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216.34.146,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8卷

YEARBOOK OF ARCHAEOLOGY IN CHINA 2018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 字数(千字): 1120
I S B N
978-7-5203-5956-6
点 击 量
90855
其他卷次
2022 2021 2020 2019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关键词

遗址

墓葬

发掘

考古

出土

文物考古

遗存

文物

墓地

陶器

工作单位

分类
  • 目录浏览

  • 综述\概况

  • 热门文献

  • 会议活动

  • 大 事 记

  • 图 书

  • 人 物

  • 牟永抗

    作者: 方向明

    来源: 第七篇 逝世考古学家

    点击量: 38

  • 张忠培

    作者: 段天璟

    来源: 第七篇 逝世考古学家

    点击量: 41

  • 2017年毕业的本科生人数

    作者: -

    来源: 第六篇 考古教学

    点击量: 225

  • 福建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29

  • 辽宁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33

  • 青海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36

  • 上海市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36

  • 贵州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40

  • 云南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42

  • 海南省

    作者: -

    来源: 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

    点击量: 244

2017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09条信息

  • 1月

    01.01

    1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学系自2016年10月对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10月至翌年1月又进行了第五次发掘。两次发掘揭露面积2305平方米,发现早晚4个活动面,清理房址13座、灶10个、路2条、火堆2个、墓葬29座、灰坑245个、灰沟54条、垃圾堆4个。房址有浅穴式建筑、杆栏式建筑与地面木骨泥墙建筑。墓葬均为捡骨二次葬,可分为二期。填补了“海门口文化”墓葬遗存的空白。早期偏早阶段遗存与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存特征接近,早期偏晚阶段遗存属于青铜时代晚期。

    [查看详细]

    01.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11月以来发掘大理市太和城遗址,揭露2015年勘探中发现的太和城遗址二、三号两处大型建筑址。二号建筑区(9号房址)位于太和城遗址内北部凤阳邑村西的山麓缓坡台地上,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属青铜时代。三号建筑区(1号房址)位于太和城遗址内南部的缓坡台地上,面积约380平方米,属南诏时期。出土遗物有残石佛首、青铜鎏金扬枝观音立像及青铜金刚杵等,可能为宗教建筑。

    [查看详细]

    01.01

    1~2月 荆州博物馆勘探石首市南口镇二郎庙村王之诰墓。此处为明代王之诰家族墓地。

    [查看详细]

    01.01

    1~3月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掘桂林市城区的正阳西巷遗址。遗址位于原明代靖江王府正阳门外右侧,这里是明陈琏在《桂林郡志》里绘制的《王府图》社稷坛所处的位置。发现唐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及大量遗物。

    [查看详细]

    01.01

    1~4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掘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明末战场遗址。在围堰内进行探方发掘,揭露面积10100平方米,出水明清时期各类文物30000余件。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和运载银两的木鞘等;明代蜀、楚、荣、吉等藩王府的金封册、银封册、金宝、银印和铭刻万历、天启、崇祯等年号的五十两银锭等;此外,还有戒指、耳环、发簪、手镯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镞等各类兵器;金锁、金纽扣、金顶针,银勺、银筷子、银带扣,铜镜、铜绦钩、铜锁、铜钥匙,铁秤砣、铁篙杆等各类生活用具。遗址的形成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大西军领袖张献忠与明代参将杨展“江口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相关。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1~5月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大居安村唐代墓地。清理5座唐墓和1座明墓。其中一座唐墓M5为四天井单砖室壁画墓,有4个壁龛,使用石质封门,据出土墓志,墓主为唐中宗时期襄武郡公、户部尚书李承嘉,景龙四年(710)入葬高阳原,卒年60岁。李承嘉祖父为唐太常卿、陇西公李宽。李宽碑于2013年发掘出土,位于李承嘉墓北侧约2千米处。2004年曾在距李承嘉墓西侧约1千米的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发掘了唐李恫墓,墓主字孝晟,与李承嘉之父李孝旻是兄弟行,李宽墓可能也当在附近,该区域可能是李氏家族墓地。

    [查看详细]

    01.01

    1~11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龙山107号东周墓。龙山墓群与安吉古城遗址仅隔一座海拔100米左右的九龙山余脉,在不足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有地表隆起的土墩268座。龙山107号古墓葬位于墓群中部,当地俗称“八亩墩”,与“九亩墩”隔水相望。整个八亩墩由外到内共分为三重结构,是安吉古城外围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也是形制最为完整的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墓园。隍壕是继印山越王陵之后浙江省发现的第二个墓例。

    [查看详细]

    01.01

    1~12月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2016年发掘神木市石峁遗址,清理皇城台东部门址上(西)部和东护墙北段,揭露内瓮城和主门道。内瓮城是在南墩台后侧连接的石砌建筑,系东西向石墙与南北向墩台(墩台Ⅱ)复合形成的“L”形建筑,与外城东门址内瓮城整体结构类似,在墩台Ⅰ、门塾、主门道之间的下端发现有几处刻画符号,图案繁复,琢刻于向上攀爬的石铺路面上。

    [查看详细]

    01.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5年7月以来连续发掘绛县卫庄镇雎村西周墓地。累计发掘面积17000余平方米,共清理墓葬854座。其中,大型墓葬10座,车马坑1座。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

    [查看详细]

    01.01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周代墓地。墓地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墓地在2016年年底被盗,追回各类文物逾百件,包括青铜礼器60余件、石磬10件、编钟7件及大量的车马器、玉器等。勘探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其中2座“中”字型大墓(编号M1、M2),东西并列分布,居于墓地中部偏东处。其中M1南北总长64米,墓室口部南北长11米、东西宽10米,南北墓道均宽8米,南墓道为主墓道,长32米。M2墓室略小。在两大墓西北方各有长方形车马坑。其他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墓口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20座。对墓地进行全面揭露,已清理中小型墓葬14座,出土了铜、金、铁、石、玉等器物。年代为春秋早期或略偏晚阶段。刘家洼墓地的布局、葬俗特点、随葬品特征与组合,均与同一区域的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相类,属典型周系族群墓地。发掘者推断这里为春秋时期某一周系封国所在。

    [查看详细]

    01.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宜阳县韩都故城一座大墓。

    [查看详细]

    01.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9年至2015年勘探发掘孟津县朱仓M722东汉顺帝宪陵陵园遗址的基础上,2016以来再次大规模勘探、发掘朱仓M722、白草坡村M1030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累计勘探面积36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共计约2万平方米。探勘帝陵7座,分别是: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M722、朱仓M707、庞村镇白草坡村东汉帝陵。朱仓M722东汉陵园有“内陵园”和“外陵园”组成。内陵园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420米,四周有夯土基槽环绕。内陵园主要包括封土、地宫,以及东侧的1号台基建筑单元,在封土南侧还发现有部分建筑及其东部区域的多组闭合式小型院落。墓冢位于内陵园陵园的中部。外陵园位于内陵园东侧偏北,主要包括2号、3号台基建筑单元和1号、2号院落建筑单元。大致明确1号台基为“石殿”、2号台基为“寝殿”、3号台基与1号院落为“园省”、2号院落为“园寺吏舍”局部,在3号台基南侧外围还发现有动物祭祀坑等。发掘1号台基东部的内陵园东门址,门宽约24.2米,折合汉尺约100尺。可能与文献记载的“司马门”有关。白草坡村东汉帝陵(M1030)属洛南陵区,原始封土直径约125米,墓道宽10米。在封土东侧和北侧发现有环绕内陵园的道路。在封土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台基,平面近方形,边长约80米。在封土东北侧,发现两组建筑基址群,周围有夯土垣墙环绕,垣墙内侧有排水渠。在道路南侧,封土正北方向发现一组东西对称的夯土台基,有可能是内陵园的阙台遗迹。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1.01

    富平县文物旅游局发掘唐代代宗元陵下宫遗址。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

    [查看详细]

    01.01

    2017年1~11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缅甸蒲甘地区震后佛塔勘察工作,对他冰瑜寺进行修复项目前期的专项调勘。

    [查看详细]

    01.01

    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发掘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揭露面积66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制品551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石料等,此外,还出土哺乳动物化石数十余件。对巴林戈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发现13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近千件,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位于肯尼亚裂谷地区纳库鲁郡玛卡里亚瀑布,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在非洲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地点。

    [查看详细]
  • 2月

    02.01

    2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4年以来第四年度发掘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至翌年1月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遗址的东、南、北三面为人工的环壕,西面连接自然河道。环壕聚落的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出土陶器有绳纹釜、浅腹平底盘、红陶罐、壶等,年代相当于跨湖桥文化时期,早期处在上山文化与跨湖桥文化之间,为探索两者的关系及分期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查看详细]

    02.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良渚古城城内钟家港、池中寺等遗址。发掘至翌年1月。在钟家港揭露面积4000平方米,明确此区域莫角山东北坡存在四个阶段的堆筑过程。池中寺台地位于莫角山南部、皇坟山和桑树头之间,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3座良渚晚期的房基土台,在台地堆筑土下分布有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碳化稻谷堆积,初步估算含有20余万斤碳化稻谷。

    [查看详细]

    02.01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发掘项城市新桥镇姜胡同村唐代纪年墓。墓砖志文记录墓主人毕子瑜先亡九年(781),夫人孙二娘与其在贞元六年(790)合葬于此。该墓年代应为公元790年,是豫东南地区首次发现的隋唐明确纪年墓。墓志文中提及的陈州、南顿县、五台乡、平丘里、药解村以及颍州、沈丘县、鲖阳乡、思忠里这些古地名,对考证地方行政建制的沿革和地名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看详细]

    02.01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调查拉萨市蔡贡塘协山谷杰丁噶摩崖石刻群。这是目前所知拉萨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雕工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早期石刻群。

    [查看详细]

    02.0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著的《西安鱼化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2.01

