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18.193.52,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2卷

 

出版单位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3-07 字数(千字): 450
I S B N
7-80006-650-9
点 击 量
52272
其他卷次
2023 2022 2003 1998 1994 1993
关键词

学报

语言

汉语

语文

方言

语言学

现代汉语

语法

修辞学

修辞

语言文字

分类
  • 目录浏览

  • 综述\概况

  • 大 事 记

  • 图 书

  • 人 物

  • 机 构

  • 最佳论文

1991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150条信息

  • 1月

    01.03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启运教授出席第一届港澳台及海外中华与广州关系国际研讨会。詹伯慧教授在会上作了“谈汉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01.05

    西安地区首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举行。西安地区5所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近40名代表分别以“外国留学生写作的基础训练”、“海外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语音现象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等为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研讨。

    [查看详细]

    01.06

    青岛市语言学会第二届年会在青岛大学举行。年会收到论文10余篇,涉及汉字编码方案、社会用字规范、汉语拼音教学、中学语文研究等。王德春教授、刘俊一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论语言的调节功能”、“文言虚词研究方法漫谈”的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01.09

    复旦大学建立“陈望道修辞学基金”。香港青年企业家姚美良先生向复旦大学捐赠人民币20万元,捐赠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查看详细]

    01.09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名誉主任徐中舒教授逝世,享年93岁。

    [查看详细]

    01.11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和副教授马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裔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

    [查看详细]

    01.13

    北京市第四次中青年语言学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民族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语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的50岁以下的副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共80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

    [查看详细]

    01.17

    上海市各界人士在上海市政治协商会议礼堂隆重举行陈望道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复旦大学顾问谈家桢,复旦大学校长华中一,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林炳秋,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居欣如等出席并致词。

    [查看详细]

    01.17

    华南地区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暨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广州召开。48人出席,提交32篇论文。内容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会议期间,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改选了理事会。新产生的会长为张维耿,副会长为何子铨、黄皇宗,秘书长为徐永龄。

    [查看详细]

    01.18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首任主席、上海市语言学会创始人陈望道诞辰100周年。

    [查看详细]

    01.18

    上海市语文学会与上海市社联,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新闻学院,华东修辞学会等单位在复旦大学联合召开“陈望道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各地学者、语文工作者100余人,提交论文80余篇。各界著名人士分别寄来了题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题词是“德高学富、功业长存”。(邓明以供稿)

    [查看详细]

    01.18

    华东修辞学会在复旦大学举行第六届年会。来自华东各地的60位代表与会,年会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的学术贡献,探讨修辞学的未来走向,特别是90年代修辞学的发展前景。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陈光磊供稿)

    [查看详细]

    01.23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举行小型研讨会,对邢福义教授提出的“名词定格论”进行了讨论。“名词定格论”认为,就一个一个句子而言,动词是核心;但是从整个语法结构的格局来看,名词是起决定作用的。

    [查看详细]

    01.25

    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广州联合召开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座谈会。省市语委委员、语文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各界人士7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

    [查看详细]

    01.26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座谈会。到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全国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胡绳,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等领导同志,有中央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领导同志,还有语言文字、教育、科技、书法等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首都新闻界记者,共150多人。与会者回顾35年来《方案》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批评了随意使用繁体字和干扰简化字推行的作法。座谈会还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全社会必须遵守统一的文字规范。

    [查看详细]

    01.27

    北京市语言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山西《语文报》联合召开“中学语法教学研讨会”,与会代表100多人,就中学语法的现状,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改变现状的办法进行了讨论。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作了书面发言。会后成立了“中学语法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召集人陶伯英),负责在北京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查看详细]
  • 2月

    02.03

    在日本东京大东文化会馆举行第一次汉语讲座。

    [查看详细]

    02.03

    山西省语言文字应用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会议邀请孟维智教授和思维科学研究员张光鉴分别作了“关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学与思维科学”的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02.21

    上海现代语言学研究会在上海市社联举行迎春茶座会,张斌教授、濮之珍教授、王德春教授出席了招待会。胡裕树教授未能出席,写了《十年不懈,大有希望》的书面发言。

    [查看详细]

    02.24

    宁夏大学举办的首届“西夏语言文字研修班”正式开班。研修班有学员35名。主讲教师为著名西夏语言文字学家李范文先生,以及钟侃、牛达生、韩荫晟、罗矛昆等。使用教材有《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研究》、《同音研究》、《宋代西北方言研究》等。学习期为一年。   (张安生供稿)

