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216.73.216.12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年鉴2016卷

YEARBOOK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 字数(千字): 1599
I S B N
978-7-5161-9015-9
点 击 量
250159
其他卷次
2019 2018 2017
关键词

生态

生态环境

红线

环境保护

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朱鹮

制度

生态文明

习近平

生态示范区

分类
  • 目录浏览

  • 综述\概况

  • 热门文献

  • 大 事 记

  • 图表荟萃

  • 机 构

  • 最佳论文

2015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48条信息

  • 1月

    01.01

    2015年,环保部联合相关部门举办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活动,对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树立典型,试点示范实践创新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国家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批准45个地区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环保部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和管理规程,住建部等在16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海洋局批准12个地区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一些地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发挥主动性,建立协调机制,构建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成功举办。

    [查看详细]

    01.01

    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相关部门深化改革,严格环境执法,“铁腕治污”全面推进。重拳整治环评“红顶中介”,铲除环评领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开展环保综合督查、环保约谈,督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环境司法取得重大进展;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环境违法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检察机关重点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全力推进污染治理,“大气十条”“水十条”狠抓落实,加快编制“土十条”,总量减排任务提前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持续加强。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28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生态环保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基本完成,正陆续出台。“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动人文交流,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和谐、共赢的现代丝绸之路。

    [查看详细]
  • 4月

    04.02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突出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思路,坚持系统治理、改革创新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突出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科技的支撑作用和法规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为配合“水十条”的真正落地实施,各个省份也纷纷提出地方版的“水十条”,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查看详细]

    04.25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查看详细]

    04.25

    2015年4月,我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该《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五化协同”。

    [查看详细]
  • 5月

    05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6月

    06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7月

    07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8月

    08.15

    2015年8月,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十周年。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要文件,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当前,“两山论”日臻完善,深得人心,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查看详细]

    08.29

    2015年8月,经过三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在1995年、2000年先后做过两次修订,距离本次修订已有15年。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设八章129条,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内容作了规定。新法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对重点区域联防联治、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也做了明确要求,法律还增加了建立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对等内容,提高了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各省(区、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全部建成,北京等地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2015年9月,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查看详细]

    09.21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及其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8个方面的改革,相继出台了6个配套方案,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推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总体方案”加上相关配套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查看详细]
  • 10月

    10.26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规划。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查看详细]

    10.29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理念集合体。其中,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有利于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2015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该方案要求,从2015年开始,我国要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审计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审计对象主要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根据方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将分三步走,2015~2017年在各地进行试点,2017年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2018年开始建立经常性的审计制度。

    [查看详细]

    11.16

    2015年11月,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推行,全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明显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社会绿色产品服务快捷便利,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基本养成,最终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查看详细]

    11.30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提出,“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庄严承诺,“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查看详细]
  • 12月

    1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014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48条信息

    • 1月

      01.01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将治理环境污染提高到和反贫困战役同样的高度,彰显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雾霾污染问题时表示,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对中国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大气和土壤污染,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这几个重要领域的污染进行宣战。

      [查看详细]

      01.01

      2014年1月,制定生态保护红线顶层设计。环保部印发《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是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对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查看详细]
    • 2月

      02.08

      2014年2月,制定《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2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提出了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防治水土流失、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及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农田、城市、海洋七大生态系统等12项建设任务。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17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就历时8年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情况对公众披露。根据国务院决定,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于2005年4月启动。调查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查看详细]

      04.24

      2014年4月24日,历经四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其中,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入立法目的,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将“保护优先”作为第一基本原则,将“生态红线”等首次写入法律,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计罚,罚款上不封顶。专家们认为,修订后的环保法将成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律,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查看详细]

      04.24

      2014年4月,修订《环境保护法》。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律着重解决了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新了环境保护理念,完善了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责任,明确了公民的环保义务,加强了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了对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规定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查看详细]
    • 5月

      05.15

      2014年5月,制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指出,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查看详细]

      05.20

      2014年5月,环保部在浙江湖州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总结16个省和1000多个市、县多年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授予37个市(县、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强调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应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面推进,拓展提升,深化固化。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推出57个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强调要紧紧围绕破解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水利部确定59个城市作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城市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农业部在1100多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基础上,发布了“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17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不断创新。

      [查看详细]
    • 6月

      06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7月

      07.02

      2014年7月2日,经中央批准,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环境保护部,同意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项目中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中国生态文明奖”是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专项奖,评选表彰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重点奖励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11月1日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上,“中国生态文明奖”发布启动。

      [查看详细]

      07.10

      2014年7月10日至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论坛发来贺信,强调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发表致辞,强调人类必须自觉地与自然友好相处,人类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的发展平衡共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对论坛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制度约束、改革创新等阐述了主张。会议期间,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嘉宾,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主题,举办了近100场主题论坛及相关活动。

      [查看详细]

      07.28

      2014年7月,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审计监督。7月28日,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列入审计内容。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0月

      10.20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查看详细]

      10.23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详细]
    • 11月

      11.10

      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保持总体良好,为京城带来了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上、朋友圈里,“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北京乃至全中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媒体评论称,尽管“APEC蓝”是临时性管控下实现的,但却证明雾霾是可控、可治的,只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铁腕治污、区域合作、联防共治,使“APEC蓝”变为常态化的“中国蓝”是能够实现的。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是27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订。

      [查看详细]

      11.12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美国计划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全经济范围内二氧化碳减排26%~28%的目标,并努力达到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努力早日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发表声明指出,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展现的领导力带给了国际社会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

      [查看详细]

      11.12

      2014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提出,一是严格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二是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大惩治力度;三是积极推行“阳光执法”,严格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四是明确各方职责任务,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五是增强基层监管力量,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查看详细]

      11.26

      2014年11月,国务院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强调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强化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2014年12月,我国批准新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月,我国又批准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至此,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428处,总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9.72%。

      [查看详细]

      12.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腾格里沙漠遭污染等事件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实效。

      [查看详细]

      12.15

      2014年12月,6个配套草案助力新环保法执行。12月中旬,环保部出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草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暂行办法(草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草案)》等6个配套草案。

      [查看详细]
    • 2013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48条信息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