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教及其他本土宗教艺术
来 源
:
|
哲学与宗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7 | ||
摘 要
:
|
在我国佛教主要有三大系统,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根据近两年研究成果的多寡,本文将研究成果较少的南传佛教艺术附在藏传佛教之后。汉传佛教的研究成果最多,种类也最为齐全,故依照宗教艺术的基本形态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以条目标出。周卡特的《巴哈伊教灵曦堂建筑艺术》一文通过对全球九大灵曦堂的详细介绍,展现了巴哈伊教的建筑艺术以及“宗教同源、人类一体”的精神,体现了巴哈伊教的思想主张。 | ||||||
关键词
:
|
道教 佛教艺术 佛教 东正教 研究成果 信仰 基督宗教 宗教艺术 宗教 墓葬 清真寺 |
在线阅读
(二)道教及其他本土宗教艺术
字体:大中小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佛教传入后,在佛教的刺激下而得到迅速发展。就总体而言,道教开窟造像不似佛教多,因此也就更显珍贵。曾德仁的《四川省丹棱县龙鹄山道教摩崖造像》,[※注]主要介绍了别具特色的唐代四川丹棱县龙鹄山道教摩崖造像,该造像以天尊、老君为主要内容,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康予虎等人的《湖北武当山遇真宫西宫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注]便是发掘工作的文字记录,比较完整地揭示出遇真宫西宫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
在宗教建筑艺术中,对道教建筑的考古调查及研究为数不少,但对于道教建筑室内空间以及陈设的研究则较为缺乏。续昕的《略论中国道教建筑室内空间与陈设的发展》一文结合白云观的室内空间与陈设,对道教建筑的室内空间与陈设变化有一个初步的研究。[※注]陈磊《周口关帝庙建筑彩画艺术研究》一文章系统描述了庙内各建筑的彩画构成。[※注]
在道教图像研究方面,唐宋之际,随着道教雷法的兴盛与发展,在道教的神系中,出现了一大批面目殊异的新神,李远国的《天蓬、天蓬信仰及其图像的考辨》一文,就其中天蓬与天蓬信仰的由来、演变及其造型进行了考证辨析。[※注]《三才定位图》是张商英参悟数十年、融合三教思想建构的一套天地新秩序。张鲁君、韩吉绍的《〈三才定位图〉研究》[※注],从思想背景、宇宙论、图像解读、绘画风格及服饰四个方面对三才定位图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水平等做了分析。苏东军的《清代佛山道教历史管窥——以佛山市博物馆藏道士画像为主》一文以佛山博物馆藏属本地道观的清代十数幅道士真像图轴及其他有关道教的文物资料为基础,初步梳理了佛山道教历史。[※注]
墓葬美术的内涵十分复杂,其中往往也渗透着宗教因素,是研究宗教美术的重要资料。据岳涌、王海平等人的《南京西善桥明代长春真人刘渊然墓》认为此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明代墓葬制度、道教礼仪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注]罗运兵的《西陵峡区明代墓葬所见八卦砖与八卦图》[※注]一文介绍了西陵峡区4处明代墓地集中出的八卦砖和八卦图。姜生的《长沙金盆岭晋墓与太阴炼形——以及墓葬器物群的分布逻辑》一文认为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注]此文阐述颇深,但该墓曾经盗扰,因而如此分析尚需谨慎。石红艳和牛天伟的《关于西王母与女墓主形象的辨识问题——与刘辉商榷》一文是对刘辉《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文章观点的反驳。[※注]
以下是关于道教神祇考述的两篇文章。一是王子林的《北方神玄武新说》,该文提出,钦安殿供奉的玄天上帝即玄武,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是一位北方神。然根据汉代人的解释,他最初却是一位地狱之神。[※注]另一篇是张振谦的《八仙早期成员徐神翁信仰考述》,此文考证的是,宋代民间道士徐守信,经过从师受道、道士和民间俗士附会、文人士大夫品题、帝王召见赐号等环节,神化为具有神异功能且被世人广泛信仰的“徐神翁”。[※注]
刘红的《从“冷门”到“热点”——道教音乐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一文以过去道教音乐的学术研究及艺术实践之综述和分析为主要内容,对当代道教音乐做了回顾和展望。[※注]另一篇关于道教音乐的文章,杨晓的《英语学界中国信仰仪式音乐研究——以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为例》是关于英语学界中国信仰仪式音乐研究的评述,该文基于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相关英文文献的全面整理、分类与研读,在时间脉络上主要截取1985年以来的研究成果。