    [查看详细]
  • 3月

    03.02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斌先生应邀前往香港,在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主办的语言教育讲座中主讲“汉语语法教学”、“句子意义的理解”、“语法分析”等理论问题,受到了香港语文界和新闻界的关注。

    [查看详细]

    03.05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大会由学会会长吕必松主持,与会者有来自全国的26名理事。该学会现有会员1050人,分布在97所院校。

    [查看详细]

    03.06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次编写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编纂,语言研究所顾问李荣研究员任主编。该书已被列入国家2000年前辞书出版规划重点工程。出席会议的有主编、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词典编者,约50人。

    [查看详细]

    03.12

    著名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教授、农工民主党中央咨监委员会常务委员、原上海政协副主席吴文祺先生因病在美国探亲期间逝世,终年91岁。

    [查看详细]

    03.18

    《语言教学与研究》与《世界汉语教学》主办的“汉语语法研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为“80年代与90年代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出席的语法专家有范开泰、龚千炎、胡明扬、李临定、廖秋忠、陆俭明、邵敬敏、史有为、邢福义、徐枢、徐通锵、王还、张斌、赵淑华、郑懿德等。

    [查看详细]

    03.20

    由曹先擢副主任带队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代表团到香港访问交流。此次访问主要是就汉字应用、推广普通话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现代汉语分析研究等问题,与香港语文界同行互通情况,交换意见,并对一些有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查看详细]

    03.31

    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纪念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高名凯教授80诞辰,上午举行纪念会,由王理嘉教授主持,刘坚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向这位著名学者表示由衷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戴庆厦教授代表北京市语言理论研究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致词。北京大学石安石教授介绍了高名凯先生的生平和学术道路。下午由叶蜚声教授主持座谈会,赵世开、刘正琰、瞿霭堂、金有景、石安石、徐通锵、陈其光、赵诚、龚千炎、高学成、高学钊、胡瑞昌、洪成玉等学者都发了言。

    [查看详细]
  • 4月

    04.0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孙宏开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语言学系邀请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马提索夫主持的“汉藏语词源学分类词典”的部分工作。

    [查看详细]

    04.02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丘继枫访问国家语委,语委领导仲哲明、傅永和、王伯熙等进行了接待,并就丘先生提出的有关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等问题作了解答。

    [查看详细]

    04.06

    苏州大学方言学者石汝杰结束在日本为期3年的教学与学术活动后回国。在日期间,石汝杰除在京都大学、关西大学进修、研究外,还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出版了《山歌索引》(与陈榴竞合著,好文出版,1989。),先后发表《<笑府>中所见的明末吴语》等6篇论文。

    [查看详细]

    04.11

    中国语言教学代表团一行4人(张德鑫、赵士钰、阎德早、孔繁清)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语言教学博览会。中国代表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会议结束后,中国代表团访问了西班牙的4所著名大学——马德里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格拉纳达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查看详细]

    04.14

    湖北省语委办在宜昌师专举行了“全省高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观摩评比试点活动”,华中师大、湖北大学、湖北师院、武汉教育学院、江汉大学及8所师专教务处负责人、省语委办主任参加了此项活动。

    [查看详细]

    04.17

    中国首次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外与会者100多人,提交论文50多篇。论文涉及语言比较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中外语言和中外文化的比较、翻译、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外语习得等问题。在会上作学术演讲的有张志公、任学良、杨振雄、方文惠、周有光、蔡勇飞、汪飞白、王福祥、王德春、张会森等专家学者。

    [查看详细]

    04.19

    淮阴市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在金湖县举行。年会收到论文49篇。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并进行了学会优秀论文的评奖发奖活动。

    [查看详细]

    04.23

    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在北京怀柔联合召开全国师范院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汇报会。27个省、市、自治区的语委办公室和教委(教育厅、局,高教局)主管师范教育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04.25

    贵州省语言学会第五次会议在遵义召开,收到论文40余篇。年会期间选举出新一届理事35人,其中常务理事5人。

    [查看详细]

    04.26

    首都20家报纸开展编校质量评比活动,新闻出版报在政协礼堂举行了授奖座谈会。这次评比结果,解放军报荣登榜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健康报、光明日报为优秀奖获得者。

    [查看详细]

    04.27

    北京市语言学会“语言和文化研究会”成立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会议着重探讨了汉语、汉字、训诂、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等与文化的关系。

    [查看详细]

    04.28

    中国民俗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在浙江宁波溪口召开。会议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联合主办,20多个省市的50多位来宾和会员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查看详细]

    04.30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学者因果·南特维希先生到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双方对满—通古斯语言及民间文学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查看详细]
  • 5月