    2~5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2016年发掘平度市即墨汉代故城遗址。

    [查看详细]

    02.01

    2~6月、12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发掘海宁市达泽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至翌年1月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清理崧泽文化墓葬12座、灰坑27个、井2口,良渚文化墓葬24座、灰坑7个,马桥文化灰坑2个,战国灰坑5个,另有宋墓1座。出土各类编号器物213件。其中崧泽文化晚期与良渚文化墓葬,墓坑长1.7米~2.7米,宽0.6米~1.2米,随葬品1~14件不等。M49出土4件石钺。1990年第一次发掘曾出土1件兽首玉饰。

    [查看详细]

    02.01

    2~8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衡东县大浦镇洋塘山东汉至三国时期窑址与墓群。清理45座墓葬及十多座窑址。墓葬属东汉至南朝时期,以砖室墓为主,随葬品以印纹硬陶居多。墓葬区内发现数座烧制墓砖的窑址,均为马蹄形窑。在离墓葬区较远处发现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6座,都为龙窑,年代前后衔接,窑炉演变序列清晰完整,首次揭示了湘江流域从印纹硬陶到印纹硬陶与青瓷混烧的过程。

    [查看详细]

    02.01

    2~9月 南京博物院泗洪县梅花镇赵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1983年曾进行发掘,2016年9月以来第二、三次发掘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遗址面积达85万平方米,涵盖大汶口文化、商周、汉及唐宋诸时期,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壕沟1条、房址1座、陶窑2座、兽坑7处,以及墓葬等。

    [查看详细]

    0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再次发掘蚌埠市禹会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在2007~2011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一座“大型礼仪性建筑”(I区祭祀台)等遗迹,被认为与“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事件有关。发掘者推断这里可能存在龙山文化大型围垣聚落。

    [查看详细]

    02.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继2015年后对奉节县南宋白帝城遗址开展大规模的勘探与发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帝城遗址先后开展了多次考古工作。今年调查面积约5平方千米、勘探面积2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090平方米,重点揭露子阳城遗址片区。子阳城布局依山就势,设置多重城垣,城内高台据险为城,彼此设有通道连接,应以军事防御为主。始建于东汉(或为汉赤甲城故址),南宋抗蒙(元)时期历经夔州守将韩宣、徐宗武两次筑城逐步拓展而成,修建时间集中于1255~1267年间,至1278年夔州迫于形势降元后废弃,明清时期沿用。

    [查看详细]

    02.01

    2~10月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富平县城关镇新庄村唐李道坚墓。墓志记墓主李道坚为唐高祖李渊重孙。据史料记载,李道坚为李渊重孙,其祖父为鲁王李灵夔,父亲为范阳郡王李蔼。李灵夔“少有美誉,善音律,好学问,工草隶”。李蔼“艺辍多材,慈深善诲,蔼夙奉趋庭之训,早擅临池之工”。李道坚墓壁画内容丰富,题材独特,其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

    [查看详细]

    02.01

    2~12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嘉兴子城古城址。嘉兴子城遗址,是嘉兴自五代天福五年(940)升格为州府城市以来的历代衙署(秀州、嘉兴府、路)所在地,素来是浙北的政治中心之一。在浙江乃至江南地区州郡一级的城市,唯有嘉兴子城遗址格局完整,保留至今,并且具有全面揭露和展示的条件。

    [查看详细]

    02.10

    2月10日 中国考古学家牟永抗逝世。牟永抗1933出生于北平,1949年入读黄岩中学,1950年11月入华东革大浙江分校学习,后留校担任教育干事,195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次年参加第三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1980年转入新成立的浙江省文物考古所,1988年评聘为研究员,是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先秦考古和瓷窑址考古研究。曾主持绍兴306号大墓、余杭反山、瑶山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晚年侧重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尤其是良渚文化玉器研究。主要论著收入《牟永抗考古学文集》。

    [查看详细]
  • 3月

    03.01

    3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发掘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外围水利系统遗存。至翌年2月发掘了蜜蜂垄、黄路头等高坝遗存,探索溢洪道遗存。

    [查看详细]

    03.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毘山遗址。发现一批属于高祭台类型和少量广富林文化的遗存。

    [查看详细]

    03.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第四次发掘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2014~2016年曾进行了三次发掘,清理大中小型墓葬17座。这次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发现墓葬250余座、祭祀坑90余个,至2018年2月清理墓葬160余座、祭祀坑40余个,大多为春秋时期。其中,M3014为一椁双棺,在外棺南北两端局部暴露出红色的纺织品痕迹,应为“荒帷”,其上绘黑、黄色“巳”形图案,或是两“巳”相背的黻纹,是首次发现的春秋晚期荒帷实物资料。在一套编钟上有大量的铭文,其中1件甬钟上可见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等刻铭,可确定该编钟与卫国有关,为揭开墓地性质、研究春秋晚期晋卫两国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查看详细]

    03.01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调查仁布县帕当乡嘎塘(Kyang kar thang)岩画地点。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区域内发现的第一个岩画地点。

    [查看详细]

    03.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文物管理局编著的《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3.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广西合浦文昌塔汉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3.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太原沙沟隋代斛律徹墓》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3.0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濉溪县文物事业管理局、淮北市博物馆编著的《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3.01

    3~4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镇原县方山乡蒲河村北魏田园子石窟。石窟开凿于西南—东北向的蒲河支流官路沟水西侧的砂石崖面上。清理4个洞窟,洞窟基本坐西向东,自南向北依次编号。1号窟为禅修(或生活)窟,2~4号窟为造像窟,均为三壁三佛,各配胁侍菩萨,表现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只在2号窟前壁门道侧小龛内有释迦、多宝佛并坐,表现大乘佛教《法华经·见宝塔品》的法华信仰。

    [查看详细]

    03.01

    3~6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嵊州市崇仁镇兰山庙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是曹娥江流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

    [查看详细]

    03.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发掘南乐县梁村乡吴村仓颉陵遗址。以仓颉陵墓冢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基金逆行勘探。仓颉陵遗址文化堆积层呈“堌堆状”,由上而下依次发现有商周时期、龙山时期、仰韶时期遗物,与既往发掘情况一致。遗址四周边缘地带发现有环壕存在。

    [查看详细]

    03.01

    3~7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其中,8件新莽铜器出土于3号水井(J3),包括诏版2件、货版1件、衡杆1件、环权4件。根据铭文可知,这批铜器的制作年代为新莽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是迄今为止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也是一次性集中出土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汉代度量衡器。这批铜器制作精良,保存较完好,铭文字数多,出自邾国故城遗址的宫殿区“皇台”之上,证明“皇台”范围应存在汉代官署区。

    [查看详细]

    03.01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发掘济南市历城区梁二大型战国墓葬。M3墓主人当为大夫一级的贵族,其与M1东西并列,两墓为同一封土,推测为夫妻合葬墓。

    [查看详细]

    03.01

    3~10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肃宁县梁村镇后白寺村夏商时期遗址。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5平方米,遗存主要包括先商和晚商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丰富了商时期北部疆域的文化内涵。

    [查看详细]

    03.01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朱村唐代墓地。墓地东距唐昭仪上官婉儿墓约900米。揭露两座带有大型围沟的唐代七天井长斜坡单室土洞墓。其中M2四处壁龛仍被完整保留,出土有骑马俑等遗物。据墓志,该墓下葬时间为天宝七年(748)八月,墓主人是唐代著姓范阳卢氏,其夫则为琅邪王氏,身份为右威将军东京留守,葬地被称为洪渎原,与上官婉儿墓志指称相同。M2的棺床底部和侧面描绘布设的壁画则为以往唐墓出土所稀见。

    [查看详细]

    03.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发掘哈尔滨市七三一部队旧址瓦斯室遗址和特殊武器研制厂遗址。

    [查看详细]

    03.01

    3~11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遗存调查。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大凌河南源流域、大凌河西支流域和第二牤牛河流域。共发现先秦时期遗址410余处,其中,兴隆洼文化遗址10处,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共140余处。

    [查看详细]

    03.01

    3~12月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勘探、发掘荥阳市广武镇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3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环壕三条。在遗址东部、一环壕外侧,发现由九个陶罐组成的疑似北斗九星图案,九星罐东部有圆形祭土台,东部有大、中、小三个瓮棺,葬具均为小口尖底瓶,南部有一个祭祀坑,内置一个四肢呈“大”字展开,腹部高起的非正常死亡骨架,并有一大缸,整个祭祀区周围有较多疑似地臼的遗存。

    [查看详细]

    03.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继续发掘兴县碧村龙山时期遗址。在2016年揭露的一组石砌排房的东、南、西部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弄清了石砌排房所在台地外围护墙的形制和结构。在西部发现了早期半地穴房址,该批房址位于石砌排房西北方,清理的其中一座平面近似方形,复原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

    [查看详细]

    03.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定陶王陵2号墓周围进行大范围考古勘探。在M2号墓周围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10米的施工范围内,发现墓道、墓道两侧夯土台、墓圹外周边版筑夯土台基等重要遗迹,整体布局具有强烈的礼制性意义,为研究帝王墓葬封土结构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查看详细]

    03.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在完成对太极殿及太极东堂的发掘后,勘探发掘太极殿宫院东北角院落、北侧廊庑建筑、西侧宫门遗址,探明太极殿宫院的四至。明确整座宫院以太极殿中心殿址及南侧的宫城三号宫门为南北轴线,三号宫门是太极殿宫院的南侧出入口,宫城十四号建筑遗址的大型廊庑门址是宫院的北界,在宫院的东墙、西墙设置有门址。太极殿宫院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面阔约320米、南北进深约370米。太极殿中心殿址及东西两侧的太极东堂、太极西堂东西一线雄踞于整座宫院北部中央位置。而北周时期营建太极殿宫院只建成了建筑的夯土基础部分,并未完全建成。

    [查看详细]

