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研究
来 源
:
|
政治学、民族学与新闻传播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 \ - |
作 者
:
|
- |
浏览次数
:
|
8 | ||
摘 要
:
|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 2010—2012年以“广播电视”为主题的各类文章有2700余篇,以“电视”为主题的各类文章高达1万余篇,而以“广播”为主题的各类文章也有4300余篇[※注],而且文章数量上呈现出鲜明的逐年递增态势。从五个方面来看2010年以来广播电视学科的研究进展。数据分析发现,电视仍然是公信力最高的媒介形式,互联网的可信度仅高于杂志,媒介公信力评价与社会问题感知、政治犬儒主义情绪、对新闻深度处理策略和个人意见表达均有显著关系,媒介表现评价对四个因变量的解释力度大于媒介可信度评价[※注]。 | ||||||
关键词
:
|
广播电视 电视 媒介 公信力 中国电视 可信度 纪录片 民生新闻 节目 电视节目 规制 |
在线阅读
广播电视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研究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内容生产和消费渠道急遽扩张,节目创新成为广电实践和研究的关注焦点。2010—2012年节目研究成果丰富,在保持了和媒体实践及民众紧密关联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理性和前沿性,注重对传播形态与社会影响的多视阈跨学科观照。新闻、电视剧、纪录片和娱乐节目为三年间节目研究的重点所在。
1.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2010年以来关于“新闻立台”的研究走向深化,如关于“新闻立台”的市场补偿机制的研究[※注]、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收视现状与“新闻立台”研究[※注]等,探讨了新闻立台的理论性和现实性;2012年上星综合频道的新闻竞争加剧,“新闻立台”的实践和研究走向深化,有研究者提出“2012重提新闻立台”[※注],亦有研究者提出新闻本位、新闻立台观念一直主导着广播的发展[※注]。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广电新闻新发展,有研究者认为广播新闻秉承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历经语态、传播方式的革命后,微电台的加入迎来第三次革命[※注]。有文章把微博对电视新闻传播渠道和传播理念的创新凸显等几个方面列为电视新闻的重大变化[※注]。此外,如何增强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研究的关注点[※注],而对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采制变革,有对电视新闻语态的追溯和分析[※注],也有对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方向和路径研究[※注]。
自21世纪初出现以来的民生新闻依然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主要传播形态和热门研究对象。经过十年发展民生新闻正处于转型期,2012年的民生新闻研究在论著数量上达到了一个新高点,内容大体指向三个层面:一是业务探讨,各地方台的民生节目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二是历时总结梳理,该年度有数十篇文章从各角度梳理总结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注],亦有研究者从融合媒介视野关注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注];三是对转折期民生新闻的学理分析。其中被频频对照提及的一个西方新闻学概念为“公共新闻/公众新闻”(public news),有研究者将民生新闻发展分为社会新闻、生活服务类新闻和公共新闻三个阶段[※注]。有研究者再度比较了民生新闻和公众新闻,认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与美国媒体的“公众新闻”具有某种表象联系,但两者有诸多不同之处[※注]。
2.电视剧 、娱乐节目、纪录片研究
无论播出量、收视率还是收益率,电视剧都是中国电视的主力军,电视剧研究也一直是节目研究的主体领域。在《现代传播》2012年发表论文中,关于广播电视研究的有59篇,而其中关于电视剧的研究有13篇,这还仅是该年度电视剧研究的冰山一角。就研究主题而言,有电视剧审美、创作、叙事、语言符号、意识形态和电视批评等领域的研究[※注],也有年代剧、合拍剧、穿越剧、历史剧、青春剧等多视阈中的形态研究[※注],还有电视剧批评及理论研究[※注]。2012年值得一提的是涌现了一批新媒介环境下的电视剧产业、传播接受研究[※注]。娱乐节目方面,2010年以来的娱乐节目研究是广播电视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及至2011年年底“限娱令”及插播广告的规制出台,再度引发了对电视娱乐化现象和娱乐传播的深化研究,在迅即关注规制效力,分析“限娱令”对泛娱乐化趋势的影响[※注]及政府规制边界[※注],以及探讨电视娱乐的新媒体传播[※注]之余,研究者从公益、亚文化、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公共性等角度分析娱乐节目泛化现象及其影响,有文章从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观照电视娱乐[※注],有另辟蹊径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抗性,探析电视娱乐节目对收视目标人群抗逆力的影响[※注],有研究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诸多争议,多视角重审“低俗”并重新发掘电视传播场域中青少年受众的主体性[※注]。
纪录片也是中国电视研究的一个保留领域,长期保持了恒定的研究热度。2010年国家强调扶持纪录片发展,央视2011年初成立纪录片频道,不少电视台也开始重视纪录片制作,关于纪录片的学术论文出现近年来的一次爆发,如《中国电视》2011年第1期刊发了25篇、第2期刊发了14篇、第3期与第4期共刊发了70余篇、第5期刊发了35篇、第6期刊发了21篇、第7期刊发了22篇、第8期集中刊发了19篇纪录片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讨论纪录片艺术和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突出主流纪录片的文化引领和传播价值。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掀起了纪录片话题的社会热潮[※注]。在纪录片的制作、叙事及文化研究之余,该年度还聚焦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和运作模式[※注]、市场研究[※注]、新媒体传播研究[※注]等。专著方面,《电视娱乐:传播形态与社会影响研究》、《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海外华语电视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等诸著作,在深化广播电视传播形态、文化艺术研究同时,也开拓了广播电视研究的新领域。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