    05.03

    湖北省语言学会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和湖北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中青年应用语言学术讨论会,中国社科院语用所于根元副所长到会作了学术报告。讨论会主要议题:(1)汉语及汉字的教学研究;(2)语言学及其子系统的应用研究;(3)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研究;(4)广义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其他问题。

    [查看详细]

    05.05

    国家语委、语用所汉语拼音研究室和中央教科所教学法研究室在安徽歙县召开了“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实验研讨会”。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实验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发展到20个省市,初步统计有500个班,2万名学生采用直读法学习汉语拼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次研讨会,有50余人参加,收到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等近20篇。

    [查看详细]

    05.10

    应苏联哈萨克斯坦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维吾尔学研究所的邀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委员会组成以阿米娜·加帕尔为团长、杨秉一为副团长,一行6人的学术代表团首次赴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查看详细]

    05.12

    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在广州逝世,终年90岁。

    [查看详细]

    05.13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会同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商业委员会、市工商局、市环卫局及各区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组成检查组,进行社会用字大检查。

    [查看详细]

    05.14

    由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京都大学内陆亚细亚研究所(羽田纪念馆)发起召开的“日本契丹文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登峰饭店举行。在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有刘丰翥的《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他》、于宝麟的《略论<契丹语研究>及其相关问题》、苏赫的《耶律氏铭石考释》、陈乃雄的《契丹小字数词“影子字”探》、长田夏树的《契丹字音探源——关于契丹小字表记的汉字音音值及其体系》、西田龙雄的《契丹小字研究的基本问题》等。

    [查看详细]

    05.20

    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中文系联合发起并主持召开的全国《公关语言学》教学、教材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对公关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进行研讨;(2)对暨南大学中文系黎运汉(主编)、宗世海等人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公关语言学》教材进行研讨。

    [查看详细]

    05.22

    北京市语言学会成立“计算语言研究会”。

    [查看详细]

    05.22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乔万尼·斯塔利教授与助手阿莉桑德拉·波西在新疆访问。乔万尼教授是研究满语和锡伯语专家,是德国哈拉索维兹公司出版的《中亚杂志》和《满洲时代》两份不定期刊物的主编。

    [查看详细]

    05.24

    江苏省修辞学会(原名修辞学研究会)在常州举行学术年会。

    [查看详细]

    05.26

    常州市语言学会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举行学术会议,代表72人,交流论文30余篇。

    [查看详细]

    05.29

    四川省民族语言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参加代表共71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62人,占代表总数的87.3%。会议共收到论文47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结合四川省民族地区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学理论。

    [查看详细]
  • 6月

    06.02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所长刘景宪副研究员与该所特邀研究员汪桂良、马越山应日本京都大学河内良弘教授的邀请,赴日进行学术访问。双方就满族语言与文化问题作了探讨和交流。

    [查看详细]

    06.03

    设在北京语言学院内的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教师研修部举办新加坡汉语教师培训班。开设课程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教师素质、教材分析与编写、作文教学、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测试理论、听力教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等13门。

    [查看详细]

    06.04

    北京大学副教授索振羽应邀前往泰国进行一年的讲学。

    [查看详细]

    06.05

    全国语委办公室主任会议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44位语委和教委的干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查看详细]

    06.05

    民族语文杂志社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内蒙、新疆、四川、甘肃、云南、湖北、上海、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民委、国家语委、中央民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5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和部分中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学科这个主题,就学科各分支的一些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者提交论文41篇。

    [查看详细]

    06.06

    《人民日报》社、国家语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语言学会、北京市语言学会,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发表40周年。吕叔湘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四十年间》(见《语文建设》1991年第8期)的发言。

    [查看详细]

    06.06

    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市语委拟订的《武汉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查看详细]

    06.10

    新加坡举行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工作小组一行4人赴新加坡主持了这次考试。

    [查看详细]

    06.15

    北京语言学会与语文现代化研究会联合召开以“现代汉字学和汉字信息处理”为专题的年会。

    [查看详细]

    06.15

    中国训诂学会、江苏省语言学会等7个单位共同主办,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庆祝徐复教授80华诞和执教60周年。80高龄的徐复教授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汉语史专家,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训诂学会和江苏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查看详细]

    06.16

    广西翻译工作者协会年会暨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有10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壮语翻译的价值与作用》等14篇论文。

    [查看详细]

    06.16

    青海省第三次藏语文工作座谈会暨青海省藏语文学会第三次年会在刚察县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藏语文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章程》和《青海省藏语文名词术语规范工作基金会章程》。