    03.01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遵义皇坟嘴与赵家坝播州土司杨氏墓地。墓地由杨粲墓(M1)等四座土司墓构成。明确了杨粲墓前三座土司墓葬的身份,M2、M3、M4分别为杨氏18世杨嘉贞、23世杨炯、27世杨斌墓。赵家坝墓地位于皇坟嘴墓地北面,发掘确认墓地中的M1、M2为播州杨氏第19世土司杨忠彦墓、20世杨元鼎墓,M3为某一代土司夫人墓。皇坟嘴与赵家坝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的年代跨越元至明末,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序列。迄今已明确的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增加到5处。

    [查看详细]
  • 4月

    04.01

    4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6年11月以来发掘东阿县铜城街道大秦村唐宋时期遗址。根据碑文判断这里为北朝定国寺、唐代龙兴寺和后周宋初天齐大王行宫。在行宫西北发现一处唐宋聚落遗址。大秦村遗址历经多次兴废,最终因水患而有意识毁弃,是山东所见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宗教遗存之一。

    [查看详细]

    04.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自2016年11月以来发掘正定县开元寺南广场唐至明清时期遗址。

    [查看详细]

    04.01

    4~5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发掘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墓地。发掘面积约50平方米,清理两座早期墓葬。年代为距今3000年左右的早期青铜时代。

    [查看详细]

    04.01

    4~6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寿光市羊口镇国有机械林场内的盐业遗址。清理一批灰坑、沟、井、灶、墓葬等遗迹,出土有鬲、豆、缸等陶器残片,时代分别为东周和宋元时期。

    [查看详细]

    04.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朝源观明清时期遗址。发现道士墓3座。M1为朝源观清代开山住持杨来霖之墓,两座为小型牌楼墓。根据墓碑铭文可推断该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道场,反映了明清时期龙门派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与流布。发现一批明清时期的道教石刻造像,可分为摩岩造像和圆雕造像。其中摩岩造像主要分布于正殿内,造像题材有三清、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尹喜、五岳五天圣帝、五老五炁天君等。圆雕造像主要有道教神祇、武士、菩萨等。这批造像整体体现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显示出道教龙门派对儒、佛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以及教义的发展演变。

    [查看详细]

    04.01

    4~6月、8~9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2015年以来第三年度发掘襄汾县丁村遗址群九龙洞遗址。在遗址西北部与黄土基座相接的区域发掘24平方米,获得石制品70余件,初步判断大部分出土于S4底部侵蚀面上下,使丁村遗址群的年代有可能扩展到50万年左右。

    [查看详细]

    04.01

    4~8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发掘石河子市十户窑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及唐代墓群。墓群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山间地带、玛纳斯河西岸南北向长条形五级台地上,从北往南分布在三块相邻的台地上,分别称为Ⅰ、Ⅱ、Ⅲ号墓群,其中Ⅲ号墓群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墓葬地表封土标识,可分为石圈土堆、石圈土堆覆石、石堆三类。墓葬封堆多在4米~10米之间,数十座墓葬封堆在10米~20米之间。墓室结构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石棺墓、竖穴石室墓、竖穴偏室墓三类。玛纳斯河流域是天山北麓东西走廊的通道,河流两岸墓群规模较大。这是首次开展的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查看详细]

    04.01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广州市胸科医院墓地。其中晋墓(M30)保存较好,为券顶砖室墓,券顶部分墓砖印有“永嘉七年癸酉永保休祥”“永保子孙皆寿考宜君子”等铭文。残存随葬器物分布在甬道及主室,有青瓷钵、四耳罐、青瓷盏,铜矛等12件(套)。这是广州地区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西晋纪年墓。

    [查看详细]

    04.01

    4~10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张掖市西城驿遗址。同时对金塔缸缸洼和火石梁遗址各试掘25平方米。西城驿遗址出土陶器主要包括A类马厂—西城驿—四坝文化时期陶器,B类齐家文化时期陶。铜器主要包括小件的铜器(铜刀、铜锥等)以及冶炼相关的遗物(铜渣、矿石、炉壁、鼓风管、铜范等)。骨器主要包括生活用品。石器包括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碳化植物种子,主要包括粟、黍和麦类作物等。火石梁和缸缸洼遗址出土器物与西城驿遗址出土器物基本一致。其时代相当于西城驿遗址早中期(马厂文化晚期—西城驿文化)的遗存。对黑河流域这3个遗址的发掘,揭示了黑河中下游地区马厂文化晚期至四坝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及演变过程,显示该区域经历了马厂晚期/齐家文化——西城驿/齐家地层——四坝文化/齐家文化发展序列。

    [查看详细]

    04.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阜康市白杨河流域墓地,对探索战国秦汉时期车师前后国及山北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查看详细]

    04.01

    南京博物院发掘泗阳县众兴镇凌城村汉代遗址,为秦代陵县故城和西汉时期泗水国的都城遗址。

    [查看详细]

    04.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开展梧州市、北海市俚僚文化遗产调查。

    [查看详细]

    04.01

    4~12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淮阳县平粮台龙山文化时期城址。明确平粮台城址应当是建在一处较大规模的台地上,城址外的城壕显然是人为干预的结果。在城址内南部龙山文化时期G28底部发现了两头完整的黄牛骨,一大一小,两头牛平躺,上下叠压,没有挣扎和捆绑的痕迹。这是龙山文化时期十分罕见的埋葬整头黄牛的遗存。

    [查看详细]

    04.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宁县早胜镇西头村石家东周墓群。清理东周时期墓葬6座。随葬品组合上以铜礼(容)器、车马器、棺饰组合、墓主人近身饰物为主。其中棺饰组合中发现高于棺盖板之上木质框架——疑似“棺罩”;高于棺盖板之上纺织物印痕——“荒帷”;紧贴棺身纺织物痕迹——“褚”;“池”下串饰物遗存,组合比较复杂。新发现一批金器,其采用铸造,纹饰有中原流行的夔龙纹、兽面纹及“﹛”“<”,是继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省晋侯墓地、陕西省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后,在甘肃省境内的新发现。新发现一大批玉器,大致可分为佩饰用玉、礼仪用玉、丧葬用玉三类。佩饰用玉有发饰诸如笄一类,耳饰诸如玦一类,串饰诸如组玉佩一类等。礼仪用玉中涵盖琮、瑗、璜、圭等瑞玉类、柄形器等,戈一类武器等。丧葬用玉有饰棺用玉、琀玉等。另外有少量商周时期或更早时期的旧玉,诸如玉琮、玉瑗、鸟形玉佩饰等。这是在庆阳地区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地。

    [查看详细]

    04.01

    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研究联合考古队第12年发掘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清理墓葬17座,累计12年发掘共发现墓葬75座,祭祀坑2座,马车遗迹61辆。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5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11月以来勘探、发掘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陵园遗址。高陵陵园建筑布局特征与东汉帝陵明显不同,与北魏帝陵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出比较独特的时代特征。

    [查看详细]

    05.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文物管理所、陆良县文物管理所编著的《陆良薛官堡墓地》(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九十二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报告,第十九号)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5.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昭陵博物馆编著的《唐昭陵韦贵妃墓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5.01

    5~6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层堆积层位显示其年代明显早于河姆渡文化,对于探索河姆渡文化的来源具有重的价值,陶片形状显示其年代大致在距今9000~8000年。这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5~7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勘探衡阳市珠晖区和平乡湖东村酃县故城遗址。年代为战国、西汉、东汉和两晋。

    [查看详细]

    05.01

    5、7月 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系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考察黑龙江沿岸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5~8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临澧县佘市桥镇荷花村伞顶盖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约12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约5000件。这是迄今湘西北澧水流域发现的石制品数量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水河县岔河口仰韶文化环壕聚落遗址。遗址在早年曾进行发掘,并提出“岔河口类型”一名。环壕大致呈椭圆形,存有东、西、南、北门。现北门及西门已经破坏不存。环壕主要使用年代为庙底沟文化阶段,而废弃年代则经历了从仰韶文化中期、晚期至阿善三期文化的漫长时间段。

    [查看详细]

    05.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掘凭祥市凭祥镇连全村大连城清代遗址。遗址距友谊关约2千米,是镇南关通往龙州的中间点,地处广西边防东线与西线的汇合部,是中法战争后,广西提督兼边防督办苏元春修建的边防第一指挥中心。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清代建筑基址一处以及大量的文化遗物。可能为兵营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5~9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2014年以来第四年度发掘青铜峡市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共计10314件,主要有各类石制品8315件,动物化石1062件,禽类蛋壳36个,碳样采集888个,碳化木7个,装饰品4个。年代分属约距今1.3万~1.2万年、8300~4800年两个时段。鸽子山遗址已发现磨盘/磨棒(完整及残段)上千件,是我国同期旧石器遗址中数量最多的。

    [查看详细]

    05.01

    5~10月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抚州市文昌里灵芝山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发现明清时期墓葬54座(含前期清理发现的22座),出土了墓志铭6方(含前期清理发现的4方);揭露了明清时期的附属建筑遗迹3处。M5墓志铭:圭首碑形,青石质,通高122厘米、宽61厘米、厚5厘米。志额阴刻篆书:“明故汤孺人艾氏墓志铭”,墓志铭全文共690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高祖子高公夫人艾氏。M6墓志铭:圆首碑形,青石质。通高107厘米、宽62厘米、厚3厘米。志额阴刻篆书:“明故义士汤公子高墓志铭”,墓志铭全文707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高祖子高公。M10墓志铭:圭首碑形,青石质。通高111厘米、宽52厘米、厚4.5厘米。志额刻扁方形框线,内阴刻篆书:“明故酉塘汤君之墓志铭。”墓志铭全文1032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祖父酉塘公。M14墓志铭:长方形,青石质。高79厘米、宽45.5厘米、厚2.3厘米。志额阴刻篆书:“祖母魏夫人迁祔灵芝园。”墓志铭全文1348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祖母魏夫人,墓志铭为汤显祖亲自撰文、所立。M18墓志铭:长方形,青石质。高95厘米、宽63厘米、厚2厘米。志额阴刻篆书:“明勅赠吴孺人墓志铭。”墓志铭全文890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第一任夫人吴夫人,墓志铭为汤显祖亲自撰文、所立。M11-12双室合葬墓志铭:长方形,青石质。通高77.5厘米、宽47.7厘米、厚2厘米。志额阴刻篆书:“明勅赠文林郎少海汤公元配潘太孺人合墓志铭”。墓志铭全文1173字。墓主人身份为汤显祖弟弟少海公与其夫人潘氏。六方墓志铭内容主要包含墓主人的人物生平、生活细节、族谱关系、重要的家族活动以及人物评价等内容,对了解墓主人生平及其有关的家族谱系,补充和纠正《文昌汤氏宗谱》所记载的内容和谬误,研究当时的书法、文学等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查看详细]

