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5.165.217,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卷(下册)

 

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06-10 字数(千字): -
I S B N
7-100-04948-2
点 击 量
37179
其他卷次
2023 2022 1998 1994 1993 1992
关键词

语言

学报

汉语

语文

方言

语言学

汉语教学

哲学社会科学

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

论文集

分类
  • 目录浏览

  • 热门文献

  • 会议活动

  • 大 事 记

  • 图 书

  • 人 物

  • 机 构

  • 课 题

  • 最佳论文

2002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303条信息

  • 1月

    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和第二届优秀期刊奖评选活动举办。《中国语文》继1999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最高奖项之后,此次获得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语言学论著有:江蓝生的《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论文二等奖)、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论》(专著二等奖)、谭景春的《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论文三等奖)。

    [查看详细]

    01.07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主任许嘉璐主持,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咨询委员会委员及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出版社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关于2001年工作和2002年工作要点的通报,委员们对新世纪特别是新一年的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查看详细]

    01.12

    语序类型学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20多位专家。与会者用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序事实,热烈讨论了语序类型学的理论、方法问题。戴庆厦、傅爱兰、胡坦、刘丹青等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大会共收到论文21篇。

    [查看详细]

    01.17

    由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语言学出版基金发布会暨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在华侨大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20多家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语言学专家和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语言学家许嘉璐发来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家江蓝生出席并讲话。 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起点,以引进西方学术,建立中文学术传统相承继。出版语言学著作一直是商务的优良传统。早在1898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马氏文通》,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此后100多年间,先后推出了《国文法草创》《新著国语文法》《汉语口语语法》《中国音韵学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等一系列中外语言学经典著作,还出版了《中国语文》《方言》《中国语言学报》《语法研究和探索》等刊物或丛书,为我国的学术积累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语言学学科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推动语言学事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商务印书馆决定斥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中国语言学文库”的出版,目前重点做青年专集。这一举措既是对关心商务、支持商务的学者们的回报,也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制学术浮躁,仍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的广大青年学者的鼓励和支持。为了确保基金资助著作的高质量,商务印书馆聘请国内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戴庆厦、黄昌宁、蒋绍愚、刘叔新、鲁国尧、陆俭明、裘锡圭、沈家煊、王宁、邢福义、徐通锵担任评议委员,采取匿名评审制度,每年评选一次。 这次入选的著作有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万波《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与此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举办了“青年语言学者论坛”,邀请与入选著作领域相关的青年学者参加。学者们围绕“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语言学在21世纪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努力加强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使中国语言学保持和加快发展速度,在世界语言学界获得与我国日益提高的国力相称的学术地位,为人类对自身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更好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江蓝生在发言中指出,商务印书馆为语言学著作设立专项出版基金,以基金为纽带,加强与全国老中青语言学工作者的学术联系,以优秀的学者为学术后盾,必然有利于巩固原有优势,发挥自身特长,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详细]

    01.18

    中国教育部发涵[教研函(2002)2号]通知,正式批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成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通知指出,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重点学科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

    [查看详细]

    01.18

    第二届龙港语言学问题讲习班在黑龙江大学举办。龙港语言学问题暑期讲习班,自第二届起更名为龙港语言学问题讲习班,由黑龙江大学语言研究所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联合举办。此届讲习班将依照首届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学者作为期10天的学术报告,每天3场,每场100分钟。作报告的学者有北京大学蒋绍愚(汉语史)、王福堂(汉语方言)、王洪君(音系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沈家煊(认知语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张普(语言信息处理),复旦大学范晓(语法一语义一语用),南开大学马庆株(语义功能语法),英国纽卡素大学李嵬(社会语言学),香港城市大学王士元(语言的发生),香港大学陆镜光(话语语言学)、谭力海(神经语言学),黑龙江大学吕冀平(治学方法和态度)、戴昭铭(词汇和方言)、邹韶华(语义研究)、李先耕(老子研究)、尹世超(标题研究)等16人。

    [查看详细]

    01.26

    《现代汉语词典》审订委员会2002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北京社科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现汉》审订会委员曹先擢、陆俭明、胡明扬、王宁、周明鉴、江蓝生、沈家煊、董琨、徐枢、刘庆隆、晁继周、韩敬体、陆尊梧。会议特邀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副司长王铁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主编侯精一、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王维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审订委员会主任曹先擢先生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处理异形词规范问题及在《现汉》修订中如何理解贯彻近期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发言热烈、中肯,畅抒己见,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查看详细]
  • 2月

    02.01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简称“民族汉考”)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课题组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大纲在研制过程中,吸取了国内外包括“托福”、HSK等在内的各种第二语言测试的经验教训,它的出版将对今后少数民族院校的汉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改革,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查看详细]

    02.28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5—1998)(林连通、顾士熙主编,中国语言学年鉴编辑部编)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公务员、教授撰写。全书170余万字,记载和反映了1994年至1997年四年间国内外中国语言学研究和应用状况,辑录了有关的一些资料,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视野开阔,不仅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而且对语言研究和教学有参考作用。

    [查看详细]
  • 3月

    03.01

    王均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发起单位是: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出版社、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中心,《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四家杂志社。王均先生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教授,教育部、国家语委有关领导,各发起单位的负责人,以及首都语言学界的知名学者,共80多人,袁贵仁副部长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赞扬了王均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向王均先生表示祝贺。与会专家敬祝王均先生健康长寿,青春永驻。

    [查看详细]

    03.11

    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大学举行。该研讨会由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协办,并得到查良镛基金会的慷慨赞助。研讨会旨在为中国语言文字各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讨论和切磋的场合,研讨范围主要包括古文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等方面。在开幕式上,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及语言学系主任陆镜光教授先后致辞。饶宗颐教授作主题演讲,题为“由刑德二柄谈‘臸’字——经典异文探讨一例”。与会学者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和新加坡、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共宣读论文107篇。

    [查看详细]

    03.15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制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科研单位及企业的代表2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张轴材就ISO/IEC10646的研制现状与展望作了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我国研制工作的困难、本部门参与研制的情况及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了如下共识:我国应促进使集外汉字及傣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尽快获得码位;这项标准涉及国内多个部门,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很重要,字符集标准涉及字种选择与字型规范,需要由教育部牵头协调各有关用字部门联合攻关。会后,教育部语信司向10多个单位发函,征集集外汉语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古籍文献、中医药、考古等用字,以备纳入中、日、韩统一编码字符集扩充C2。

    [查看详细]

    03.28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2002年度学术活动——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第九届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召集人为丁邦新教授、李如龙教授、平田昌司教授、张双庆教授,主办单位是杭州师范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共30多人,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个:比较句,变调。

    [查看详细]

    03.31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发行新闻发布会暨中加汉语教学座谈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以姜明宝教授为团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务委员会王路江主任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主编刘列教授为成员的中国国家汉办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作为中国国家汉办主持的“加拿大(北美)汉语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项目的一部分,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负责编写、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主要对象的专业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已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 4月

    04.06

    2002年度亚洲研究协会年会(第54届)的“中国语言政策专题讨论会”在华盛顿的MARRIOTT WORDMAN PARK HOTEL举行。讨论会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中国语言政策在少数民族社区中的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讨论的主题为“中国语言政策在方言社区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孙宏开教授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郭龙生副研究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论文将有选择地结集出版,同时增加了几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论文,书名为《中国语言政策:1949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

    [查看详细]

    04.12

    陕西师大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座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戴庆厦、侯精一、张振兴、鲁国尧、马庆株等十多位著名专家和陕西师大校领导、文学院领导、陕西省语言学会负责人出席了大会。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博士为研究中心慷慨捐款。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向大会发来了贺信。陕西师范大学胡安顺教授、邢向东教授主持了座谈会。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汇报了中心在课题设置、信息资料、横向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设想和规划。专家们希望中心立足陕西,开发整个西北地区的语言和民俗资源;对重要方言点进行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关注西北地区语言接触及其所造成的一些特殊语言文化现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珍贵的方言、民俗资料,并且进行综合的考察研究。

    [查看详细]

    04.17

    纪念《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0周年暨编委会第五次会议在教育部举行。与会的有该刊顾问、新老编委及有关人士。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同志作了书面讲话。

    [查看详细]

    04.1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编委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咨询会。咨询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扬教授主持。江蓝生、沈家煊、王宁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大、华东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咨询会。会议充分肯定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自1958年创办以来为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等学科建设和学术积累作出的巨大贡献,建议该刊在扩大收集范围、增加信息栏目、明确学术导向等方面多下功夫,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在不断办好该期刊的基础上,创造条件筹建中国语言学信息资料中心。从咨询会上还传来信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准恢复于1961年创建的汉语专业,下设汉语言文字、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三个方向,并将于明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新生。

    [查看详细]