    [查看详细]

    06.17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通告》。

    [查看详细]

    06.18

    “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在新加坡举行。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学术论文。

    [查看详细]

    06.21

    由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主办、台湾“中国文字学会”承办、国立台湾师范学院文学院和国立天地杂志社协办的“中国文字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及座谈会,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召开,会期一天。会议主题是:海峡两岸文字统合的评估与前瞻。多位学者发表了见解。

    [查看详细]

    06.27

    山东省汉语词汇专题研究会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语言学会词汇研究组主办,28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29篇。会议集中研讨了以下5方面的问题:(1)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的问题;(2)模糊词义问题;(3)称谓词及其文化内涵;(4)大陆与港台词汇比较研究;(5)多义词问题。

    [查看详细]

    06.30

    山西省语言学会在太原召开第六届理事会全体会议。理事会选出了常务理事9人。陈庆延当选为会长。会上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聘请孟维智、温端政、田希诚、宋秀龄、潘家懿等9人为学术委员。

    [查看详细]

    06.30

    第三届东北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举行。来自东北三省20多所高校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近40篇。会上就汉语研究、汉外对比、教学理论、教材编写、语言与文化、政治政策与国情国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吕必松作了题为《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程棠作了题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形势和工作》的报告。美国英语学会在东北师大的汉语专家万礼嘉先生也列席了会议并发了言。

    [查看详细]
  • 7月

    07.02

    “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术语情报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奥地利、美国、中国、苏联、德国、日本、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由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钱三强、国家教委副主任兼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罗绍曾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奥地利驻华大使布科夫斯基(Dietrich Bukowski)、国际术语情报中心主任兼国际术语网执行主席加林斯基(Galinski)分别向大会致词。我国知名学者陈原教授作了“术语学、标准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07.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工作会议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召开,研究和讨论实施国家教委颁布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的有关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及16所高等院校的有关负责人。

    [查看详细]

    07.05

    上海市语文学会与上海市政协、复旦大学、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社联等单位联合召开著名语言学家、上海语文学会顾问、复旦大学吴文祺教授的追思悼念会。

    [查看详细]

    07.09

    华东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La Trobe)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联合举办语言教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主办的两所院校的学者外,还有莫纳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教育学院以及部分中小学的汉语教师。应邀出席的还有在澳的中国访问学者和四川省语委彝族代表。到会代表共50余人。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汉语教学的讨论,包括电视录像和计算机在汉语教学中的利用;(2)英语基础教学的讨论和文学阅读教学的探索;(3)对澳大利亚学校中汉语课程设置的意见和改革设想;(4)汉语水平考试的介绍;(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概况和彝族语言教育情况。

    [查看详细]

    07.12

    日本扎幌大学教授池上二良先生一行3人赴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双方对巴拉语、阿依努语及满语地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查看详细]

    07.14

    苏州市语言学会在苏州举行成立大会。至此,江苏省11个地级市已经全部成立了语言学会。会议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翁寿元任会长,王迈、唐文、黄岳洲任顾问。(翁寿元、章锡良供稿)

    [查看详细]

    07.15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离休干部、原《文字改革》杂志主编、副研究员杜松寿同志,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查看详细]

    07.16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满语专家河内良弘先生一行4人应黑龙江满语研究所邀请,赴黑龙江进行访问与考察。

    [查看详细]

    07.21

    中国修辞学会文学语言研究会在秦皇岛市举行第三届年会。

    [查看详细]

    07.22

    中国突厥语研究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新疆、甘肃、北京等地的突厥语文专家学者43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内容涉及语法、词汇(包括新词、词源)、翻译、双语研究等方面。

    [查看详细]

    07.25

    太原师专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教育学院、师专系统古代汉语研究会副会长马寅生先生逝世,终年58岁。

    [查看详细]

    07.25

    由王希杰、袁晖、李晋荃、施关淦、于根元等10多位中年语言学工作者联合发起的、安徽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讨会在黄山鹤岭山庄举行。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的6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问题,并肯定了三个平面说法的理论价值。

    [查看详细]

    07.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金鹏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

    [查看详细]

    07.30

    由山西省教委、社联和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安子介语文学术思想座谈会,在太原市召开。50余名代表与会,提交20多篇论文。会议期间成立了安子介汉字学术思想研究会。

    [查看详细]