    05.01

    5~11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阳原县马圈沟遗址鱼咀沟旧石器2号地点。发掘面积约80平方米,总深度16.45米,共发现4个文化层,石制品792件、动物化石1573件。第IV文化层石制品数量多,原料以燧石为主,人工特征明显,部分打制精致,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废料等,刮削器为主要的器形,数量相对较多,存在一定数量的精制品。第IV文化层层位与半山遗址相同,其时代为132万年。

    [查看详细]

    05.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吉林市丰满区东团山遗址。以往认为东团山遗址平地城部分为夫余国早期王城,但一直未得到考古学证据的支持。采集叠压于城墙之上的地层内出土的三组碳样,经14C测年,分别为距今2150±30年、距今2040±30年及距今2020±30年。城址的始建年代为西汉时期,东汉早期存在毁弃过程,在东汉至辽金时期又继续沿用。城内发现有建筑遗址及瓦件、花纹砖等遗物,说明城址内原应有较高等级的建筑,该城址在夫余城址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查看详细]

    05.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崇礼县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金代遗址。推测太子城即《金史》中记载金章宗驻夏的泰和宫。

    [查看详细]

    05.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发掘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的古城遗址。现存城址为内外双重城。其外城年代大致在蒙元时期,即公元13世纪以后,内城年代早于13世纪,或早至西辽时期。

    [查看详细]

    05.01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大高玄殿院落地面重点部位进行了勘探和清理工作。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揭露院落内明、清时期的道路系统(御路、甬路)、排水系统及乾元阁前院落东值房、乾元阁西配殿房址等。

    [查看详细]

    05.01

    5~12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榆社县河峪乡西周村偶尔坪战国遗址。发掘面积约3300平方米,发现小型墓葬、灰坑、灰坑葬、半地穴式房址、陶窑、地下建筑遗存、一号夯土建筑基址和夯土城墙基址等70余处。地下建筑遗存共发现4座,其中F1、F2、F3为石砌建筑,建造方法是在长方形土圹内用河卵石垒砌石墙和积石基础,面积分别为46、45、55平方米。F4为夯土木构建筑,营造方法是在长方形土圹内周边夯筑宽厚夯土,中部起建木构建筑,建筑四壁和地面均以木材营造,地面下垒砌平整的积石基础,面积约70平方米。四座地下建筑遗存彼此相邻,十分罕见,年代属战国中期。

    [查看详细]

    05.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隋唐长安城东市遗址。

    [查看详细]

    05.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勘探、发掘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勘探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现多处大面积及线性夯土遗存。发掘面积1984平方米。清理宫城轴线北部一座南北进深约33米、东西面阔约43米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在宫城内揭露一座宫院,宫院围墙东西长约354米。在宫院西墙东侧发现大型汉墓1座,为竖穴土坑砖椁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5米、东西宽约3米。墓圹内用砖墙分隔成4个墓室。

    [查看详细]

    05.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坦头唐代瓯窑遗址。一件匣钵上发现“奉王监”三个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个字样。瓯窑是浙江乃至国内的重要窑场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窑场,晋杜毓在《荈赋》中曾写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东瓯即今永嘉一带。

    [查看详细]

    05.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慈溪市后司岙晚唐至宋代窑址。后司岙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编号为Y66,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窑址。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揭露龙窑炉一座,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北宋越窑青瓷精品。后司岙窑址北宋地层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北宋皇陵、辽祖陵出土的秘色瓷特征相同,可以确定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多数秘色瓷器当为该窑址的产品。

    [查看详细]

    05.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小河北两座(M1、M2)辽代壁画墓。

    [查看详细]

    05.01

    南京博物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发掘张家港市黄泗浦遗址。遗址面积约120万平方米。2008年12月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发现南朝、隋、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对黄泗浦遗址临江入海的港口性质和文化内涵形成了整体认识。

    [查看详细]

    05.0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发掘凤阳县明中都遗址。发掘点包括承天门遗址、奉天殿遗址、宫城城墙与护城河、内金水河和禁垣内窑址群。

    [查看详细]

    05.01

    2017年5~7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勘探、发掘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天山北麓、伊塞克博物馆保护区域内的拉哈特古城遗址。调查了以拉哈特遗址为主的早期铁器时代遗址4处,面积合计约51万平方米。拉哈特遗址略呈长方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核心是一座近方形的高台,顶部小、底部大,高约18米,顶端面积约3200平方米,周围有两道壕沟围绕。试掘32平方米。推测拉哈特遗址沿用了多个时代,早期可达到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晚期可至蒙元时期(13世纪左右)。

    [查看详细]

    05.10

    2017年5月10日~7月17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铁尔梅兹大学考古系发掘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达利亚州拜松市拉巴特遗址。揭露面积约500平方米,清理墓葬53座,灰坑1座。墓葬上部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未见墓葬地表建筑。根据形制可分为偏洞室墓、竖穴土坑墓两种。偏洞室墓在墓道西侧横向掏挖与墓道等长的墓室,并垒砌河卵石进行封门。竖穴墓为口底同大的长方形墓室。单人一次葬,头向北,仰身直肢。出土遗物较为丰富,陶器以盛储器为主,见单耳壶、陶钵等;玻璃器、石器多为随身装饰的串珠;铜器为手镯、耳环等饰品;铁器为箭镞、短剑等武器、工具。年代为公元前2~公元1世纪,为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希腊化时期后的游牧文化遗存。

    [查看详细]
  • 6月

    06.01

    6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5年11月以来发掘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关洲遗址。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25000平方米,属于长江江心洲遗址。发掘面积325平方米。发现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查看详细]

    06.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发掘会理县新安乡马鞍村猴子洞遗址。遗址面积14000平方米,至翌年2月发掘面积4152平方米。清理墓葬121座、房址19座、灰坑78个、灰沟6条、灶坑4个等。墓葬以石棺葬为主,绝大部分呈组成排分布,多以两、三座成组,多组成排分布。发现有割肢葬和普遍的拔牙习俗。房址形制包括杆栏式和半地穴式两种。早期遗存的年代初步判断为距今4300~3000年,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包含石棺葬墓地的聚落。晚期遗存属战国时期。

    [查看详细]

    06.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商代墓地。至翌年1月,发现商代大墓5座、中小型墓葬7座、车马坑6个,清理了商代晚期大墓2座(M1、M3),车马坑1座(K1)。这是闻喜县新发现的商代晚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具有典型的殷墟文化因素。

    [查看详细]

    06.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彭阳县新集乡姚河塬遗址。至翌年2月发现一座西周文化早期城址,发掘包括诸侯级带墓道大墓的一批墓葬。一处西周铸铜作坊区内发现有水池、储泥池、烘范窑、道路、灰坑等遗迹,灰坑中出土大量陶范。在1块卜骨和1块卜甲上,共发现了西周甲骨文56字。这些刻辞均系微雕,在1.7厘米×1.2厘米范围内,刻辞20多字。这是继周原凤雏遗址之后,第二处发现的微雕甲骨文。发掘者推测姚河塬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西周文化封国都邑城址。在周灭商之后,大举封建诸侯是在今陕西以东。至于西北地区,则没有分封诸侯国,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可能弥补文献的缺失。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6.01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6年12月以来发掘秦汉新城渭城镇摆旗寨村墓群。清理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墓葬36座、祭祀坑1个,十六国、西魏时期墓葬各1座。其中1座西魏墓葬(M28),出土墓志、青瓷碗、玻璃盏、水晶坠、金指环、金发饰、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夹苎胎素面黑漆器、彩绘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约240余件(组)。根据墓志内容可知,墓主名陆丑,鲜卑族,随孝武帝元修入关中后,历任武官职,封乐陵县开国子,邑三百户,卒于文帝大统四年(538)。

    [查看详细]

    06.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自2016年3月以来发掘临漳县邺城遗址南郭区核桃园北朝时期2号基址。2号建筑基址位于塔基北约80米处,坐北朝南,是一座大型佛殿类建筑,两侧有附属的连廊和廊房。

    [查看详细]

    06.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邵阳市召伯宋代窑址。

    [查看详细]

    06.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编著的《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报告(1989~2010)》(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报告系列,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6.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编著的《豫东考古报告:“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野外勘察与发掘》(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九十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6.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市文物旅游局、屯留县文化局编著的《屯留后河:战国至西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6.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3~2014)》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石璋如著《殷虚发掘员工传》由(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查看详细]

    06.01

    6~8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发掘巴里坤县海子沿乡海子沿村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遗址。对遗址中心的土丘进行全面揭露,发掘面积900平方米,清理房址1座,墓葬4座,人工平台2处,地面13处,灰坑41个,灰堆3个,灶2个,柱洞10个。土丘主体为一大型石结构房址,现存东西长32.7米、南北宽27.6米,周缘有大而厚的石筑墙体,保存最好处高约2米。房址内亦由较小的石墙分隔为多个房间。海子沿遗址是目前所知巴里坤盆地发掘的海拔最低、距离巴里坤湖最近的聚落遗址,发现的房址也是东天山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遗迹。