    04.19

    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中国语文编辑部和句法一语义研究室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协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海内外的六十多人出席会议。讨论会的主题是汉语的指称问题和情态问题,提交会议并通过专家匿名评审的论文共六十余篇,会议在与会论文的广泛性、多元性等方面都获得了预期效果。会议论文将选编集入《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汉语8000词词典》(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写、刘镰力教授主编)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以《HSK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依据,对甲、乙、丙、丁四级词语加以注释、例解,可供外国人、华侨、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及准备基础、初中等和高等HSK考试使用,也可供对外汉语教师参考。该词典的突出特点是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信息量大。收词语8822个,对各词条标注等级,首次对多义词各个义项标注等级。释义用语简约平易。每个词条都给出大量的词语搭配和例句,并有近义词、反义词、提示、构词(正序、逆序),以及汉字部首、笔画、繁体字、英文注释基本义等,对原大纲的错漏之处也作了修订。

    [查看详细]

    05.03

    第一届韩国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汉城的延世大学举行,会议由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研究会、韩国中国小说学会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两岸中国语文学50年研究之成就与方向。大陆和台湾的语言学者陆俭明、鲁国尧、王宇信、汤廷池、林素清、周凤五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5月4日晚上,会议还为陆俭明、汤廷池先生组织了一个语言学座谈会。在韩国工作的《汉语学习》主编金基石等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05.07

    北京市语言学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举行“端正学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单位的十几位知名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议由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崔希亮教授主持,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赵金铭教授和名誉会长胡明扬教授等先后讲话。大家认为,当前学风浮躁,学术道德滑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长期以来,学术界片面重视成果,加之近年来学术评价标准失衡,造成了从事学术研究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与会者呼吁,要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的教育,发扬学术民主,建立学术规范,树立诚信的学术风范。

    [查看详细]

    05.14

    第四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研讨会的主题是:现代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词汇学研究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研究;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r汉语词汇学史研究。此次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考虑到汉语词汇学是一个历史渊源早而且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共时”的研究与“历时”的研究很难截然分开,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学科体系的建立,经研讨会筹备领导组商定,将原来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术研讨会”扩大为“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的届次接续计算,从而体现了研讨会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为主,注重词汇理论研究,同时坚持古今沟通,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融会,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原则。二是出席研讨会的,既有在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与中年学者,也有许多年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者共有70多人,是历届研讨会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体现了汉语词汇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势头。

    [查看详细]

    05.16

    异体字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持召开。与会的有全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三十多位文字学专家。与会代表就异体字的概念、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评价、《规范汉字表》整理异体字的原则及具体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一些典型字例作了深入的剖析。有些从事辞书编纂工作的专家,结合工作中的经验,发表了对异体字处理问题的意见。

    [查看详细]

    05.22

    2002年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联合主办。组委会由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顾阳、邓慧兰(均为香港中文大学)组成。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促进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相结合。参加会议的有70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有67篇,涉及类型学、形态学、音系学、形式语法、功能语法、配价语法、优选论、节律学等现代语言理论与方法。

    [查看详细]

    05.25

    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举行。研讨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扬州大学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80余名代表,他们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学术问题和测试管理工作,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对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十五”规划课题项目进行了讨论。

    [查看详细]

    05.28

    第十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宁波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与会代表50余人,收到论文49篇。会议期间,代表们主要就近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北京大学中文系蒋绍愚教授和贵州大学中文系王锳教授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讲了话。蒋绍愚先生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以下意见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上,加强理论思考;2.发掘新问题,不局限于少数热点问题;3.加强对明清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交接时期以及元代的断代研究。王锳先生指出:近代汉语研究目前的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研究队伍也需要壮大。

    [查看详细]
  • 6月

    06.03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副所长董琨,商务印书馆书记王维新以及一些有关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会上,《中国语文》编辑部林连通主任总结了《中国语文》过去50年的辉煌成绩。他说,50年中,《中国语文》共出刊物288期,编辑了50多部中国语文丛书,历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奖和国家双效期刊奖,推动了中国语言学学科的发展。这次座谈会旨在共商落实李铁映院长关于把社科院的学术刊物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指示,使《中国语文》在编、校、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新世纪中再创辉煌。《中国语文》主编侯精一回顾了50年来《中国语文》与中国语言学学科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认为《中国语文》要更上一层楼,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认识;要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要注意加强语言学各分支领域的沟通,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要提倡学术争鸣,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讨论;要重视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中国语文》国内一流刊物的作用。江蓝生副院长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语文》发展、壮大的过程,总结了《中国语文》良好的学术风格,并指出《中国语文》今后的努力方向。王维新先生称《中国语文》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50年来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为中国语言学的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今后应在反映新的语言学分支如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中文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副所长董琨代表语言所全体同人对《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表示祝贺,并对《中国语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曾在《中国语文》工作过的陈治文、陈章太、徐枢、饶长溶、苏培实、于根元、陈建民等一些专家也出席了会议,回忆了自己与《中国语文》的深厚情缘,并对《中国语文》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中国语文》副主编刘丹青、方梅也做了发言。

    [查看详细]

    06.15

    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昌平召开。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七十多位与会代表除了来自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法律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议的重点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语言立法的理论与实践;2.立法语言与司法语言研究;3.司法语言识别的理论与实践。代表们就语言立法和语言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言问题、交叉询问问题、古代法律语言中的实词、古代法律语言与传统文化等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及对比研究,声纹鉴定的法律等方面作了热烈有效的探讨。

    [查看详细]

    06.22

    简化字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高校、编辑出版部门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5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30篇。会议主要针对类推简化问题和如何处理简繁“一对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会议对简化字的类推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即不赞成无限类推,主张将类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类推的具体范围还有待斟酌。对于“一对多”的简繁字问题,代表们深入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查看详细]

    06.27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江西南昌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30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广东粤方言概要》(詹伯慧主编)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方言工作者多年来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部湾海域和西江流域约五十县市的方言调查成果,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反映广东省粤方言面貌的专著。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从语音、语汇、语法以及方言用字等方面概括出全省粤方言的异同。

    [查看详细]

    07.01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级教材,也被列入“复旦大学通用基础教材系列”,印刷精美。作为新世纪新编教材,该教材有理论方法新、语言事实丰富、分析细致、解释科学合理、注重语言能力培养、方便教学等特色。

    [查看详细]

    07.02

    第五届客家方言暨首届赣方言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海峡两岸的客、赣方言研究者56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51篇。这次研讨会由南昌大学文学院主办,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纶鑫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饶长溶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黄雪贞作会议总结。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昌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研究中心的客赣方言数据库。

    [查看详细]

    07.04

    客赣方言数据库在南昌大学文学院建成。该数据库可用于方言调查并输入方言材料,可以根据调查材料自动将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同音字汇整理出来,并完成方言单字音表的编制工作,可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对方言的语音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完成方言地图的绘制工作。该数据库由南昌大学刘纶鑫教授主持完成,主要软件和程序由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教授设计并调试,该项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该数据库目前处在初创时期,正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广泛征集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同音字汇。

    [查看详细]

    07.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汉语方言学会和《方言》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来自国内以及日本、韩国和美国的5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修,并且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颁发的结业证书。在研修班上,沈家煊、张伯江、刘丹青、曹广顺、吴福祥、熊正辉、张振兴、周磊、李蓝、沈明等专家学者分别就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讲授,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来自美国的张洪明教授在学术沙龙上也与大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研修班的举办,不仅帮助学员们更新了观念和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科的渗透,对中国语言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查看详细]

    07.20

    首届汉语教师研修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会议是为了适应汉语教学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迎接汉语教师研修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研究解决汉语教师研修工作中的课题,进一步推动汉语教师研修事业的发展,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发起主办的。出席会议的领导和特邀代表有: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师资处处长陈宏先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副校长林国立先生、孔繁清女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韩经太先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王清源先生、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黄端明先生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希夏姆先生。

    [查看详细]

    07.20

    中国语言文字学2002高级论坛在长春召开。会议由吉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4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29篇。吉林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旁听与讨论。

    [查看详细]

    07.22

    2002年中文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是为了总结中文教学在国外发展的经验,开拓汉语教学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道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办的。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

    [查看详细]

    07.22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讲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双语教学与西部大开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伊克升以及甘肃省教委、民委、西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由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主持,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教授作了工作报告。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32所高校16个民族成分160多位双语教学科研战线上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查看详细]

    07.24

    2002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行。会议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意大利、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各高校的近6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也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校4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

    [查看详细]

    07.28

    第二届国际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重点就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项目的排列原则及难点的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崔希亮、邓守信、丁崇明、古川裕、郭春贵、金立鑫、柯彼德、李泉、刘月华、卢福波、吕文华、孟琮、孟柱亿、屈承熹、孙德全、王德春、张黎、张旺熹、赵淑华、周洪波、周小兵。代表呼吁国际汉语教学界齐心协力,尽快在汉语语法项目排序及难点解释方面取得实际的成果。

    [查看详细]
  • 8月

    08.02

    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议由国家汉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这是新世纪之初世界汉语教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法国、瑞士、德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瑞典、埃及、波兰、罗马尼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讨论会共收到论文450余篇,其中28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开幕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明宝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的题词和贺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教育部周济副部长代表教育部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致辞,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著名语言学家张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议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陆俭明以及留学生代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教育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章新胜在闭幕式上作了长篇发言。此次会议论题广泛,涉及汉语本体、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语言与文化、教材、教学法、语言测试等诸多领域,充分展现了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步。会议期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召开了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陆俭明(中国)当选为会长、柯彼德(德国)、白乐桑(法国)、赵智超(美国)、舆水优(日本)、佟秉正(英国)当选为副会长,崔希亮(中国)当选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08.05