    07.31

    第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澳门中华教育会堂举行。研讨会由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和蔡氏教育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到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本地的学者近40人,收到论文30多篇。会议就粤语教学、粤语的书写形式、粤语的语音差异和语法特点、葡萄牙语对澳门话的影响、粤语与其他汉语方言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李荣、詹伯慧、周无忌、张静等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第五届国际彝缅语学术会议在四川省西昌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四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凉山州政府、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民委语文室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挪威、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60篇。论文和发言涉及彝缅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和文字、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文字推行、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计算机处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会议期间学者们参观了彝族村寨和彝族历史博物馆。

    [查看详细]

    08.05

    由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学研究所和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国际)”在深圳教育学院举行,有来自香港、澳门、美国及全国各地的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40篇。会议主题为“双语双方言现象”,具体集中在普通话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外语的对比研究,双语双方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双语双方言的研究与推广普通话的关系。

    [查看详细]

    08.0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语规范委员会代表团一行5人,应我国东北三省朝鲜语文工作协议小组及中国朝鲜语规范委员会的邀请,赴延吉市参加朝鲜语规范语言学讨论会。会议讨论了朝鲜语发音、正字法、连写规则、标点符号等语言规范及相关的问题。

    [查看详细]

    08.08

    韩国国语研究院代表团一行4人到达延吉,考察中国朝鲜语文工作情况,参加中国朝鲜语规范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朝鲜语规范问题,并参加朝鲜学国际会议。

    [查看详细]

    08.12

    第二次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延边大学举行。中国、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及地区的345名学者到会。其中语言学家60人,提交语言学论文44篇。

    [查看详细]

    08.15

    湖北省语言学会在十堰市召开第七届年会。来自全省各地70余名代表提交了80余篇论文。大会专题讲演的题目是:《严学宭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活动》(刘宝俊)、《埃及的汉语教学状况》(李芳杰)、《“水”中沉淀的民族文化》(陈克炯)、《错误分析与汉语研究》(黄国营)、《音韵学的应用》(沈祥源)、《语言的心理功能》(黄弗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邢福义)。

    [查看详细]

    08.19

    由机电部计算机司组织,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CS&S)、联合国开发总署(UNDP)、日本国际情报化协力中心(CICC)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多国语言及其翻译(MMT'91)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国际研讨会(ISCIP'91)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召开。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和中国从事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中日合作多国语言机器翻译的技术交流;(2)基于知识库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研讨。

    [查看详细]

    08.20

    国家语委语用所语言应用研究室和北京市语委办公室联合召开了社会用语规范座谈会。龚千炎教授介绍了社会用语知识。

    [查看详细]

    08.25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和副教授马真应邀前往挪威奥斯陆大学进行讲学。

    [查看详细]

    08.27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张寿康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66岁。

    [查看详细]

    08.30

    内蒙古大学召开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分蒙古语言、蒙古文学、蒙古历史三个分会进行。蒙古语言分会有11篇论文提出了新观点、新理论,有16篇论文介绍了新资料和新成果,还有6篇利用新手段、新技术进行语言研究。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青岛化工杯”全国普通话电视大赛,在青岛市进行。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37支代表队,包括汉、满、蒙、回、藏、维、布依、佤8个民族。

    [查看详细]

    09.09

    由社科院语言所语音研究室、民族所语言研究室以及北大中文系语音实验室共同发起,召开了现代语音学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36篇,涉及我国各族语言实验语音学和音系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大会对言语发声类型、音质特征、声调及轻重音、协同发音、节奏和语调,以及对研究方法、语音合成技术和应用语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查看详细]

    09.11

    第二次全国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语委语用所主办。会议论文及发言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1)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会议讨论了关于简化字问题,也涉及了海峡两岸用字规范问题。(2)汉字的应用。与会者认为汉字的一般应用问题与社会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极为密切,亟待加强研究,制定规范标准和相应的使用管理法规。就科技应用而言,必须加紧研究制定规范的汉字构件,统一编码,降低汉字输入的难度,减少记忆负担,以便计算机的应用。(3)汉字的理论研究。此次会议主要涉及汉字的构字法、文字演变与语言的关系、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简化字繁体字的转换、字素等。

    [查看详细]

    09.17

    国家语委语用所语言应用研究室和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汉语学习》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社会用语规范学术座谈会”,在延边大学举行。国家语委、语用所、北京市和延边朝鲜自治州的语委、《中国语文》、《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全国各地大专院校26名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集中讨论了社会用语规范研究的重要意义。

    [查看详细]

    09.18

    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四川省遂宁市文联、文化局联合召开的“李实国际学术交流会”,在遂宁市举行。来自四川、北京等地,以及日本、美国、德国、菲律宾的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李实《蜀语》的研究者共4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李行健先生作了题为《纪念李实,加强方言词语的研究》的发言。