    [查看详细]

    06.0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郑州市古荥镇战国至清代墓地。清理战国墓葬25座,汉代墓葬7座,晋代墓葬8座,唐代墓葬5座,宋代墓葬63座,清代墓葬8座。其中两合墓志。一合为唐徐州司马上柱国郑仁合墓志,另一合为唐前环州参军荥阳郑公达故夫人卢氏墓志。

    [查看详细]

    06.01

    6~9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继2016年第二次发掘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首次发现了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铁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四叠层”)。经对动物化石14C测定,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堆积的年代约为距今4.5万年。发掘的洞穴洞口朝西,洞穴对面背风的岩壁下,有一处相对封闭的天然“四合院”,在这里采集到早期陶片和石英石。经浮选所得到的植物种子中,有5颗麦粒,其中小麦麦粒、大麦麦粒特征明显,经14C测定年代,有4粒在四千多年到五千年前,是目前国内最早的小麦。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6.0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发掘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汉其石构墓群。清理了3座(M1、M4、M5)。墓葬平面均呈亚腰形,类似于腰鼓,头宽尾窄,墓框以较大石块垒砌,内侧填石块,明显隆起于地表;东北头侧栽埋一列片状石板,尾端西北角、西南角各放置一块大石块。墓框的最窄处砌有一道横隔墙,将墓葬分为前、后两部分。亚腰形石构墓以往认为分布在蒙古国中南部地区和内蒙古乌拉特草原,属于特布希文化,年代公元前1300年前后。但墓中砌有隔墙的亚腰形石构墓尚属首次发现。

    [查看详细]

    06.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勘探、发掘兴隆县李家营镇副将沟战国汉代遗址。清理2座灰坑,其中1座灰坑推测为低温脱碳炉址。出土一批炉渣、炉壁(挂渣)残块、铁矿石、鼓风管残片、小铁块(片)、耐火土坯及少量陶器残片等文化遗物。年代为战汉时期。低温脱碳炉址为冀北燕山腹地首次发现,副将沟遗址可能是一处集冶铁、铸铁以及铁制品后期加工的战汉时期重要矿冶遗址。

    [查看详细]

    06.0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乌拉特中旗德令山汉代古城。为一座匈奴古城,应属于东汉王朝为降附的南匈奴部落修筑的城邑。

    [查看详细]

    06.01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循化县道帏藏族乡比隆村黑城子宋金城址。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22米,东西城墙中部各辟有一门,除西南角因道帏河长期冲蚀而损毁外,其余城墙较为完整。据《宋史》《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及《金史》等文献记载,该城筑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原名甘朴堡,后赐名来同堡,金灭北宋后沿用。黑城子城址地处宋代河州与廓州之间往来的交通线上,该路由甘肃临夏出发,西逾大力加山口至青海循化、化隆等县。黑城子城址是青海省第一座经过考古发掘的古代驿站遗址。

    [查看详细]

    06.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继2013年第二次发掘忠县洋渡镇临江明代炼锌遗址。这是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的明代炼锌遗址。两次发掘,累计揭露冶炼场12个,包括冶炼炉18座以及冶炼配套遗迹近200个。在此次发掘区以西的部分仍有数千平方米的炼锌废弃堆积分布。

    [查看详细]

    06.01

    6~10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5年以来第三次发掘集安市财源镇霸王朝山城遗址。目前城内自南向北已编号的台地数量为18处。城内人工修筑台地的阶梯状台地,在高句丽山城中较为少见。

    [查看详细]

    06.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五年度发掘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东夏国城址。7号建筑基址为城内早期遗存,出土木炭测年数据为公元538~645年。

    [查看详细]

    06.01

    6~11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穆棱市穆棱镇泉眼村泉眼河南旧石器晚期至汉魏时期遗址。发掘2200平方米。发现的遗存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汉魏等三个时期。

    [查看详细]

    06.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饶河县小南山遗址。2015年曾发掘3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早期遗存以墓葬为代表,出土较多玉器。2016年发掘了2015年度各发掘区之间的区域,2017年度继续发掘,揭露面积75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6座,出土各类标本1600余件,其中玉器46件,石制品1000件,复原陶器6件,陶片600件。陶器纹饰以栉齿纹为特点。墓葬与2015年度发现的墓葬相似。如M38,直径为3.3米,由15厘米~50厘米大小的石块堆铺而成,石碓东南部分的大石块集中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再如M23,呈方形,长2.15米、宽1.8米、深0.8米,墓葬底部发现有玉环2件,其中一件由两部分穿孔缀合而成,还有箭杆整直器一对以及石刀和陶罐等。

    [查看详细]

    06.01

    辽宁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5年第二次发掘阜新县沙拉镇六家子村塔尺营子他尺西沟兴隆洼文化遗址。发掘面积1008平方米,清理房址12座(编号F1~F12),沟2条(编号G1、G2)。出土遗物近2500件。其中陶器400余件,较大石器600余件,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和部分石料。小型石器1450余件,器形有细石核、细石叶和石片等。玉器8件,只有斧一种。此为一处单纯的兴隆洼文化聚落。

    [查看详细]

    06.0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柳树湾村福路塔社新村战国至西汉墓地。清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32座。这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以秦文化为主体的墓群。

    [查看详细]

    06.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6年度发掘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燕州城高句丽山城。城址依山而建,大体上东高西低,呈簸箕形。城址南北长480米,东西宽440米,周长约250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山城始建于高句丽中期,辽代、金代都作为城址使用,等级较高,为一处重要的行政中心。

    [查看详细]

    06.01

    6~12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四年度发掘齐齐哈尔市洪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钻探面积2万余平方米,发现了规模不同、位置相邻、并列分布的新石器晚期连通江岸的二道环壕,大环壕东西长约130米、南北残长约80米、宽约4米~6.5米、深3~3.5米。小环壕在大环壕西侧,东西长约80米、南北残长约60米、宽约2.5米~3米、深2米~2.5米。二道环壕内分布有数量相差较多的房址;房址面积多在50平方米以上,100平方米以上的也有发现。洪河环壕聚落应是“昂昂溪文化”的一处中心聚落。

    [查看详细]

    06.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勘探、发掘容城县南阳战国两汉时期遗址,发现一座城址。城址平面大致呈方形,边长730米,面积约52万平方米。年代上限不早于战国末期。

    [查看详细]

    06.0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临淄齐故城小城北门遗址。

    [查看详细]

    06.01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继续勘探、发掘凤翔县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现了“上畤”“下祠”“竹宫”“上”等陶文,为进一步断定血池遗址畤文化遗存所具有的唯一属性,以及“秦四畤”与“雍五畤”的传承关系提供了新的佐证。

    [查看详细]

    06.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五一社区武阳故城遗址。文献记载秦灭巴蜀后于武阳置县,西汉沿袭秦制。东汉中期至南齐时期成为犍为郡郡治所在地,为四川盆地内最为重要的汉晋城址之一。城内的堆积以汉至三国时期为主,与文献记载大致相符。

    [查看详细]

    06.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集安市太王陵南高句丽遗址。发掘面积3800余平方米,清理建筑址5处(编号为J1~J5)、石墙一道。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与千秋墓、太王陵出土的形制相同,菱纹砖、纹饰板瓦在太王陵也曾出土,推测年代约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很可能为墓葬的祭祀建筑址。对于认识太王陵的陵寝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7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6年10月以来发掘章丘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晚期城址北门。

    [查看详细]

    07.01

    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洛阳大遗址航空摄影考古》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7.01

    7~8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发掘富裕县友谊乡宁年村小榆树细石器遗址。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出土遗物全部为石制品,以燧石和玛瑙为主要原料。石制品类型以细石器工业技术制品为主。由于地表未见陶片、磨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典型的通体压制箭头和镶嵌石刃,该遗址很可能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旧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

    [查看详细]

    07.01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札达县托林镇格布赛鲁墓地。清理墓葬9座(M1~M9)。M6与M10、M11处在一个封土下,为土坑墓,其余均为土坑石室墓。M1、M2、M7、M8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其余可能为二次捡骨葬。出土陶、石、骨、铜、铁、木、玻璃、贝饰、皮质等各类遗物300余件(组),收集100余个个体的人骨和动物骨骼,采集了朽木、木炭、土样、作物种子等测年与检测分析样品20余个。随葬陶器的组合为罐、钵,均为圜底器。经14C测定,5个遗迹单位的年代为距今3560~3000年期间(公元前1600~前1050年),2个数据为距今2310~2127年(公元前361~前178年)。早期墓葬均为石室墓,晚期为竖穴土坑墓。

    [查看详细]

    07.01

    7~9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发掘随县安居镇车岗村刘家湾长堰遗址。揭露面积465平方米,清理两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和23座东周墓葬。其中M19号墓发现大量勾连棺椁木板的铅楔,出土的人物御龙玉佩突出人物胸部,与院墙湾和熊家冢出土的人物御龙玉佩中的人物形象的胸部特征有区别,可能象征着性别的区分。

    [查看详细]

    07.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2年以来连续发掘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2017年发掘阿敦乔鲁遗址以北约900余米处(凯代布鲁克)一处完整的墓地以及相邻的两座房址。墓葬出土物以陶器为主,也见有零星的铜器(针、扣)小件。年代略晚于阿敦乔鲁遗址,约公元前15世纪,丰富了阿敦乔鲁文化类型的内涵。

    [查看详细]

    07.01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调查发掘北海市北部湾沿海的3处唐代窑址。3处窑址的产品类型大部分相同,形制一致,年代大体为唐中晚期,属于南方青瓷民窑系统。目前在北部湾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南流江—北流河流域的玉林、西江流域的贵港及广东、越南、印尼等地均发现有类似于北海唐窑的瓷器。