    纪念商承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和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同时得到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的赞助。开幕式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由会议筹委会主任曾宪通教授主持。陈炜湛教授作了题为《商承祚先生的学术成就》的报告,高度评价了商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卓越贡献。研讨会在商承祚先生故里广州番禺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的8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宣读论文(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其中部分作者因故未能与会;绝大部分论文已编入《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于开会前夕由中华书局出版)。论文报告会及讨论涉及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玺文、陶文、货币文和石刻文字等,基本上涵盖了古文字学各分支领域,许多论题具有相当的前沿性。新出简帛特别是郭店楚简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一些新公布的金文材料如虎簋盖铭、郑大子之孙与兵壶铭等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中山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唐钰明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赵诚编审作了总结发言。

    [查看详细]

    08.06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8所高校的代表62人,与会者提交论文49篇,内容涉及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各个方面。

    [查看详细]

    08.08

    第三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新亚研修学院、美国加州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9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按照惯例,会议在会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E-Learning与对外汉语教学》(张普主编)。会议论文涉及如下方面的内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汉语教学;2.汉语网络教学理论、网站研究;3.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工具研究;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5.现代教育技术评测研究;6.现代教育技术与各种课型(包括综合课、精读课、报刊课、新闻课、口语课、听力课、普通话课、汉字课、商贸课、速成课、写作课)中介语语料与电子词典研究等。在3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查看详细]

    08.17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委员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订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查看详细]

    08.20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日本爱知县立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提要340篇,经过评委会的匿名评审,约160篇论文入选。其中中国大陆地区28篇,香港地区20篇,台湾地区40篇,北美30篇,欧洲15篇,日本22篇。该届年会是历届年会中中国大陆地区的学者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查看详细]

    08.20

    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是为响应第六届中国“全国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1”(太原)的倡议,由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的。来自中国大陆、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37所高等院校以及8家研究所(中心)的162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杨芙清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信息时代的语言问题”的开幕式演讲。为期4天的会议共安排了5次专题讲座、2次自由讨论和2次学术参观,有51篇论文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11篇论文被会议评为优秀论文。

    [查看详细]

    08.22

    汉字印刷字形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师范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辞书出版、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家3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19篇。代表们针对新旧字形的成因及其对策、规范汉字印刷宋体字形标准化、海峡两岸字形差异特别是《规范汉字表》的新旧字形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达成不少共识。比如要弄清新旧字形、异体字、繁体字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减少笔画或部件变形的数量,非变不可的要尽量具有规律性;字形处理要考虑宋体的传统特点和书法美学原则;尽量保持与港台汉字字形的一致性,等等。

    [查看详细]

    08.26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市召开。研讨会由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主办,出席会议的海内外学者145人,其中来自台湾省、香港特区、日本和韩国的学者31位。宣读论文122篇,内容涉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汉语方言、译音和民族语言、音韵学理论和方法、音韵学教学等各个方面。

    [查看详细]

    08.30

    英国利物浦大学英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Antoinette Renouf教授应邀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作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并于2002年8月30日在教育部语用所作了题为“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he Work of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Unit for English Studies”的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软件研究所等硕士生、博士生约50人参加了报告会。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博士也出席了报告会并担任学术翻译。

    [查看详细]
  • 9月

    09.07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52周年座谈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来自国家汉办、北京语言大学的领导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查看详细]

    09.10

    首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奖”评奖活动揭晓,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是为表彰在对外汉语教学界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在第1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曲德林、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田小刚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教师颁奖。此次荣获“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奖”称号的有“北京大学刘颂浩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南开大学卢福波副教授、复旦大学吴中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杨惠元教授、暨南大学周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鲁宝元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毛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勇毅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肖奚强副教授、上海大学熊文副教授。

    [查看详细]

    09.12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2002年度评选工作结束。这次评奖共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赵平安的论文《战国文字的“ 846 80 ”与甲骨文“ 846 80 ”为一字说》和《“達”字两系说——兼释甲骨文所谓“途”和齐金文中所谓“造”字》获一等奖。南京大学中文系顾黔的专著《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何亚南的专著《〈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的论文《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和《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分获二等奖。该奖金每两年评选一次,于双数年份举行。奖金授予对中国境内的某种或某些语言文字的现状或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有成绩的中国青年学者。著者的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

    [查看详细]

    09.15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的邀请,法国词汇语法学专家、巴黎第七大学Maurice Gross一行3人,于2002年9月上旬在北京进行了学术访问。Gross教授一行就词汇语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上述几家单位作了多场学术演讲。这对中国语法学理论走向多元化和计算语言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查看详细]

    09.21

    晋语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研讨会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希望出版社、书海出版社协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60余人,提交大会的论文有48篇,会上宣读42篇。开幕式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晓瑜主持,院长张成德致开幕词。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方言》杂志常务主编张振兴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的还有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艾斐。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晋语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晋语研究和山西方言研究工作。会议就方言的特点和特征、晋语的形成和历史、晋语的归属和内部分区及山西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侯精一、郑锦全、温端政、徐通锵、丁邦新、贺巍、张振兴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这次会议必将对今后的晋语研究和山西方言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查看详细]

    09.21

    山西省方言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太原举行。本着节省时间和财力的原则,该届年会与晋语学术研讨会同时进行。来自全省各地的34名会员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30篇。会议召开了理事扩大会。会议议程有3项:第一,审议和通过了会长沈慧文代表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第二,经过酝酿讨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由马文忠任会长,杭海路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生任常务副会长,李小平任副秘书长。第三,通过表决,吸收了檀栋等6名新会员入会。代表们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认为山西方言是山西历史文化的载体,山西方言研究应纳入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以便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助。山西方言研究不仅要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上一个台阶,同时在应用研究方面也要加强,使山西方言研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查看详细]

    09.22

    继晋语学术研讨会之后,应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的邀请,侯精一、熊正辉、张振兴、贺巍、徐通锵、胡双宝、张惠英等专家以及部分中青年方言学者、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共30余人莅临山西大学,同文学院师生一起就《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对该校方言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山西方言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并对年轻学者寄予了殷切期望。《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由乔全生教授主编,并作为由他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晋语史研究》的前期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振兴教授为该套丛书写了总序。目前,已正式出版了《洪洞方言研究》(乔全生著)、《平鲁方言研究》(杨增武著)、《武乡方言研究》(史素芬著)3种。以后每年陆续出版几种,预计出版15种左右,以覆盖山西各地区。

    [查看详细]

    09.22

    第六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中国语文》杂志社、泉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泉州师范学院承办,泉州市语言文字学会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单位的七十多位学者提交了论文,五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林连通、泉州师院院长陈笃彬。会议由泉州师院副院长、泉州市语言文字学会会长林华东主持。郭锡良、夏先培、袁本良、薛凤生、殷国光、宋绍年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议围绕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展示了两年来古代汉语研究的学术成果,互相交流了古代汉语研究的前沿信息。会议闭幕式由林连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一室姚振武副主任致闭幕词。

    [查看详细]

    09.23

    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工作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是为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办的。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研讨我国加入WTO后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对策、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的新特点、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查看详细]

    09.25

    山西大学特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台湾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主任、中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中研院院士郑锦全教授为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师与研究生作了题为《关于中国语言与文学相关的几个问题》和《汉语方言资料库的建设》的报告。郑锦全教授还向方言研究中心赠送了《方言资料处理》光盘。报告会由山西大学刘滇生副校长致欢迎词,由山西大学文学院汉语系、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冯良珍教授主持,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主任乔全生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查看详细]
  • 10月

    10.09

    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中国语文》编辑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近50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语法学者。

    [查看详细]

    10.12

    庆祝赵智超教授从教40年荣退国际学术研讨大会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这次大会由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普林斯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米密尔瓦基分校协办。大会由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主持。在会议开幕式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宣读了中国国家汉办严美华主任的贺信,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贺信以及赵教授好友国家汉办姜明宝副主任的贺信,并受国家汉办的委托向赵教授赠送了一幅象征吉祥长寿的国画,至为感人。

    [查看详细]

    10.1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180篇。

    [查看详细]

    10.19

    《语言学资料》《语言学动态》《国外语言学》《当代语言学》(1961—2001)汇编光盘首发式在北京外研社大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顾曰国主持了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有《当代语言学》副主编徐云扬;编委陈国华、胡壮麟、蒋严、李行德、陆俭明、潘海华、石定栩、王嘉龄、徐赳赳、赵世开;还有《语言学资料》《语言学动态》《国外语言学》的前负责人和主编刘涌泉、卫志强;负责光盘制作的外研社研究中心主任韩冬梅女士及其助手。首发式在中国第九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召开之际举行,部分当代语言学研讨会代表也参加了首发式。顾曰国向各位介绍了汇编光盘制作的全过程,还介绍了光盘的检索、在Adobe Acrobat 5.0环境下进行复制、标注等多种功能,并进行了现场演示。汇编光盘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赏,一致认为将极大有利于语言学研究人员和语言学学习者的教学和研究。