    [查看详细]

    09.21

    由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会、许慎研究会、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许慎故里河南漯河举行。与会代表近百名,除大陆及台湾省学者外,还有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说文》研究者。会议收到论文96篇,内容涉及《说文》部首、篆文、重文研究、会意字、形声字、省声字、亦声字、省形字、转注字研究,《说文》声训、右文、释义词语研究等各方面。此外,研究者较多地注意到《说文》的应用研究。

    [查看详细]

    09.23

    山东省语言学会第八次年会暨山东省古文字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曲阜举行。与会代表近百人,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期间,语言学会还公布了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选举结果,评选了1990年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设立了学术委员。

    [查看详细]

    09.24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会语言学科组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成立了新的评审小组,正式评委由12人组成:许嘉璐、刘坚、吕冀平、李荣、王均、裘锡圭、马希文、王宁、李根新、鲁国尧、邢福义、曾宪通。组长许嘉璐,副组长刘坚、吕冀平。本年度共收到课题申请139项。其中申请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100项,申请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39项。经评审和投票通过以下14项为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现代汉语话语关联、儿童问句习得研究、篆文构形系统、《古今韵会举要》研究、汉字通用声符、殷墟甲骨断代、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老乞大》《朴通事》语法研究、《颜氏家训》词汇句法研究、连城(新泉)话语法研究、客家方言语法研究、汕头方言语法研究、浙南瓯语语缀调查研究、普通话与天津方言轻声分析。通过以下4项为青年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汉语代词所指现象研究、《说文解字》新证、佛典(律藏部分)词汇研究、《韵略汇通》音系研究。

    [查看详细]

    09.28

    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召开对外粤语教学座谈会,参加者有来自广州、佛山、香港等地的粤语教学工作者15人。

    [查看详细]
  • 10月

    10.04

    江苏省南通市语言学会举行第十届学术讨论会,庆祝学会成立10周年,同时举行《南通方言志》初稿审稿会。出席会员109人,提交论文80余篇。会议邀请著名方言学家许宝华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等6位专家学者到会指导,并审阅方言志初稿。

    [查看详细]

    10.07

    复旦大学教授陈炳迢逝世,终年63岁。

    [查看详细]

    10.07

    第二十四届国际汉藏语言和语言学会议(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ics)在泰国曼谷市的兰甘亨大学和清迈市的清迈大学举行,来自泰国、澳大利亚、不丹、法国、德国、香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荷兰、中国、瑞典、台湾、美国、苏联、越南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79篇。詹伯慧、曹翠云、聂鸿音等7名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与会,并宣读了论文。

    [查看详细]

    10.11

    新疆翻译工作者协会召开大会,庆贺协会成立10周年。

    [查看详细]

    10.13

    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在连云港市举行。与会90余人,提交论文73篇。会上就“计量词汇学”、“动词的配价”、“身势语”、“‘汉语文化圈’跟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策略”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查看详细]

    10.13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和贵州省语言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训诂学学术讨论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此次讨论会主要议题是训诂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多学科应用,会议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训诂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应用学科,训诂学要发展,除了研究自身的理论外,还要密切关注现实,为四化服务。

    [查看详细]

    10.19

    安徽省语言学会第六届年会、安徽省高校古代汉语教研会在安徽阜阳市联合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87位代表和列席人员共同讨论了社会用语规范和中学语言知识教学问题,交流了近两年来语言研究的成果。收到论文47篇。

    [查看详细]

    10.26

    《古文字诂林》编纂规划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著名学者、《古文字诂林》顾问胡厚宣、张政烺、裘锡圭、顾廷龙、戴家祥,上海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领导王元化、钱汨城、魏同贤,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出版局领导等。《古文字诂林》是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资委托华东师范大学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已被列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八五”重点项目。《古文字诂林》主编为李玲璞,副主编为汪寿明。

    [查看详细]

    10.27

    语言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国外语言学》主编廖秋忠博士因病逝世,终年45岁。

    [查看详细]

    10.29

    由四川辞书出版社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辞书学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代表40余人,提交论文22篇,主要涉及语文辞典的编纂法、辞书的性质与评价标准、辞书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

    [查看详细]

    10.31

    上海语文学会现代汉语组召开新教材特点研讨会,就近期出版的四本现代汉语教材的体系特点开展了讨论。这四本教材是:(1)林祥楣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国家教委自考办组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印数达9万册。该书的编写目标是:实用、好用、管用。(2)钱乃荣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该书体现了一个“新”字,在语法方面增加了陆丙甫提出的组块理论和余志鸿提出的立体语法,此外增加了语义、语用的内容。(3)和(4)为张斌主编的两部电大教材,其编写特点为“有营养”、“能消化”、“有味道”。   (邓明以供稿)