    [查看详细]

    07.01

    7~10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化德县白音特拉乡南营子村四麻沟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近30000平方千米,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一批裕民文化遗存。裕民遗址14C测定年代为距今8400年,推测四麻沟遗址的年代大概在距今8000年左右。

    [查看详细]

    07.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商水县张庄乡杨单庄墓地。其中一座汉代空心砖墓出土了一枚双面小篆铜印章,一面为“宋黡”字样,另一面为“隐阳叁老”。这枚印章不仅证实了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还为《汉书》等文献记载的“三老”这一官职提供了真实的证据。

    [查看详细]

    07.01

    7~11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勘探、发掘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南故邑村石邑故城遗址。发现了完整的开采矿石、冶炼铜料、翻模制范、铸造铜器等各个环节的遗物,展现了冶铜工业的生产链。

    [查看详细]

    07.01

    7~12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继2016年第二次发掘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9座房址中,F2、F4、F5呈东西向排列,坐北朝南,其中F4位于正中位置,面积最大,南北长14.1米、东西宽13.15米,总建筑面积约185平方米。在西侧墙体的柱洞内和东部的居住面以下分别发现有用多个猪下颌骨奠基的现象,在西侧墙体底部发现有用玉斧奠基的现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除发现有大量陶、石器之外,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筒瓦与板瓦的残片。

    [查看详细]

    07.01

    南京博物院发掘句容市郭庄镇孔塘遗址。经过三年的发掘已将墓葬区大部分揭露出来,墓葬年代大致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

    [查看详细]

    07.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伊川县新城故城遗址。著名的伊阙之役就发生在这里。

    [查看详细]

    07.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遗址,揭示石头城不仅包括外城和内城,在内城中还有北、东、西三个子城形成鼎立之势,其中北子城也就是以前认为的内城,是石头城遗址的核心,应该是汉唐时期朅盘陀国的宫城所在地。

    [查看详细]

    07.01

    2017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发掘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该墓地于2001年发现,随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对其中编号M1的大型墓葬及陪葬墓进行了发掘,获得了重要发现。这次发掘M189大型墓葬一侧的12座陪葬墓。M189位于整个墓地的西北部,西边距离已发掘的M1约280米。该墓葬为一座“甲”字形积石墓,墓室北宽南窄,东、西、北边长29米,南边长26米;墓道长20米,北宽11米,南宽5米。墓室及墓道边缘砌有石墙,北端高1.5米,最南端高0.1米,石墙内填沙和石块。12座陪葬墓均为圆形积石墓,呈弧形分布于主墓东侧。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三枚铜镜为汉代器物,为一枚昭明镜、两枚规矩镜,分别出土于8号、11号和12号陪葬墓中。出土的典型匈奴文化器物有铜鍑、陶罐、金饰、腰带等。墓葬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陪葬墓内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随葬器物未见扰动痕迹,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

    [查看详细]

    07.05

    7月5日中国考古学家张忠培逝世。张忠培1934年出生于长沙,195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师从林耀华、苏秉琦攻读考古专业研究生,1961年获副博士学位后分配到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72年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1982年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1987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是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代表著作有《元君庙仰韶墓地》《中国北方考古论集》《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等。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8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兴县蔚汾河调查,在交楼申乡冯家沟村东、交楼申河东岸的山梁上新发现一座龙山时期石城聚落,面积约60万平方米。

    [查看详细]

    08.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发掘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大上清宫遗址。至翌年2月,继续在主体殿宇以东区域进行挖掘,发现院落两处,推测为三华院及崇元院。揭露出砖墙、方砖地面、卵石及青石条走道、古镜础、石砌护基、排水沟等建筑遗址,整体地层叠压关系较清晰,晚期建筑风格与大上清宫主体一致。出土文物以脊饰及历代瓷片为主。发现宋元时期地层,出土较多青白釉瓷片,并揭露出宋代人字纹铺砖地面。2014年以来的发掘显示,主体大殿建于中轴线位置工字连座的明台之上,且玉皇殿正南有月台台基,遗址整体营造法式参照北方官式建筑建造的而成。这是首次大规模发掘的道教祖庭基址,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时代序列最完整、揭示遗迹最丰富的宫观建筑遗址。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08.01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遵义市播州区桂花大道明代播州罗氏土司墓葬及祠堂遗址。至翌年2月,发掘3座、调查8座宋元之际至明中晚期的大型墓葬,其中4座墓墓主为播州罗氏23世罗季明、24世罗友忠、26世罗琛、30世罗缙。还清理玉堂庙遗址、金山寺遗址、祠堂湾遗址。其中玉堂庙及金山寺在播州罗氏谱书中记载颇详。播州罗氏土司存有清康熙、咸丰两个年代的族谱,谱书中对于罗氏宗庙、祠堂、坟茔、庄宅、田畴等均有极为详细的记录,且可与现存多处遗存相互对应。这是首次对播州罗氏土司遗存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

    [查看详细]

    08.01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5月以来清理故宫长信门西北侧一个基建探坑,在慈宁宫花园东院北端即长信门东南侧发掘25平方米,确认现存长信门的始建年代为明后期。

    [查看详细]

    08.01

    首都博物馆编著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8.01

    8~11月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昌市博物馆发掘南昌市西湖区象南中心东汉至三国时期墓葬11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器、漆木器以及采集样本等各类遗物约400余件(套)。其中1座为东汉早期墓(M11),形制较为特殊,为砖木混合结构墓,属于土坑木椁墓向砖室墓转变的过渡时期。发现的东汉早期衣物簿和名刺以及东吴时期的买地券,为研究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其中颜黄买地券,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写有“土公”“东海小童”文字的买地券,也是目前发现的三国时期唯一石质买地券和三国时代最早的女性买地券;定约对象不仅有鬼神,还有后世活人,书写类型也与其他买地券不同。

    [查看详细]

    08.01

    8~12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泸溪县浦市镇下湾新石器时代及商时期贝丘遗址。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700平方米。新石器时代遗存包括墓葬、大型祭祀场所以及大量特征鲜明的遗物。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蚌器以及大量水、陆生动物遗存。其中,有表现神灵崇拜的陶器图像,常见“太阳”“神兽”“神鸟”“神像”等图像,有些图像为首次发现。文化面貌以高庙文化为主,稍晚出现较多来自洞庭湖地区的汤家岗文化以及大溪文化早期因素。商时期遗存包括一批墓葬,墓圹狭长,人骨已朽,随葬器物铺满墓底,以陶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年代不晚于二里冈文化时期。

    [查看详细]

    08.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发掘鹤壁市淇滨区辛村(原浚县辛村)西周墓地。首次确认辛村墓地外围区分布着大量西周时期的非墓葬遗存。

    [查看详细]

    08.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管理处发掘瑞昌市铜陵铜矿遗址。清理东周时期炼铜炉1座、灰坑5个、冶炼活动面1处,宋代焙烧炉1座、活动面1处、特殊遗迹(冶炼相关)3处,清代房址1座、炉1个、灶坑2个、灰坑7个、活动面1处,大炼钢铁时期炼铁炉1个、灰坑2个。1座东周炼铜炉(编号为17TXL3),由基坑、炉体、操作面和排渣坑四部分组成。宋代焙烧炉的发现,显示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在宋代仍有开采冶炼活动,并具有一定规模。

    [查看详细]

    08.01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勘探秦始皇陵园外侧的东部和北部区域,勘探面积约4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76座、马厩坑23座、其他灰坑24个、窑址4座。其中在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和兵马俑博物馆之间的上焦村附近,共发现秦代墓葬25座、马厩坑23个。其中的两座墓葬比较特殊,是这些墓葬中仅有的两座南北向墓葬。两座墓墓室相邻,墓道朝向相反,一向南,一向北。同时,这两座墓葬的规模也是所有墓葬中最大的,周围有14座墓围绕这两座墓葬分布。勘探者推测一座可能是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墓。

    [查看详细]

    08.0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万荣县西思雅村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葬。出土墓志志文主要记述了墓主人生平事迹和为官经历,薛怀吉曾先后受封北魏镇远将军、恒农太守、益州刺史、梁州刺史、汾州刺史等,北魏正光四年(523)殁于汾州刺史任上,死后诏赠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孝昌二年(526)归葬故里。薛怀吉墓形制规模较大,出土文物内涵丰富,且具有明确纪年,为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查看详细]

    08.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发掘遗迹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灶、水泥池等,民国的道路和作坊遗迹。出土明代的御窑瓷片可辨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年款;此外,还有“金录大醮坛用”的特殊款。出土的清代御窑瓷片可辨识年款主要有“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大清咸丰年制”“大清同治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宣统年制”等,其中尤以“大清道光年制”款瓷器为多。出土民国时期的瓷片可辨款识主要有“公”“公司”“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等。

    [查看详细]

    08.15

    2017年8月15日~9月10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共同组建联合考古队,开展西伯利亚地区联合考古工作。对叶尼塞河库尔塔克考古区(地质区)的卡缅内洛卡遗址试掘8平方米,出土遗物45件,均为石制品,初步推测遗存年代距今2.4万~2.8万年。新发现的文化层对于完善库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年表具有重要价值。开展阿巴坎河流域(乌斯季索斯段)考古调查,新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马特盖奇克遗址。试掘12平方米,出土遗物29件,包括石制品22件、动物骨骼3件以及碳粒4件,初步推测遗存年代距今约1.2万年。对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南部的乌斯季索斯石板墓群25座石板墓进行精确测绘与记录。考察哈卡斯境内的赫热勒喀哈亚岩画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内的沙拉博林岩画,进行拓片、照相及文字记录等留取资料工作。沙拉博林岩画是西伯利亚地区重要的艺术瑰宝,分布绵延长约3千米,题材丰富,其时代最早为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并延续至中世纪。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9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良渚文化遗址,遗址西南距良渚古城遗址18千米。至翌年1月发掘4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时期土台2处、灰坑1个。出土较多陶片、玉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T”字形鼎足、锥状足、侧扁足、袋足鬶等;玉器包括半成品的玉锥形器、遂孔珠及玉料等共50余件;石器包括石锛、石镞等共十余件。属良渚文化晚期。出土的半成品玉器、带加工痕迹的玉料、加工工具等是制玉作坊的重要特征。