    [查看详细]

    10.19

    中国第九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何其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参加研讨会的正式代表73人,有来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研讨会采取主题发言和分组发言两种方式,主题有三个:1.语言习得(包括儿童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2.句式语法(Constructional Grammar);3.语法化研究。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博采国内外当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重要课题的各家论述,沟通汉语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两方面的研究。第十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将于2004年5月在苏州大学召开。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第四届(1996—2000)吴玉章奖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字组评选结束。一等奖:朱德熙《朱德熙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优秀奖: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李范文《夏汉词典》。

    [查看详细]

    11.01

    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汉字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山东省语言学会及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联合发起。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66篇。涉及网络语言文化与技术、汉语言文字基础研究、书同文研究、中文信息输入技术、中文智能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斋藤秀纪教授、韩国明知大学陈泰夏教授、加拿大中华学院院长陈慰中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张立青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夏莹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苏培成教授、国际标准大字符集中方召集人张轴材高工、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所长盛玉麒教授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40余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查看详细]

    11.07

    第三十五届汉语藏语暨语言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共有94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报告、讨论分两组进行。A组为汉语组,分为汉语方言及历史、古代汉语的重建、汉语的语言接触、汉语的历史句法等四段进行;B组为藏缅语组及其他语组,分为藏缅语的句法、藏缅语的语音学和音位学、藏缅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藏缅语的语言接触、藏缅语的构拟、孟高棉语、语言政策、话语分析等八段进行。会议第一天举行了“景颇语语法研究工作坊”,邀请戴庆厦教授作了题为《景颇语句尾词形成的结构机制》的主题报告,之后有7人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11.08

    第三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的55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是由复旦大学古籍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共收到论文52篇,有50篇在大会上宣读。

    [查看详细]

    11.16

    第三届海峡两岸语法史研讨会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举行。会议由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的学者和台湾中研院语言学所筹备处、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正大学、静宜大学、澎湖技术学院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宣读了论文,语言学所筹备处的研究生多人参加列席了会议。筹备处主任何大安与会并致辞,蒋绍愚、梅广、吴福祥、杨秀芳先生主持分段会议。会议论文涉及先秦、中古、近代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近代汉语阶段,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的语法均有论及。

    [查看详细]

    11.16

    安徽省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宣读了34篇论文,内容涉及古代汉语音韵、训诂、文字、现代汉语语音、语法、修辞、播音主持人语言、儿童语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化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方面,与会代表围绕上述论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中文卷)(赵元任著,吴宗济、赵新那编)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该书收入了这位语言学大师于1921年至1975年所撰写的语言学论文63篇。其中50篇是赵先生用中文写的,另外13篇是由几位学者从赵先生的部分英文论文译为中文的。这两部分论文分别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在这些论文里有提倡国语运动、创制国语罗马字的《讨论国音字母的两封信》《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新文字运动底讨论》;有关于方言和标准语问题的《方音改国音应注意之点》《国语统一中方言对比的各方面》《文字统一与方言分歧的问题》;有关于音位理论的《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有关于声调的五度制符号的国际音标记录方音的《一套标调的字母》,还有讨论音韵学、语音学、语法学、符号学、音乐、翻译等各个方面的论文。另外,还收入了赵先生对自己的总结《我的语言自传》。

    [查看详细]

    12.23

    第二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新亚研修学院、美国加州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美国、瑞典、新西兰、日本、比利时、越南、新加坡、法国、菲律宾、奥地利、葡萄牙、埃及、英国、中国等16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141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世纪之交的盛会。

    [查看详细]

    12.26

    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包括港台地区)、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的100余名代表与会,提交论文89篇。会议以大会报告、分组讨论和学术沙龙三种形式进行。

    [查看详细]
  • 2001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303条信息

    • 1月

      01.01

      《语言教学与研究》(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办、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语文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该刊自2001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每期容量不变。

      [查看详细]

      01.05

      东北首届语言学会议在沈阳市召开。会议由辽宁省语言学会和辽宁大学共同主办,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语言学会联办、辽宁大学外国留学生院承办、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博士资助、东北大学邱广君教授主持。会议由三个省的多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六十多人,提交论文二十多篇。在这次会议上郑定欧博士作了学术演讲“配价语法与词汇语法理论的有关问题”。

      [查看详细]

      01.15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在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并举办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书展。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明宝、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徐甲申和来自东北地区近5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查看详细]
    • 2月

      02.01

      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在香港举行。会议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主办,香港大学中文系、香港大学语言学系、香港中国语文学会、香港语言学会、北京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合办。与会正式代表90位,分别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地。会议开幕式上,香港城市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渊泉教授和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系主任郑锦全教授发表了热情的欢迎词,陆俭明、Randy LaPolla(罗仁地)、邢福义、陆镜光教授作了学术演讲。闭幕式上徐烈炯教授作了总结发言,邵敬敏教授作了工作汇报。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提交会议的论文从句法搭配与语义选择、语义分析与认知解释、名词与动词的语义特征、类型学等多个侧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所有论文将通过匿名审读选编成集出版。此次会议是1986年开始的青年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的继续,下一届会议将于200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

      [查看详细]
    • 3月

      03.13

      第一届亚太地区中文教学工作坊在香港举办。此届工作坊由香港教育学院语文教育学院及中文系联合主办,主题为:1.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2.语文教材中语言知识的分布与选文的编排。开幕式由张洪明博士主持,语文教育学院院长陈永明教授、中文系主任何国祥博士致开幕词,邓守信教授代表主讲嘉宾讲话。此届工作坊共邀请了20位主讲嘉宾,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香港学界及教育学院师生共150多人参加了此届工作坊。这次工作坊非常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题非常具体,讨论的问题相对集中;二是有充分的讨论,一些问题的探讨和争鸣相当深入。

      [查看详细]

      03.24

      第二届国际吴语方言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苏州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举办。会议主席为许宝华(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和姚德怀(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长)。出席会议的海内外学者110人,宣读论文80篇。论文涉及吴语研究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共同关心的若干焦点,标志着吴语的研究有了显著进步。

      [查看详细]
    • 4月

      04.08

      HNC与语言学研究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知识创新基地语言语音及交互信息技术部共同主办。其目的是加强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增进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之间的了解,推进语言信息产业的发展。出席会议的境内外人员70多人。收到论文60多篇。会议由林杏光致开幕词,萧国政致闭幕词。开幕式后邢福义和黄曾阳作报告。

      [查看详细]

      04.14

      动词体貌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经戴庆厦、郑定欧、傅爱兰策划,由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筹办。这是汉语方言学界和民族语言学界最近几十年来第一次就某一专题召开的研讨会,也是两个密切相关学科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一次有益尝试。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江苏、贵州、四川、香港等地,共20人,提交论文18篇。胡明扬、张振兴、胡坦、戴庆厦等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查看详细]

      04.29

      中国修辞学会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修辞学会主办,澳门语言学会、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语言学会承办。来自澳门地区和内地的3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副会长澳门大学程祥徽教授主持,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致开幕词。与会者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20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回顾暨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分6个时段进行了学术研讨。会议决定2002年学术研讨会将在昆明或武汉召开。

      [查看详细]
    • 5月

      05.11

      山东省语言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在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60余位与会者来自省内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大会收到论文58篇,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词汇、语法、语用、修辞等各个方面。这次年会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题,关于普通话教学、培训和水平测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文章有12篇。会议决定积极创造条件,在山东大学创建语言学网站,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召开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专题研讨会,并拟积极创造条件编辑出版《语海新探》第5辑。

      [查看详细]

      05.14

      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

      [查看详细]

      05.18

      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南通师范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江苏省语言学界代表共82人,提交论文50余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通市、南通师院有关领导席会议。江苏省语言学会历届会长徐复、鲍明炜、卞觉非、许惟贤、韩陈其先生均到会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按议题安排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并经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江苏省语言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韩陈其任会长,柳士镇等任副会长,赵家新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05.19

      “海外著名语言学家讲习所”(第一期)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举办,邀请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拉波夫(William Labov)教授、柯罗克(Anthony Kroch)教授和Gillian Sankoff教授作了社会语言学和历史句法、形式语法、接口句法方面的7场演讲。来自全国58个院所的200余位语言学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听讲。讲习所邀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沈家煊、徐通锵、陈松岑、陆俭明、方立分别担任演讲主持人。作为特邀来宾的还有陈原、陈章太、侯精一、祝畹瑾、赵金铭。讲习所请美国堪萨斯大学冯胜利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徐大明博士做演讲翻译。在每段演讲之后,安排了学员提问并展开讨论。会间,还分组举行了研讨会。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明宝、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曲德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副校长林国立分别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闭幕式上,陈章太和胡明扬两位先生分别作了发言。Labov表示,中国社会语言学家的研究令他非常感兴趣,他将组织人员将本期讲习所收到的部分论文翻译成英文在美国的社会语言学杂志上发表,并且希望能够与中国社会语言学家继续交流。学员们表示,举办这样的讲习所,加强了中国语言学界和国外语言学界的联系,促进了语言学学术交流;遗憾的是,在演讲之外,与Labov等直接交流的时间太短,讨论还很不充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向学员赠送了专为这期讲习所出版的《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和《柯罗克语言学自选集》。