    [查看详细]
  • 11月

    11.02

    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实验汇报会在宁波市鄞县举行。会议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法研究室、国家语委语用所汉语拼音研究室和鄞县教委共同主办。汉语拼音直读法迄今已进行了5轮实验,10多个省都有了实验点。

    [查看详细]

    11.02

    中国语言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福建厦门举行。学会副会长刘坚致开幕词,并宣读了在美国工作还未结束不能到会的学会会长朱德熙先生写来的书面发言。11月3日至5日分组宣读、讨论论文。古、近代汉语组唐钰明的《中古“是”字判断句述略》、汤建军、廖振佑的《古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和蒋绍愚的《略谈我国古代的俗词语研究》、喻世长的《<论语>中的系词和表述结构》等论文引起了热烈讨论。方言、音韵组对刘丹青的《无锡话体助词“则”(仔)、“着”与吴语“仔”的语源问题》、王健庵的《<诗经>用韵的两大方言韵系》、郭锡良的《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衡山(黄桑桥)音系读后》等论文进行了讨论。现代汉语组提交的论文涉及语法、语义、修辞、实验语音、语言文字通论等方面,语法研究的论文大多结合语用和语义,如史锡尧的《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张学成的《关联词语语义特征试说》、鲁健骥的《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赵淑华的《句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关于实验语音的讨论,多数认为“实验语音学”的名称不太妥当,就研究内容来看大都是现代汉语及其方言的语音问题,还是称作“语音学”或“现代语音学”好一些。语言理论与少数民族语言组的关于民族语文的几篇论文提出了混合语研究、类型学研究和发生学研究的区分和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少数民族文字的字母形式问题等。11月6日张斌教授作了《语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田小琳作了《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报告。最后,学会副会长清格尔泰致闭幕词。

    [查看详细]

    11.08

    以“汉语口语修辞研究与教学”为主题的中南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在湖南省岳阳市举行。104位代表与会,围绕主题进行了认真的学术交流。提交的论文涉及古代口语艺术理论;毛泽东语言理论与艺术;口语研究方法;口语修辞技巧;口语教学与公关语言等方面。会议期间对年会成果评优,11篇论文获一、二等奖,37篇论文获优秀奖,一部专著获特别奖。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研讨班”,并开展了“公关语言艺术专题研讨”。(童山东供稿)

    [查看详细]

    11.09

    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为了推动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聘请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北京语言学院教授吕必松到马尼拉主持为期三周的“华语教学讲习会”,参加讲习会的学员来自菲律宾各地,近800人。

    [查看详细]

    11.11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到会代表及国外学者共120多人,宣读并讨论了61篇论文。方言专家熊正辉、贺巍、叶祥苓、平田昌司(日本京都大学)、梁德曼、许宝华、詹伯慧、钱曾怡、王福堂等先生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期间讨论并通过了《全国方言学会章程》。本届年会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共有理事25名,台湾省保留理事一名。经理事会提名,全体会员选举李荣为会长,熊正辉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11.11

    由山东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州外语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的,山东大学主办的“语用学第二届全国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代表70余人,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eren等4位外国教授也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约50篇,围绕语用学理论的引进与创新问题、语用学与汉语研究相结合的问题、语用学在自然语言理解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讨论。

    [查看详细]

    11.16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清华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全国女书学术考察研讨会,在湖南省江永县召开。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60余名专家学者第一次聚集在女书之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著名学者季羡林、周有光教授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来自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的郑至慧女士和英国伦敦大学的Ilaria Sala小姐在讨论会上介绍了女书在海外的影响和她们的研究工作。

    [查看详细]

    11.16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世禄先生逝世,终年90岁。

    [查看详细]

    11.16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

    [查看详细]

    11.17

    无锡市语言学会第五届年会在马山区举行,与会代表52人,交流论文31篇。南京大学卞觉非教授和江苏教育学院朱声琦副教授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查看详细]

    11.20

    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会主任由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宋玉岫担任,副主任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温端政和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家懿担任。

    [查看详细]