道教内容庞杂,文物遗存丰富,研究者的研究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周克林的《摇钱树与早期道教教义的关系问题略说》一文从神像观、祭祀观和财富观诸方面讨论了摇钱树与早期道教教义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前者并不符合后者的教义主张,应该不是后者的遗物,而应是民间宗教的产物。[※注]朱磊等人的《山东滕州出土北斗星象画像石》一文讨论的是1996年秋,山东枣庄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在滕州市龙阳镇征集到一块北斗星象画像石。文章指出,这是首次发现的以图像方式表现禹步除道辟兵仪式的文物,为研究汉晋时期的丧葬文化尤其是北斗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注]曹群勇的《论明代天师道之符箓》一文主要阐释了明代天师道中符箓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明代帝王对符箓的态度,其对天师道的影响甚大。[※注]
中国书法艺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道教亦利用汉字的改造变形,创造了天书云篆,从宗教的目的出发,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李裴的《略论道教书法艺术与审美》一文由此出发,探讨了道教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和技巧论,并以天书云篆这一特殊的宗教艺术形式作为样本,从其宗教功能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注]
问永宁的《古回鹘文易经与道教因素之西传》,[※注]古回鹘文易经是作为道教文献传播到回鹘地区的。道教传到了高昌等地,其中的一些因素,如桃符治鬼等,在新疆还有流传。道教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九宫图、内丹、外丹等,在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都有影响。道教西传的载体,主要是留住西域的汉人、东来的胡商和一些神职人员。道教主要通过西域和西藏西传。
苯教是中国雪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后亦深受苯教影响。苟象寺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苯教寺院之一,在川北藏族社会影响具大。阿旺加措的《川北苯教名寺——苟哇象仓寺历史考证及现状调查》主要考察了苟象寺的历辈主持象帕大师的传承,历史上的属寺和所属部落领地,以及寺院的法事法会、教育体制、传承和现状。[※注]阿旺嘉措的另一篇苯教寺院调查文章——《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历史与现状》[※注]一文,主要是对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历史与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是研究苯教艺术重要重要的资料。陈于柱的《唐宋之际敦煌苯教史事考索》以敦煌藏文佛教疑伪经、苯教仪轨书、占卜书、医书等相关资料为依据,认为苯教教团广泛地从事丧葬祭祀、占卜禳厌、驱鬼疗疾等宗教社会活动。[※注]石硕的《藏地山崖式建筑的起源及苯教文化内涵》一文,认为这种建筑主要同世俗权力相关,它的起源与苯教观念有密切联系。此外,苯教“以上方作供祀天神”所派生的以“高”为神圣的观念,也是山崖式建筑的重要文化土壤。[※注]
萨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形态,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满族人所建立,该民族的本有信仰即为萨满,栾晔的《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萨满祭祀遗物》[※注]首先对满族萨满教源流、演变作了简要叙述,该文根据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现藏清宫萨满祭祀遗物,作了论述和评介。萨满的分布地域很广,曲枫《大地湾骷髅地画的萨满教含义》一文通过对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地画内容的分析以及对萨满教有关理论的引证,试图探讨建立考古学发现的骷髅式美术(X光式美术)与萨满教宇宙观之间关系的可能性。[※注]王伟的《仪式过程与符号象征——索伦鄂温克火神祭祀仪式的田野研究》一文立足于对索伦鄂温克人岁时仪式中火神祭祀仪式的田野调查资料,借鉴了范·杰内普和特纳的仪式研究理论及方法,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了火神祭祀的仪式过程、仪式结构与秩序。[※注]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