      [查看详细]

      05.22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拉波夫(William Labov)教授、柯罗克(Anthony Kroch)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语言所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座谈会由语言所所长沈家煊主持。拉波夫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社会语言学、美国方言学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介绍了他个人主持的研究项目,并强调语言学家应该为社会多做一些务实性的贡献。柯罗克教授就历史句法演化与语言接触、句法语义接口以及中古英语语料库、数理统计的相关应用等方面作了阐释。语言所在座的几位先生向客人介绍了语言所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座谈会的后半部分是自由讨论。主要就社会语言学与方言词汇、语料库建设、普通话推广、文字简化等问题开展了一些讨论。拉波夫教授表示,中国社会语言学家的研究令他非常感兴趣,他将组织人员将有关成果翻译成英文供美国同行参考,部分内容可以在美国的社会语言学杂志上发表,并且希望能够与中国社会语言学家继续交流。

      [查看详细]

      05.24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讲演。利奇教授讲演的题目是:英语语法的演变趋势。他利用已有的几个主要英语文本语料库中的历时材料,比较1960年前后的语料与1990年前后的语料,观察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其间30年的语法方面的演化趋势。根据利奇教授的观察,英语语法在30年间发生一些变化,并总结出5种变化趋势:美语化趋势、口语化趋势、性中立化趋势、分析化趋势和标准化趋势。美语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情态助动词的衰退。像must,may,shall,ought to,need等作为情态助动词的功能逐渐退化或语法意义窄化。口语中一些类似going to(gonna),got to(gotta),want to(wanna)等准情态助动词增加。口语化趋势主要体现在I,he,She,they等主格人称代词的非主格位置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如It’sI逐步变为It’s me,也就是更倾向于使用宾格形式。性中立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女权主义的倾向并没有发展到舆论期望程度,he或者they这种阳性代词作为中性成分的使用在口语或书成语中都比较普遍。分析化趋势是指英语的曲折成分减少,而转向类似汉语等分析性语言的结构方式。不过这种趋势在英语历史上更为显著,最近几十年并不明显。标准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方言成分的减少,标准语形式在语料库中增多。后三种趋势目前还不太明显。利奇教授还回答了针对标准化趋势等问题的部分提问。

      [查看详细]

      05.25

      河北省语言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60余人,提交论文近40篇。与会同志就语言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有关分支学科的专题研究,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结合本省实际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方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改进语言研究的学风与方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加强学会的建设,年会还决定增选部分学会负责人。

      [查看详细]

      05.26

      汉语语料库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实践研讨会(Symposium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hinese Corpus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与会正式代表35人,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国家语委、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台湾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国外特邀代表两名,英国Lan-caster大学的Geoffrey Leech和Birmingham大学的Wofgang Teubert。

      [查看详细]

      05.30

      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论证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江苏省副省长王珉出席会议并讲话。语言学界和中文信息处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代表及部分省市语言文字工作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九五”期间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分析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提出并明确了“十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主要任务。

      [查看详细]

      05.31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文系郑再发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讲演。郑再发教授讲演的题目是:就韵母结构的变化论南北方言的分歧——官话方言元音谐和小史。他从汉语音韵史和全国汉语方言的不同韵母结构中得到启发,认为北方方言自辽金元时代起就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的影响,大多存在元音谐和现象,并以北京话为例说明汉语元音谐和规则。跟阿尔泰语言中的多音节元音谐和不同,郑再发教授所指的汉语元音谐和是指单音节内韵母的三个组成部分韵头、韵腹和韵尾之间的元音前后舌位谐和。从中古《切韵》到《蒙古字韵》,从《蒙古字韵》到《中原音韵》都可以看出在韵母系统发生变化的规则中,存在着元音舌位前后谐和的规则。郑再发教授指出北京话和其他一些北方方言的韵头、元音韵尾的征性(语音特征)取决于韵腹元音的征性。在上升复元音中,韵腹、韵头征性相同;在三合元音里面,韵腹、韵头的前后征性相反。跟某些结构主义的处理方案把北京话中低元音处理为两个或者三个不同,郑再发教授认为北京话中元音和低元音有eəoaa共5个,这样也易于说明元音前后征性的谐和问题。

      [查看详细]
    • 6月

      06.02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和有关规范问题的研究。为纪念“社论”发表50周年,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支持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于2001年6月2日在国家语委召开了座谈会,有关领导、专家和记者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会秘书长曹澄方主持,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王均,会长苏培成,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有关专家陈章太、李行健、杨曙望、刘涌泉、姚喜双、马庆株、王宗柏、尹斌庸、杨光、石云程、郭小武等分别在会上发了言。袁贵仁主任强调指出:语文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规范是关乎国计民生和文化建设的大事。他呼吁大家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继续奋斗。

      [查看详细]

      06.04

      海峡两岸汉语史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是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来自台湾、香港和祖国大陆的学者就汉语的发展历史、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展开讨论,共提交论文26篇。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主持。江蓝生副院长、沈家煊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宗,语同音,书同文,两岸学者在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方面各有成绩,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学术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方法间的交流是学术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两岸间的直接交流,一定能够促进沟通、加强了解,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台湾学者陈新雄教授还填词一首祝贺研讨会的召开。

      [查看详细]

      06.06

      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审定委员出席了会议。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语言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审定后公布的语言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等应遵照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到会并讲话。她指出,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名词审定工作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开始拓展到社会科学领域,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积极努力,通过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能够为规范语言学名词承担一份义务,做出自己的贡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在会上介绍了该委员会成立16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审定委员会主任董琨汇报了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随后与会的顾问、委员就如何进行审定发表了意见。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许嘉璐、江蓝生、胡明扬、裘锡圭、沈家煊、潘书祥;主任:董琨;副主任:侯精一、竺家宁、蔡文兰、李宇明。据悉,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已列入“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审定工作不久将正式启动,计划3年内全部完成。

      [查看详细]

      06.17

      天津市语言学会暨修辞语用分会2001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学院举行。年会的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语言研究、教学与应用。出席人数约100人,交流论文约40篇,并向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了证书。年会由副会长兼秘书长谭汝为教授主持,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致开幕词,天津外国语学院院长修刚教授致贺词。教育部语文信息司司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宇明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在这届年会上,修辞语用分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天津师范大学谭汝为教授当选为会长。

      [查看详细]

      06.21

      2001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湖北举行。会议由中国湖北大学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国内的共同发起单位有(按音序排列):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辽宁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相关部门及华语教学出版社。中国内地的30余名学者和近10个其他国家(地区)的4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湖北省有关领导,对这次会议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查看详细]

      06.22

      2001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召开。会议由中国湖北大学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国内外几十所著名院校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韩国、南非、中国及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的70多位海内外学者和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共宣读论文近70篇,内容涵盖了汉语教学的诸多方面。既包括汉字教学,如汉字教学的基本内容、策略,汉字教学与语文的关系,汉字教学的多媒体研究等,又包括语文教学,如语与文、听说与读写的关系,跨文化交际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与第二语言习得,不同母语的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等,还涉及女书的教学与传播、网络文字等方面,并有学者提出不同文字社群的人的不同文字辨形能力和构形能力的问题。

      [查看详细]

      06.23

      面向新世纪语言文字应用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办、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博士资助。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研究;推广普通话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问题讨论;语言教育问题讨论。与会代表近40人。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语言学问题集刊》(黑龙江大学语言研究所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联合主办)于2001年创刊,第一辑于2001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刊为不定期丛刊,计划每年出一辑。主编为戴昭铭和陆镜光。在《发刊辞》中编者阐述了以探讨“问题”为主、不论“主义”的办刊宗旨。

      [查看详细]

      07.01

      第七届双语双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两个阶段在深圳西丽湖度假村、澳门理工学院分别举行。深圳阶段研讨会由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深港澳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深港澳语言研究所咨询邢福义教授,深港澳语言研究所所长陈恩泉教授,以及深圳市语委办公室主任唐骏先生分别主持了研讨会。澳门阶段研讨会以“语言和方言研讨会”为题,由澳门理工学院主办。澳门理工学院李向玉院长、周经桂副院长,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陈伯 820 54 主任出席了研讨会,并先后讲话。出席本届研讨会的专家学者8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泰国、德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研讨会先后宣读了70多篇论文。

      [查看详细]

      07.11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2所高等院校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所围绕的中心议题包括:对外汉语教育中跨学科的研究;学习理论及对外汉语教学最佳教学模式研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研究;对不同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材问题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等等。为便于集中讨论,会议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与研讨,这些专题有语法理论专题,词汇、语音、汉字专题,教材、教学法、教学理论专题,文化、语用及多媒体专题。

