹地进行沙漠遗址调查,发现一处四重城墙疑似西域三十六国渠勒国王城的斯皮尔古城遗址。同时对丹丹乌里克、老达玛沟、乌宗塔提等遗址进行调查,发现破坏严重;10—11月,进行达玛沟北部沙漠区域第二次考古调查,发现克孜勒雪拉克河谷沿岸古代聚落遗址群。

(3)北朝石窟寺调查

由李裕群主持,2012年5月调查了部分山西北朝石窟,有高平羊头山石窟、左权石佛寺石窟、太谷白大石石窟、石堡寨石窟、太原石头庄石窟。最为重要的左权石佛寺石窟新发现了有北魏开凿纪年的洞窟,是山西中小型石窟中唯一的纪年洞窟,为确定山西北魏石窟提供了依据。

(4)蒙古族源的考古调查

2010年7—8月,内蒙古队刘国祥对黄火地遗址、蘑菇山古墓群进行了调查。

黄火地遗址位于大兴安岭森林深处,共发现石堆80余个,还有10多段长短不一的石墙。201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钟健采用磁力仪探测法对所有石堆进行了探测,初步推测为古代森林人举行祭祀活动的遗存,是否与蒙古先祖有关值得深入探寻。

蘑菇山古墓群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政府所在地附近,属鲜卑古墓群。内蒙古一队、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研究院及当地文物部门,对蘑菇山已经曝露的5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蘑菇山古墓群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古代森林草原民族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最新的资料。

(5)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调查

2012年6月项目主持人姜波,黄珊、王睿参加了漳州窑外销瓷调查;11月,姜波赴厦门、漳州分别对厦门港、漳州港进行遗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码头遗迹、仓储遗迹、渠运遗迹、街道与店铺遗迹、海事祭祀遗迹、航标塔等。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