    11.20

    首届全国计算机学联合学术会议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处理专委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理解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自然语言理解组、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计算语言学及机器翻译学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及北京语言学会计算语言学研究会共同组织召开的。来自大陆、台湾及香港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这次联合学术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的有:黄昌宁《语料库、知识或曲句法分析》、陈克健《中文次知识库计划与中文电子词典》、张普《信息处理用的现代汉语语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刘开瑛《关于篇章处理中的几个问题》、刘倬《基于词专家的机器翻译系统》、陈肇雄《智能型机器翻译》。会议期间,还组织了计算语言学国内外学术动态分析会,黄昌宁、陈肇雄等人介绍了国内外计算语言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查看详细]

    11.20

    中国蒙古语文学第6届年会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约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篇,内容涉及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蒙古语基础理论研究。会议通过了学会章程修改案,建立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基金会。

    [查看详细]

    11.21

    由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和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以讨论研究汉语语音为主体。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日本、德国、荷兰的专家学者59人。会议收到论文68篇,宣读了51篇,并逐一进行了讲评和讨论。论文议题广泛,有古音研究、方音研究、汉藏语音比较研究、语音与文化、语音与文字、语音与语法、音韵资料的微机处理等。论文收在《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里。

    [查看详细]

    11.23

    上海语文学会理论语言学组召开“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与会的有范开泰、徐志民、邓明以、申小龙、游汝杰等30多人,会议由上海外语学院王德春教授主持。在讨论中大家对如何解决《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内容重复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查看详细]

    11.23

    江苏省盐城市语言学会在盐城教育学院召开第三届年会。

    [查看详细]

    11.28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松丸道雄访问广州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并与该室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

    [查看详细]

    11.28

    山西省语言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70多名代表参加,提交论文53篇。日本九州大学佐藤昭教授应邀到会并作了关于日本汉字音研究的报告,田希成教授介绍了《山西人学习普通话教程》的编写情况,温端政研究员作了《关于语言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 12月

    12.03

    全国民族语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还邀请有关地区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召开了“新创或改进的文字试行和推行工作座谈会”、“成立五省区藏语文协作领导小组协调会”。

    [查看详细]

    12.07

    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期间,由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前所长曾世英研究员建议,召开了关于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有关专家及全国政协和一些省区的民委负责干部等共19人。

    [查看详细]

    12.08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继新加坡、澳大利亚之后,在国外举行的第三次考试。考试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主持,参加考试的共360人,分别来自日本各地,大部分是大学生、公司职员和政府机关公务人员,也有一些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考试在拓植大学的3个考场同时进行。

    [查看详细]

    12.10

    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成立。

    [查看详细]

    12.10

    由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广州师范学院、广州语言文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举行。讨论的主题是“语言结构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构”。90位代表与会,提交论文60篇。

    [查看详细]

    12.13

    “华语社会中的语言学教学”研讨会在香港浸会学院举行。会议由香港语言学会和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主办,其宗旨主要是研究语言学教学如何中国化(或称本土化)的问题。与会者共58人。海峡两岸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中央民族学院戴庆厦教授、复旦大学徐烈炯教授、台湾大学黄宣范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谢国平教授。

    [查看详细]

    12.14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召开1991年度会员大会,会上产生第七届理事会。主席为姚德怀,副会长为单周尧。

    [查看详细]

    12.16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在北京召开了现代汉语语料库第一次专家论证会。有关领导、专家及计算机公司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现代汉语语料库总体设计、选材原则,汉语语料库的规范和标准,以及语料库的有关课题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和论证。

    [查看详细]

    12.16

    香港语文教育署召开第七届国际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许威汉教授应邀出席会议,而后又应邀赴澳门大学中文系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查看详细]

    12.19

    湖北省语言学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首届中学教学语法研讨会。与会代表80余人,多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教师。会上邢福义作了《关于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充分》的报告,萧国政作了《关于两个教学语法系统的比较》的报告。

    [查看详细]

    12.20

    香港大学缪锦安先生受聘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并作了有关香港语文研究状态的报告。

    [查看详细]

    12.21

    《古文字诂林》(上海市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八五”重点项目)编辑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地区19位专家、教授。

    [查看详细]

    12.26

    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市部分院校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试点考试。考试分专业和外语两类,由审委会统一命题。专业考试是以对外汉语教学为特点的综合考试,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以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等知识。参加考试的共有108名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

    [查看详细]

    12.27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西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吴天惠先生因患心脏病,在西安逝世,终年59岁。

    [查看详细]

    12.27

    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太原召开第一次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国家语委副主任曹先擢专程从北京前往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振奋精神,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讲话。来自全省教育界和社会窗口行业的共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查看详细]

    12.29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原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民族院校双语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语言学会顾问、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严学宭先生逝世,终年81岁。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