      [查看详细]

      07.20

      山西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年会在晋中师专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代表共70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语法学、方言学、修辞学、古代汉语、文字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等。与会代表就报告的论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商讨了新世纪山西语言工作的规划与研究课题。会议由山西省语言学会会长乔全生主持。温端政、田希诚、潘慎等作了主题发言。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查看详细]
    • 8月

      08.04

      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1)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市语言学会共同发起,山西大学计算机系主办。到会的有中国内地、香港、日本、新加坡的54个单位的175名代表和来宾。大会共收到论文投稿111篇,经程序委员会17名委员的认真评选,选出其中75篇,编入大会正式出版的论文集,论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名称为《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主编是该届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黄昌宁和张普。

      [查看详细]

      08.09

      黄伯荣从教5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现代汉语教学研讨会、《现代汉语》教材修订稿定稿会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开幕式。这一天也是黄伯荣教授的八十大寿,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黄伯荣教授的学生及亲朋好友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王铁锟、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沈义峰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文学院党委书记赵翠梅主持开幕式。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伯荣教授1951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他致力于现代汉语的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半个世纪,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语言学人才,在语法学、文字学、方言学等领域卓有建树。他和廖序东主编的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现代汉语》,1979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后风行全国,被誉为“最受欢迎的现代汉语教材”。会议期间,与会者除就黄伯荣教授的学术思想、高校现代汉语教学进行研讨与交流外,还完成了黄廖本《现代汉语》第七版的修订稿。

      [查看详细]

      08.10

      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来自海内外的24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讨论会,他们是崔健、崔希亮、邓守信、范开泰、郭春贵、何宝璋、胡明扬、金立鑫、李泉、李晓琪、李英哲、刘月华、卢福波、吕文华、孟琼、朴正九、屈承熹、杉村博文、王培光、舆水优、张旺熹、赵金铭、赵淑华、周小兵。

      [查看详细]

      08.13

      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邓守信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讲演。

      [查看详细]

      08.16

      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会议的主题是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来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08.23

      首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许慎撰著《说文解字》1900周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主办,陈仿林学术研究基金会赞助。来自中国(包括港、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的7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洪波主持,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向光忠致开幕词,南开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致欢迎词,何添教授代表陈仿林学术研究基金会讲话。研讨会分两个组宣讲论文和开展讨论,大家围绕《说文解字》研究、历代汉字研究、辞书编纂、汉字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研讨会还组织了大会演讲和发言,参加演讲或发言的有向光忠、竺家宁、曹先擢、陈伟湛、赵诚、何琳仪、张振林、夏渌、黎千驹、喻遂生等先生。

      [查看详细]
    • 9月

      09.25

      《蒋礼鸿集》出版座谈会在位于西子湖畔的新新饭店举行。出席第二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全体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编委会代表祝鸿熹教授、浙江教育出版社代表骆丹编审、家属代表盛静霞女士以及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暨汉语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北京大学教授蒋绍愚、南京大学教授鲁国尧、四川大学教授项楚、复旦大学教授吴金华等先后发言。祝鸿熹先生谈了《蒋礼鸿集》的出版缘起。骆丹从出版社的角度介绍了出版《蒋礼鸿集》的过程和有关情况。蒋先生的遗孀盛静霞也在会上回忆了蒋先生的治学精神。

      [查看详细]

      09.25

      第二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办。有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学者参加会议或提交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丁邦新、挪威奥斯陆大学何莫邪、北京大学蒋绍愚、南京大学鲁国尧、复旦大学吴金华、中国人民大学刘广和教授先后作大会发言,中心副主任王云路教授作大会总结。研讨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内容广泛深入。提交的论文,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音韵,都有较多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丁邦新教授对这一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材料运用更为广泛。中土文献、汉译佛经以及二者的结合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海外的汉语文献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日本的石晴通先生提交了《从敦煌文献及日本训诂资料中得到的中古汉语研究的新成果》一文,就是利用流传在海外的汉语文献为研究中古汉语提供佐证。而韩国金泰完先生的《〈鸡林类事〉和韩国中世高丽语的声母系统》一文,则提出了“用《鸡林类事》,能够构拟韩国中世语音,而且能够构拟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的观点。3.宏观微观并重。在提交的论文中,宏观的汉语史分期问题仍旧是一个讨论的焦点。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大家原则上达成共识:在现阶段,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有独立研究的必要,研究深入之后再综合研究。另外对词汇理论也作了探讨。同时,微观的个案分析也相当深入。单个词语的考释、某一种词汇现象的分析、某一种句法结构的研究以及音韵方面的一些现象等,都有比较深入的探讨。4.这次大会也是一次学术信息互相沟通的大会。丁邦新教授介绍了海外汉语的研究状况。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汉语史研究概况。

      [查看详细]
    • 10月

      10.09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学院举行。这是21世纪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一次年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会会员,日本、韩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及其他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会。提交给年会的论文共168篇。会议就百年来汉语方言研究的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邢福义教授向大会作了题为《“起去”的普方古大三角检视》的学术报告。张振兴教授就西北方言研究、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比较等问题作了大会发言,詹伯慧教授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共同建立方言研究网站的计划,代表他和香港大学陆镜光教授作了大会发言。理事会审议了入会申请,同意接受68位申请者为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此届年会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并决定下届年会在贵州省召开。

      [查看详细]

      10.11

      河南省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开封召开,来自全省高校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社联及河南大学有关领导到会祝贺。会上宣读论文32篇,内容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教学等各个方面,不少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张静教授代表上一届理事会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张生汉教授以《团结、求实、创新》为题,就如何在新世纪把河南省的语言研究推向前进作了精彩报告。会议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张生汉教授当选为会长,杨永龙博士当选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10.11

      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办。与会代表50余人,分别来自日本、新加坡,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和台湾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会议收到论文35篇。会议论文和分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并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予以分析;二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汉语学习或汉语认知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三是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其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问题并提供更好的解释。

      [查看详细]

      10.13

      吉林省语言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四平师范学院召开。参加年会的代表主要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共40余人,提交论文约30篇。四平师院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贺词。学会副理事长周殿龙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向大会报告了会议筹备情况。理事长宁继福研究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缅怀了孙常叙、许绍早等前辈学者为学会建立、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报告还总结了自1998年以来吉林省语言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呼吁语言工作者要刻苦努力,扎实工作,多出高层次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查看详细]

      10.15

      首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的学者20余人,另有旁听者数十人。南开大学文学院马庆株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语法化问题有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既涉及汉语语法的历史,又涉及汉语语法的现状,内容涉及语音学和音系学、词汇学和语义学,汉语方言学和汉藏语言学等,因此语法化研究可望促进语言学中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会议共提交论文21篇,文章视野广阔,理论背说呈多元化的趋势。比如以方言历史考察为依据分析语法化现象,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语法化的进程,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汉语中的具体问题等。会议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肯定了这种小型的专题研讨会对推动语法研究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语法化关系到语言学和相邻学科很多方面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中国是一个大国,语言研究的资源丰富,中国的语言学家应该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建树。

      [查看详细]

      10.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了“象”与“像”用法研讨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心理学、医学、电工学等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在科技界“象”与“像”用法混乱主要在于名词义,因此,应对“象”“像”两字的名词义以及在词语中的使用作明确说明,而要明确这两个字的用法,就需要明确区分这两个字用法的判据。与会专家对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库中抽取的所有与“象”“像”有关的名词进行了逐一审定。会议的总体意见是科技界和语言学界、辞书界共同研讨的成果,主要适用于科技名词审定,也可供社会科学领域参照使用。

      [查看详细]

      10.28

      首届语义功能语法研讨会在南开大学范孙楼章阁厅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办。北京、上海、山东、天津、辽宁等高校教师以及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共50余人出席会议。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汝为教授等也到会表示祝贺。

      [查看详细]

      10.30

      教育部(国家语委)“规范汉字表”课题组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字表研制的初步构想。字表总体框架是:拟收规范汉字12000个左右,通过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按使用频度和跟随率、分布度等划分为三级:一级字预计3500字左右,基本上是高频字;二级字预计4000字左右,基本上是次高频字;三级字预计4500字左右(收一、二级字包含不了的姓氏、人名、中医药和科技术语等专门用字),基本上是低频字。字表之外的罕用字、方俗字等,将通过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汉字整理表”。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研究所正式宣布成立。该所是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语言教学研究所”更名重建的实体研究机构,院系级单位,直属学校领导,由博士生导师曹志耘教授任所长,赵日新博士任副所长。语言研究所的前身语言教学研究所是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实体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了适应学校科研布局调整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新成立的语言研究所下设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三个研究室和《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编辑部,主要任务是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编写辞书教材,编辑出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以及培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查看详细]

      11.03

      第七届闽方言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张双庆教授主持开幕式,李如龙教授致开幕词,厦门大学副校长邓力平教授致欢迎词,梅祖麟教授讲了话。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69位闽语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詹伯慧教授致闭幕词。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这些论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闽语的特征、分区、历史层次以及闽语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对于闽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也多有涉及,反映了闽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中发言热烈,交换了不同的学术见解。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关于闽语区地域文化和语文生活特点”的座谈会。经商议,下届会议将于两年后在海南大学举行。

