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17.75.226,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文献详情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碳十四测年

来 源
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作 者
-
浏览次数
8
摘 要
-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年代学

实验室

中华文明探源

应用

器质

考古学

年轮分析

ferguson

新石器时代遗址

北京大学

注释
收藏

在线阅读

碳十四测年

字体:

传统碳十四测年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由美国科学家利贝研究建立的,近年来加速器质谱测年法,促进了测年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地学、环境学等领域。

该领域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碳十四测年精度,二是系列样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国内碳十四年代研究近年主要围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年代测定,通过高精度系列样品方法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

国际上代表性学者包括荷兰的德•弗里斯(De Vries)、美国的弗格森(Ferguson)和斯托伊弗(Stuiver)等。国内主要学者有,本所的仇士华和蔡莲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陈铁梅和原思训建立了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还有本所张雪莲和北京大学吴小红等;他们的代表作主要包括《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研究》、《河南虞城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碳十四测年》、《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碳十四年代测定》等。

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是国内建立的第一所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成为国内旧石器晚期以来史前年代序列的主要建立者。20世纪90年代主持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碳十四年代学研究,建立了夏商周碳十四年代框架;新世纪以来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年代学的研究,为二里头文化年代学和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框架的建立作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开始参加院创新工程年代学课题研究,研究测定了甘肃张掖黑水国等遗址的年代,为考古年代研究提供了依据。

学科发展方向是继续加强碳十四测年研究,特别是加速器质谱测定的小样品测年研究,以保证测年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继续样品制备研究,以提高样品的可测定率;加强系列样品方法的应用研究,以提供进一步细化的年代,满足考古学的深入探讨。

显示更多

相似文献

引用

引用格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