    [查看详细]

    09.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继续发掘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至翌年1月,对三房湾、印信台、朱家坟头三处遗址进行发掘。在三房湾遗址再次揭露出大量的红陶杯堆积,还发现一座小型陶窑,有数个红陶杯叠烧在一起的现象,再次表明三房湾是大型专业制陶作坊区。印信台遗址的石家河文化人工台基下面,还发现有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黄土堆积遗存,表明印信台遗址作为祭祀场所,可能从屈家岭文化时即已开始使用。

    [查看详细]

    09.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自2016年8月以来发掘西昌市阿七乡螃蟹村新庄遗址。发掘面积6800平方米,清理有灰坑、灰沟、房址、灶、窑址以及墓葬等各类遗迹980余个,出土石器、陶器等各类小件器物3000余件(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化面貌既有当地的土著文化,亦与西北地区、滇西北地区、成都平原等周边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这是迄今安宁河流发掘面积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聚落址。

    [查看详细]

    09.0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墓地。墓地属雨台山古墓群的一部分,由4座带封土堆的墓葬为主,其间罗列较多小型墓葬所组成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至翌年2月,对张大冢二号墓及其周边墓葬进行了发掘,揭露墓葬17座,可能为一处战国中期晚段楚国下等贵族的家族墓地。

    [查看详细]

    09.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上饶县茶亭镇包家宋元明清金矿遗址。至翌年1月发掘面积72平方米。发现了古人开采脉金矿以及通过火法冶炼提金的实物证据。

    [查看详细]

    09.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鹰潭市博物馆编著的《角山窑址:1983~2007年考古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9.01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9.01

    9~12月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发掘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庙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清理房址27座、墓葬1座、圆形灰坑54个、方坑1个、窑址2座及灰沟2条。H26发现有3具儿童骨骼,其中2具葬式为俯身直肢,1具系埋入时被肢解,人骨散乱。H37内发现一具成年男性骨骸,侧身屈肢,左臂肱骨有骨折痕迹,右下臂扭曲。方坑内出土有疑似马骨一具,颅骨保存较完整,肢骨已散乱。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等标本100余件,典型器型有钝尖底尖底瓶、双耳罐、矮领鼓腹罐、折腹钵、斝、豆等,与之前发掘的靖边五庄果梁遗址出土陶器基本一致,属龙山时代早期遗存。

    [查看详细]

    09.01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发掘扶风县周原遗址齐镇村西周遗存。揭露面积2400平方米,清理出西周时期的夯土基址2处、小型房址多处、灰坑200余个、墓葬40余座、车马坑5座、马坑多处、瓮棺葬十余个、水渠和道路各一段。车马坑和马坑均分布在夯土基址的南侧和西南侧,也即庭院部分,可能是建筑使用期间的祭祀遗存,属西周早期偏晚至西周中期。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车马坑南北长14.5米、东西宽3米。清理的40余座墓葬中,有腰坑和殉狗的墓葬比例高达40%,是典型的殷遗民墓。M16是典型的西周晚期中型墓,残留有铜翣和玉覆面,是一座带腰坑的殷遗民墓,但却随葬姬姓高等级贵族常用的玉覆面。

    [查看详细]

    09.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舟山市定海县白泉镇顾家路宋代窑址。清理出窑炉2座,是舟山境内第一次正式发掘的瓷窑址。

    [查看详细]

    09.11

    9月11~12日 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第八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

    [查看详细]

    09.24

    9月24~26日 为配合《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主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协办的“夏商时期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外40余家文博研究机构、80余位玉文化研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及提要50余篇,40余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学术发言。会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

    [查看详细]
  • 10月

    10.01

    10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钟祥市洋梓镇大桥村向家畈寨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至翌年2月,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清理一批油子岭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墓葬与房屋建筑等遗存。其中油子岭文化晚期墓葬M18和M19为分器合葬墓。M19为三个成人东中西并排合葬。出土的许多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陶器器底或器腹上发现有较为复杂的刻划符号。

    [查看详细]

    10.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澧县孙家岗遗址。遗址面积22.9万余平方米。1991年曾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33座,2016年在墓地北部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7座。2017年对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揭露,至翌年1月发掘面积1228平方米,先后揭露新石器时代墓葬98座,其中1座为瓮棺墓,其他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见有陶器和玉器两类。玉器53件,有虎首、蛙、鸟等动物形牌饰,还有笄、坠、凿和环等,另有1玉蝉、1玉珠及1玉蝉残件,玉质呈黄色,有一定透明度。年代已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期。

    [查看详细]

    10.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湘阴县静河乡青湖村青竹寺东汉窑址。至翌年2月,揭露两处龙窑遗迹和相关的瓷片堆积。其中Y1为东汉龙窑,首次明确了东汉时期岳州窑的窑炉形态与产品特征和装烧方法。

    [查看详细]

    10.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9月以来发掘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琉璃寺辽代遗址。遗址四周筑有石围墙,平面呈不规则形,西北—东南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门址位于东南。遗址内有两道接近平行的石筑护坡墙,把遗址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形成阶梯式三进院落的整体布局,推测为医巫闾山辽代帝陵中的一处重要陵前建筑遗址。

    [查看详细]

    10.01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掘蓟县官街道砖瓦窑村明清多宝佛塔遗址。

    [查看详细]

    10.0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萍乡市莲花县文物办编著的《江西莲花罗汉山西汉安成侯墓》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著的《西安西汉壁画墓》(杜陵汉墓考古报告之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与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0.01

    10~11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发掘曲水县茶巴拉乡色麦加乌塘墓地。墓地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调查发现墓葬119座,分为石框墓、大石墓、封堆墓三类。在墓地东区清理了两座(M2、M16)墓,均可能为二次捡骨葬。M16为大石墓,且大石墓框正中又见石板墓室,此类套式墓葬结构类型在雅江、拉萨河谷流域极为少见。经对墓地两个样本的14C测定,M6年代为距今1288~1176年(662~774),M16年代为距今1286~1180年(664~770)。

    [查看详细]

    10.01

    10~12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发掘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东城墙南段、月亮湾城墙南段和西城墙内侧三个地点,对东城墙的体量、结构和年代产生新的认识。

    [查看详细]

    10.0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发掘肃北县马鬃山径保尔玉矿遗址。2007年以来在河西走廊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径保尔草场、马鬃山寒窑子草场和敦煌旱峡玉矿遗址。2017年对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进行第7个年度的调查、发掘。在遗址A区发掘面积16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灰坑、石料堆积等遗迹单位70余处。房址包括半地穴式、地面柱洞式、地面砌墙式三大类,且以半地穴式为主,半地穴房屋单间25座,套间7座,共32座。所有的房址围绕中间的储藏坑呈近扇面形分布,每组房址有2~7间不等,反映了当时采矿生产组织形式,中间的储藏坑所在区域为公共场所,用来储藏玉料和生产生活的资料。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玉料及石料(玉料围岩)、皮革、植物遗存、动物遗存等。陶器包括典型中原汉式陶器和骟马文化陶器。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多青玉、糖玉,少量为白玉,部分玉料局部磨光,部分有火烧痕迹,从产状分析可分为山料和戈壁料,以山料为主,戈壁料较少。该玉矿遗址的年代在战国到西汉时期。

    [查看详细]

    10.01

    2017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开展吉尔吉斯楚河及塔拉斯河流域10座古代城址的调查,分别是:布拉纳遗址(巴拉沙衮城)、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小阿克·贝希姆遗址、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新城)、坎布伦古城、诺娃巴克罗夫卡古城、托列克城、别洛沃德古城、阿克土波古城、库兰库尔克古城。除后两座位于塔拉斯河流域之外,其余均位于楚河流域。其中,对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布拉纳遗址(巴拉沙衮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新城)三座城址进行了重点调查,这三座城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查看详细]

    10.12

    10月12~14日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临淄区人民政府、淄博市文物局共同举办的“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淄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岩手大学等国内外20所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17家科研院所,以及省内34家相关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或提要92篇,内容主要涉及齐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齐国与周边古国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考古学视野下的齐国经济、政治、思想等传统文化研究,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齐文化专题研究(青铜器及铭文、陶文及古文字、长城等)。会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11月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11月以来第三次发掘溧阳市上兴镇东塘村秦堂山遗址。遗址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2013~2015年两次发掘面积470平方米。文化面貌分属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及唐宋、明清不同时期文化遗存。这次发掘面积220平方米。清理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134座、灰坑70余个、洞类遗迹150余个。与宜兴骆驼墩、西溪、溧阳神墩遗址同为太湖西部以平底釜为主要文化特征的“骆驼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详细]

    11.01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继2000~2006年以来再次发掘茂县凤仪镇营盘山石棺葬墓地。1979年清理了10座墓葬,2000~2006年清理200余座(后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编写考古报告专刊《茂县营盘山石棺葬墓地》201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次发掘清理石棺葬12座,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

    [查看详细]

    11.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9月以来调查桦川县悦来镇万里河村瓦里霍吞城址。此城一直被认为是辽金时期所建,辽代五国部之一越里笃所在。古城周长约350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城墙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建筑和修整。5根木柱采集样本进行14C年代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年代基本在公元720~860之间,大致为唐代。

    [查看详细]

    11.0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掘涪陵区龟陵城宋至明清时期遗址。龟陵城,又名三台砦、东堡寨,曾为涪州治所所在地,是重庆市现存的宋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中的12个著名山城之一,是扼守重庆至夔门水路的重要节点。