      [查看详细]

      11.03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扬州召开。会议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这是新世纪的第一届年会,与会代表200多人,提交论文160余篇。会议开幕式由钱宗武教授主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致开幕词,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部长赵昌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扬州大学党委书记葛锁网、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佴荣本先后致辞。侯精一在发言中指出: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就做学问而言,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提倡重语言事实也重理论建设的科学态度、提倡严谨务实力戒虚浮的良好学风、提倡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的学术民主。沈家煊的发言特别提出:要继承传统,但不是回归传统,继承是朝前走,回归是开倒车。要借鉴西方,但借鉴不是照搬。要开拓创新,大力提倡学生超过老师。要创新就要有争论。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赵金铭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报告。

      [查看详细]

      11.06

      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在广东省韶关学院举行。研讨会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韶关学院(原韶关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和法国、韩国、日本的方言学者共52人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会议召集人、韵关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李树俨教授主持。韵关市副市长杨春芳、韶关学院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林立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教授致开幕词。大会先后宣读了40篇论文,重点讨论了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的土话及周边相关方言。

      [查看详细]

      11.16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认为,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训诂学应当注重吸收新理论、新方法,使用新手段,改变自我封闭的治学方式,加强协作和交流,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选举李建国为会长,朱小健为秘书长。会议公推赵振铎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郭锡良、赵克勤为学术指导委员会正、副主任。

      [查看详细]

      11.16

      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来自黑龙江省各地的50余名语言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会议由语言学会副理事长王大新教授主持。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赵清爽研究员、黑大副校长陈震教授到会讲话。语言学会理事长邹韶华教授作了学会工作报告。会议进行了换届选举,邹韶华教授再次连任理事长,王大新教授连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11.17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和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联合编辑出版的杂志书《点击HSK》正式创刊。该杂志的首发式、特约编辑部挂牌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于2001年11月1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点击HSK》以书的方式出版发行,以杂志特有的栏目化的特点吸引读者,有中、英、日、韩文译释,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程度考生的需求。一年四辑,每辑约10万字。在HSK报名前推出,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帮助考生解决备考、应考中的难题。

      [查看详细]

      11.23

      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浙江衢州市召开,到会的有全省各地的会员代表和来宾共59人,提交学术论文42篇。开幕式上,张涌泉会长对两年来的学会工作作了总结,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会议根据提交的论文分为语言理论与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汉语应用与修辞、汉语方言等四个组,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经理事会讨论,决定增补孙力平同志为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语言学论丛》2002年起将改刊。《语言学论丛》创办于1957年,原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新刊《语言学论丛》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为定期半年刊学术刊物,每期30万字左右,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2002年第1期(总第26期)起刊。新刊《语言学论丛》面向海内外语言学界征稿,刊登有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学术评论。

      [查看详细]

      12.01

      语文现代化与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联合举办。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陆俭明教授致欢迎词。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袁贵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学者出席了会议。著名语言学家,96岁高龄的周有光教授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语文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以适应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2.研究当前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现状和未来的需求,探讨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的任务,强化汉语的世界性影响;3.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布43周年,回顾该方案发布以来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当前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详细]

      12.07

      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由泰国华文民校协会主办。由东盟十国华文教育界联合发起的这次研讨会,意在加强各国同仁的友好合作,促进本地区华文教育的共同发展。前三届会议分别在新加坡(1995)、马来西亚(1997)、菲律宾(1999)举行,目前已成为该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华文教学学术会议。大会共有来自11个国家(东盟十国及中国)的443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50多篇,入选会议论文集115篇。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东盟各国华文教学历史及展望;东南亚各国政府华教政策研究;华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华文教材研究;语音、汉字、语法的教学研究;华教师资培训研究;语言测试研究;华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与会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查看详细]

      12.08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评选委员会第9届评奖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召开。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和评议,评选出了该届王力语言学奖金的获奖著作。有三部论著获得本届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刘淑学(河北大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汪维辉(南京大学):《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喻遂生(西南师范大学):《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系列论文四篇(载《语言研究》等书刊)。会议增选了江蓝生、沈家煊为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评奖委员会委员。王力先生的夫人夏蔚霞女士到会对评奖委员会表示了感谢和慰问。

      [查看详细]

      12.14

      首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在徐州市举行。论坛为了促进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的交流,进一步加快当代语言学研究与汉语研究的结合,由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主办。论坛的召集人是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杨亦鸣教授。来自海内外十余位知名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所探讨的内容涉及认知语言学、句法学、音韵学、音系学、韵律学等研究领域。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的海外学者有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郑再发教授、李亚非教授、张洪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李行德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冯胜利教授。内地学者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王嘉龄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应邀担任会议主持人和讲评人,徐州师范大学校长周明儒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词,鲁国尧教授致闭幕词。美国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致电杨亦鸣教授,祝贺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国十多家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和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的学者与研究生、本科生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查看详细]

      12.17

      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商务印书馆、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各高校、科研所及出版界的4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司司长李宇明与会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研讨会的主题是:1.当代汉语词汇使用中需要规范的种种问题;2.词汇规范理论;3.各种词表的编制及有关词汇规范标准的拟定等。会议共收到论文46篇,集中从理论和应用、宏观和微观等角度对词汇规范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会上专家们对社会上新出现的词汇规范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看法。

      [查看详细]

      12.21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联合主办,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和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协办,詹伯慧教授为研讨会召集人。出席会议的104位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张洪明、单周尧等应邀在会上作了专题学术讲演。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自1987年首届会议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以来,隔年一次从未间断地轮流在香港、广州和澳门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对近两年来粤方言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提交的102篇论文内容涵盖粤方言研究的各个方面:有新发现的研究资料的介绍,有粤方言本体(语音、词汇、语法、用字等)的描写分析,有粤方言内部方言间的比较研究和粤方言跟其他方言及非汉语间的比较研究,有粤方言社会应用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也有一些前沿理论的讨论,等等。

      [查看详细]

      12.26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2000—2001学术年会在湛江市举行。出席年会的会员和特邀学者73人,会上宣读论文56篇。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张洪年教授和张敏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主任张群显教授,日本筑波大学现代语现代文化学系主任刘勋宁教授,澳门大学中文系程祥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张振兴教授在会上作了专题讲话。年会期间举行了学会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

      [查看详细]

      12.27

      第二届双语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大学召开。研讨会由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主办。参加会议的专家有戴庆厦先生(中央民族大学)、Linda Thompson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谢国平先生(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梁长城先生(香港大学)、储泽祥先生(湖南师范大学)、黄婉芬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的学者共42人,收到论文39篇。

      [查看详细]
    • 2000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303条信息

      • 1月

        01.01

        《语言研究》2000年起将半年刊改为季刊,每季第二个月(2月、5月、8月、11月)的5日出刊。每期128页。改刊后的《语言研究》办刊宗旨不变。凡是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的论文,内容不限,观点不限,篇幅不限,印刷难度不限。一切以学术质量为准。实行匿名审稿制。

        [查看详细]

        01.01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编入的核心期刊共有1568种。这些期刊,是从我国正在出版的近万种的中文期刊中,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并请学科专家鉴定筛选出来的。《中国语文》被确定为汉语类的核心期刊编入《总览》。

        [查看详细]

        01.04

        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华中师大语言学系主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43位,其中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9位。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54篇。会议期间,华中师大语言学系向与会代表赠送了华中师大语言学系博士生何婷婷和刘云分别制作的汉语重叠格式检索软件和汉语重叠问题文献目录软盘。邢福义教授总结了这次会议的特点,他指出,与会者所作的发言都相当有个性。他强调:学术研究应该提倡涵容、包容和宽容。这样,更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查看详细]

        01.06

        语文测试与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召开,会议由香港理工大学的中文及双语学系与中国语文教学中心联合举办。会议研究的主题是:1.语文测试的功能、实施与语文能力的评估;2.语文教学与语文测试的关系。研讨会的范围是:1.语文测试的基本问题;2.书面汉语测试;3.普通话/对外汉语测试;4.教学与测试。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美国、韩国、新加坡的80多人出席会议,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有96篇。胡明扬、杜祖贻、李学铭、李英哲、周清海、刘英林、詹伯慧等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查看详细]

        01.09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举行成立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语言学界元老季羡林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家语委以及北京高校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均应邀到会祝贺。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由陆俭明教授任主任,蒋绍愚教授任副主任。研究中心成立后,将首先启动若干重要的研究课题,如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词义分类层级系统与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系统研究、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以及近代汉语语法与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国内外合作项目)、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规律研究、汉语方言演变与层次透视的研究等项目。

        [查看详细]

