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17.19.195,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史
收藏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

 

主编
陈众议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2 字数(千字): 512千字
I S B N
978-7-5004-8489-9
点 击 量
1007
摘 要
综观六十年外国文学研究,我们不能不承认两个主要事实:一、最初十七年基本上沿袭苏联模式,却对西方文学及文化传统有所偏废;二、后三十年“乾坤倒转”,西方文学的大量涌入不仅空前地撞击了中国文坛,而且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提供了某种先导作用:1.没有外国文学井喷式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告别“伤痕文学”,衍生出“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而我国学者关于西方现代派的界定(如“深刻的片面性”和“片面的深刻性”等观点)不可谓不深刻。2.没有外国文学理论狂飙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穿越传统政治与美学,实现多重转型,并率先进入“全球化”与后现代的狂欢,演化出目下无比繁杂的多元色彩。而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想的批评(如“绝对的相对性取代相对的绝对性”等观点)不可谓不精辟。但是,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明显改用了西方模式,从而多少放弃了一些本该坚持的优良传统与学术范式;饥不择食,囫囵呑枣,盲目照搬,泥沙俱下的状况所在皆是。当然,这是一种大处着眼的扫描方式。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
关键词

文学

外国文学

俄国

苏联

作品

作家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学者

  • 书籍目录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综观六十年外国文学研究,我们不能不承认两个主要事实:一、最初十七年基本上沿袭苏联模式,却对西方文学及文化传统有所偏废;二、后三十年“乾坤倒转”,西方文学的大量涌入不仅空前地撞击了中国文坛,而且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提供了某种先导作用:1.没有外国文学井喷式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告别“伤痕文学”,衍生出“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而我国学者关于西方现代派的界定(如“深刻的片面性”和“片面的深刻性”等观点)不可谓不深刻。2.没有外国文学理论狂飙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穿越传统政治与美学,实现多重转型,并率先进入“全球化”与后现代的狂欢,演化出目下无比繁杂的多元色彩。而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想的批评(如“绝对的相对性取代相对的绝对性”等观点)不可谓不精辟。但是,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明显改用了西方模式,从而多少放弃了一些本该坚持的优良传统与学术范式;饥不择食,囫囵呑枣,盲目照搬,泥沙俱下的状况所在皆是。当然,这是一种大处着眼的扫描方式。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