    [查看详细]

    1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枝江关庙山》(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九十三号)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的《贾里村西周遗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益阳黄泥湖楚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永陵南城址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物事业管理局编著的《濉溪石山孜:石山孜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庐博物馆编著的《小青龙》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阳江市博物馆编著的《南海1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报告系列—2)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的《中华文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查看详细]

    11.01

    11~12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等单位继续在鲁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此次是在2016年调查区域的基础上继续向北、向东的洋河流域进行调查,涉及区域包括胶州市张应镇、洋河镇等。

    [查看详细]

    11.28

    2017年11月28日~12月25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北宁省顺城县清姜社陇溪村汉唐时期城址。发掘20平方米,文化层平均厚度约3米,出土器物包括砖瓦建筑构件以及大量陶瓷器残片。清理城外一座被盗掘的东汉砖室墓。该墓封土堆残高约3米,直径约16米。封土堆顶部有数个盗坑打到墓室底部,其中一个墓室完全暴露。平面呈“十”字形,由甬道、前室、后室和两个耳室构成,南北长9.6米、东西宽6.6米。劫余器物15件,有陶器、灶与房屋模型明器,还有1颗玻璃珠。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12月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9月以来连续两次发掘宁乡市青山桥镇青山社区罗家冲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年代的下限与炭河里遗址相衔接。

    [查看详细]

    12.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自2016年11月以来发掘绍兴市柯桥区兰若寺南宋墓地。兰若寺墓地距离南宋皇家陵园宋六陵仅6千米,面积12000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至少由四级大台地构成。墓地的建筑,石材耗费量巨大,存在多种石料,石雕精美,尤以高浮雕构件最为突出。同时,墓园中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陶质仿木构建筑构件,与宋六陵遗址采集遗物特征一致,当是严格按照宋代官式建筑营造法式微缩而成。兰若寺墓地建于南宋晚期,使用年代下限不晚于元代初年,是目前已知南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茔园最完整的贵族夫妻合葬墓地。

    [查看详细]

    12.0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10月以来发掘北镇市富屯街道富屯村洪家街辽代韩德让墓葬。根据墓志铭文记载:该墓的埋葬年代为“统和二十九年”(1011),“统和”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墓主人为大辽国一代名相韩德让。洪家街墓地为辽国大丞相韩德让及其继承人的家族墓地。墓内地画,是辽代墓葬中第一次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福建博物院发掘将乐县南口乡下瑶村窑址。至翌年1月揭露二座分室龙窑遗迹(编号Y1、Y2)及二处作坊遗迹(编号F1、F2)。Y1分室龙窑年代为南宋中、晚期。Y2年代为南宋晚期至元代。窑址所在的南口乡位于金溪中游,是宋元明时期建宁、泰宁等县与将乐商品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水运交通相当发达。下瑶窑址产品在国内外沉船中亦有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自2016年3月以来发掘太仓市城厢镇樊泾村元代遗址。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现房址、道路、河道、灶台、河湾驳岸、瓷片堆积等各类遗迹现象430余处。出土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的遗物100余吨,可复原器物标本达30000余件,完整器100余件。可辨器形有碗、盘、炉、高足杯、洗等40余类。可辨窑口有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釉色精美,纹样繁多,工艺考究,大量器物内底有汉字或八思巴文款式,特别是“至元四年”“枢府”的发现,为遗址及遗物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遗址主体年代为元代中晚期,下限为明代初年。初步推测其为大元王朝在江南地区经营的一处瓷器贸易集散地及相关遗存。出土的龙泉窑青瓷,是目前除龙泉窑址之外发现数量与规模最大的一处。瓷器器形纹样与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瓷器高度一致,显示太仓是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

    [查看详细]

    12.01

    福建博物院、龙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著的《漳平奇和洞遗址》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12.01

    2017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继2015、2016年以来连续发掘高陵县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墓地。墓地位于遗址环壕聚落东部,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墓地内墓葬分布十分密集,初步估计墓葬总数超2000座。目前已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确认庙底沟文化时期墓葬336座、清理了165座。此次发掘的76座墓葬。部分人骨佩戴有骨簪、石环或陶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中还出土有颜料和龟甲。这是首次发掘的庙底沟类型大型成人墓地。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山东大学考古与文博学系继2016年再次发掘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发掘面积1017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1圈夯土墙和壕沟、81座墓葬、55座房址和1座陶窑等。初步明确遗址从早到晚经历了早期居住址—墓区—晚期居住址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发现20多座重椁一棺和一椁一棺的大型墓葬,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可达70件,常见玉钺、玉镯、骨雕筒、陶高柄杯、白陶鬹、白陶背壶、白陶杯和彩陶等。在南区大墓附近还发现了集中分布的近20多座祭祀坑,坑内或是堆满打碎的陶器,或是埋葬整狗、猪、鹰等。中型墓葬数量较多,葬具为一棺,在墓主头端和脚端位置放置陶鼎、陶罐、陶杯等,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蚌类装饰品。小型墓葬规模较小,多无葬具,无随葬品或仅见少量陶器、骨器和蚌器等。约40%的墓葬随葬数量不等的玉器,有玉钺、玉镯、指环、玉环、串饰和耳坠等。还有双人合葬、拔牙、手握獐牙和随葬龟甲器、贝类、彩陶彩绘陶及白陶等现象,丰富了对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认识。夯土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晚期,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自2015年以来勘探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瑕丘遗址。相传瑕丘遗址为舜都“负夏”邑。勘探面积约1平方千米,平均勘探深度达4.5米左右。在村内东部偏北处,发现一座城址,勘探出土有夏商时期的陶片。

    [查看详细]

    12.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6年以来再次连续发掘新郑县郑韩故城。发掘故城东城的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和郑国三号车马坑。探明春秋时期北城门的结构为一陆门一水门,印证了史书上对郑国“渠门”的记载。郑国三号车马坑位于文化路南端,是继郑公大墓发掘16年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是春秋晚期郑公一号大墓的陪葬坑,清出至少124匹平铺的马骨,在南半部的马骨上残存有4辆拆车葬式的木车和5个卸掉的车轮痕迹。郑公大墓陪葬各种车辆48辆以上,马124匹以上,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也为北城门遗址清理的带车辙的道路遗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二者相互结合,显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车辚辚马萧萧的人文生活景象。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自2015年以来发掘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东周遗址。发现东周时期墓地与居址,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在丧葬活动中使用华夏系统文化的车马坑殉葬制度,并随葬具有中原、燕、齐等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兵器及车马器等,同时又使用具有北方族群特色的积石墓、头蹄葬,随葬青铜鍑、金盘丝耳环、环首刀以及大量使用玛瑙、绿松石饰品等,反映出北方族群文化与华夏系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查看详细]

    1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自2013年以来继续勘探、发掘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三座古城。在三号古城北墙以南、西墙以东发现由南向北编号为一号至四号建筑的四个大型夯土建筑台基。在一号建筑基址南发现边长100米见方的大型院落。在三号古城出土的大量筒瓦、板瓦、瓦当中,有槽型板瓦、素面瓦当、动物纹瓦当、云纹瓦当等,还有一件长73厘米、直径63厘米的巨型筒瓦,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大筒瓦。三号古城的年代为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可能为战国秦都栎阳,秦楚时期塞王司马欣之都,汉初刘邦所都栎阳。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荆州博物馆自2016年以来发掘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高路村凤凰地汉代墓地。1986年12月至1987年1月曾发掘34座小型土坑墓,其中一座墓出土了汉文帝十六年的告地书。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石家河文化及东周文化层,清理汉墓数十座,宋墓与明墓各一座。其中M24汉墓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130件(套)。其中漆木器有漆奁、漆盒、耳杯、漆盘、漆扁壶、漆盂、漆匕、木俑、片俑、木马、木牛、木车;竹器有竹笥(其中一件内有木简、木牍,另一件内盛乳猪骨及鸡骨头)、小竹篓(内装红枣及桃核)。一枚木牍告地书和四十一枚木简遣册记载,墓主人女性,杨市人,为西汉十八级爵位“大庶长”之寡妻,下葬于“十二年壬寅朔丁巳”,即汉文帝十二年八月十六日(公元前168年9月20日)。根据简文记载,西汉时期除了在地面上是由“中乡守青”管辖的,在阴间也是有属地管理的,墓主人其下葬区域在阴间的管辖地是“徙地下新郜里”、敢告地下乡主:“尉象□”。这是荆州目前出土西汉时期古墓葬中墓主人身份最高的“官夫人”。

    [查看详细]

    12.01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琼结河流域考古调查。新发现各类文物点共计51处,将琼结县文物点增至98处,这是西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第一次开展的以流域为对象的全面考古调查工作。其中,曲米当封土大墓,是略逊色于藏王陵而远超其他封土墓的超级大墓。发现的赞姆比塘岩画点等众多旷野岩画,其风格迥异于广布于阿里、那曲、日喀则等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等处以动物、人物写实风格为特征的岩画,类似的岩画还发现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曲水县境内以及林周县北部的唐古乡等地。

    [查看详细]

    12.0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第四次发掘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累计发掘面积3498平方米,勘探188000平方米,共出土各类遗物超过5000件,其中2016年出土的玉册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2017年发掘面积562平方米,揭露了城内回廊外东南侧的建筑基址(编号JZ4)、南门与院墙东南转角。发现疑似玉册残块一件。这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该遗址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查看详细]

    12.01

    2017年中国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派出近10个考古工作队赴国外合作开展考古发掘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

    [查看详细]

    12.02

    12月2日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五代十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国内考古研究院所、博物馆、高校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5篇,涉及五代十国时期都城、陵墓、手工业等文物遗存,以及五代十国历史与制度、对外交往史等多方面研究。这是首次召开的以五代十国时期考古发现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