        01.10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在香港通过专家审定。这项成果由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研制,是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协助下研究成功的。审定会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审定会委员由国内外12位著名专家和语言学者担任,主任是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扬教授,副主任是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教授。审定会由胡明扬教授主持。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黄肃亮教授和中文及双语学系主任张群显博士、课题组负责人李学铭教授、陈荣石先生、刘英林教授等列席了审定会。“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是专门为测量香港地区大专院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设立的一种目标(领域)参照考试,是面向母语为粤语者的普通话水平考试。“PSK”经过五年的研制,成果包括: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研究报告、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大纲(初稿)等。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07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成立。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日语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以及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北京语言学会的学者王均、胡明扬、孙宏开、戴庆厦、黄行等到会祝贺,华兰德集团范平平总裁也到会讲话。名誉所长季羡林先生在讲话中指出:汉语要出理论,中国人也能产生外国语研究的权威。与会领导和专家在讲话中强调了多语优化组合的重要性;强调了汉语、民族语、外国语三结合研究的必要性以及语言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林焘、王义遒、陆俭明、徐通锵、胡壮麟教授及范平平总裁任语言学研究所的顾问,赵杰教授任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高一虹教授任副所长。

        [查看详细]

        04.17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学术年会,同时为原会长、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复先生庆祝九十华诞。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100多人与会,有60多篇论文进行了学术交流。会长李建国主持了会议,秘书长朱小健通报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副会长白兆麟作了会议总结。

        [查看详细]

        04.17

        我国传统语言学以《说文解字》为根基,世纪之交召开的这次学术年会适逢许慎《说文》问世1900年,所以年会的中心议题是《说文》和《说文》学研究,以及徐复先生学术思想研究。《说文》问世以来已蔚成专学,至今仍是研究的对象和重要的参考文献。年会论文除研究《说文》和《说文》学外,更有利用《说文》研究秦汉简帛文字和用简帛文字订补《说文》者,为《说文》研究开一新境界,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

        [查看详细]

        04.21

        吉林省延边大学汉语语言文化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延边大学隆重举行。延边大学党委书记金熙政、校长孙东植,吉林省教委副主任韩英烈、民教处处长黄宗植、延边州教委副主任穆宝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杨惠元,以及各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约60家单位的领导应邀参加了大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韩国汉城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二十几所高校以校方名义,戴庆厦、邢福义、吕必松、马庆株、张德鑫、徐甲申、范业本等以个人名义向大会发来了贺电贺信。国家汉办、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也致电表示祝贺。

        [查看详细]
      • 5月

        05.04

        庆祝王维贤、倪宝元教授教学科研50周年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和浙江省语言学会组织发起。王维贤、倪宝元两位先生都是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的知名教授,在现代汉语语法学、逻辑学、语言学理论、修辞学、汉语成语学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为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从教和科研50年的历程中,他们治学严谨、勤奋踏实、虚怀若谷、平易近人,既继承前辈学者的丰富遗产,又不断开拓创新,其成果多次荣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年来王、倪两位教授还培养出近30名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语言学人才。此次庆祝活动还举行了《继承与创新——王维贤、倪宝元教授教学科研50年纪念文集》的首发式活动。

        [查看详细]

        05.28

        新世纪汉语文与语文教学——天津市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爱大会馆学术厅隆重举行。天津市语言学专家学者、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新闻出版界人士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汝为教授主持。

        [查看详细]
      • 6月

        06.03

        首届中国语言学史研讨会在外研社大厦举行,会议是为纪念中国语法学先驱马建忠(1845—1900)逝世百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研究发展中心承办。会议的议题为: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和前景,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马氏文通》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马氏文通》的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以及与《马氏文通》和中国语言学史有关的其他论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0余所院校的近4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提要计35篇,安排发言24人次,胡明扬、陆俭明、沈家煊、徐通锵、何九盈、邵敬敏、顾曰国、蒋文野、姚小平、刘永耕、宋绍年、李开、李佐丰、冯蒸、赵丽明等宣读学术论文。

        [查看详细]

        06.16

        延边大学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经国务院侨办批准,延边大学正式成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单位之一。参加庆典的有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国家汉办、吉林省政府、吉林省侨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侨联、中国驻朝鲜清津总领事馆、黑龙江省侨联、安徽师大等单位的代表、侨界知名人士和延边大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华侨学生150多人。

        [查看详细]

        06.20

        语言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举行,1950年6月,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教授受命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1977年改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庆祝会发来贺信。庆祝会由语言研究所现任所长沈家煊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江蓝生出席了庆祝会。出席庆祝会的还有来自国家语委、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商务印书馆等有关单位、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语言学家。语言研究所历届同仁及在职研究人员、工作人员也出席了庆祝会。100多人欢聚一堂,庆祝会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查看详细]

        06.20

        第十届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由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来自俄罗斯、英国、塔什干、中国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原是由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语言研究所所长宋采夫教授向所有与会者发出邀请的。不幸的是在开会前两个月宋采夫院士因病去逝。因此,大会开幕式首先对宋采夫院士进行追悼,追思会由宋采夫院士夫人、语言学家宋采娃主持,各位发言者对宋采夫院士的学术成就及为发展俄罗斯的汉语语言学研究所作的贡献予以追思和称颂。

        [查看详细]

        06.21

        汉语主题与焦点国际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由香港语言学学会和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主办。40余位学者发表了有关汉语中的主题和焦点问题的最新研究报告。

        [查看详细]

        06.22

        第二届俄罗斯汉语教学研讨会在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召开。这是全俄汉语教师协会三年一度的年会。该协会成立于1997年,现有正式会员30多人。此次汉语教学研讨会有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乌克兰和全俄各地17所院校的近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参赞陈华生先生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全俄汉语教师协会工作会议,协会主席谭傲霜女士作了总结报告。会议改选了全俄汉语教学协会荣誉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并举行了会刊《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首发式。

        [查看详细]
      • 7月

        07.09

        第七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会议承办单位为匈牙利社会科学院和布达佩斯理工大学。与会代表近千人,来自五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大会的特别主题为语言使用中的认知问题。当然这仅是大会研讨的题目之一,代表提交的论文实际上涉及语言在使用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查看详细]

        07.09

        第二十七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大会(International Systemic Functional Congress)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近200名,来自约30个国际及地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跨越边界:将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新语境。”会议包括7场主题报告,110多场小组报告,7个工作坊,以及一场专题讨论。

        [查看详细]

        07.18

        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48所高校的代表85人,与会者提交论文共65篇,内容涉及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各个方面。会议期间改选了理事会,选出理事34人,常务理事18人。聘请张静为名誉会长,张斌、黄伯荣等11人为顾问。

        [查看详细]

        07.18

        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讨会(Symposium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Putonghua)to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举行。会议是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共同主办,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承办的。四个学术团体联合举办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专题国际研讨会,这是第一次。此次会议得到了Oxford University,British Academy以及Universities China Committee等单位的资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国、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

        [查看详细]

        07.26

        中国修辞学会20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学者和日本、美国的修辞学专家共140多人。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涵盖修辞格、语体、风格、修辞学史以及新词新语等方面。此次会议的一个特点是讨论文学语言创新、法律语言、导游语言、广告商标语言和声像语言的论文比较多;另一个特点是讨论或涉及修辞学与语用学关系的文章比较引人注意;第三个特点是一些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硕士的论文立论扎实,饶有新意。此次学术研讨会还参与了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区的广告征文活动。

        [查看详细]
      • 8月

        08.06

        吉林省语言学会第六届年会在延吉召开,会议由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省内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不定专门议题,会员可以在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自由探讨交流。

        [查看详细]

        08.08

        21世纪汉语语法及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是为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40余位在京的语言学者出席了会议。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学院院长胡显章,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明扬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王力先生夫人夏蔚霞女士携公子王辑志出席了纪念会。

        [查看详细]

        08.11

        联谊语法漫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与会者有的谈了近些年来的工作和体会,有的讨论了语法学术。陈建民回顾了自己走上汉语口语研究道路的经历。孟琮认为英语比较重视动词的时,汉语比较重视动词的态或者叫体。汉语重视语音的对称,单音节是基础,双音节是最节省、最有表现力、最有用的联合体,三音节往往省去或者弱化一个音,四音节往往又回到双音节,研究汉语要特别注意语音。汉语还重视结构的平衡。参加讨论的还有陈章太、饶长溶、刘月华、陆俭明、于根元、吴为章、詹开第、郑怀德、吕必松、施关淦、何乐士、张万起、吕文华、王健慈、张伯江、方梅、周洪波。

        [查看详细]

        08.14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王力先生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把汉语和语言学的研究推向前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学者近200人,其中有来自美国、法国、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近50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部分学生和汉语专业的研究生也参加了研讨会。

        [查看详细]

        08.18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和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的学者150余人与会,共提交论文120余篇。会议开幕式由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杨亦鸣教授主持,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鲁国尧教授致开幕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薛凤生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由原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唐作藩教授致闭幕词。会议分组讨论大致分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音韵学史及其他四组,讨论十分热烈,其中关于上古音的声调、中古音的音类、《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音韵学理论与方法的革新、音韵学与方言研究、音韵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等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经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审阅,有83篇学术论文收入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该论文集将由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8.21

        第五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中国语文》编辑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宣讲论文。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古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锡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教授致开幕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贾益民教授、广东省语言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分别致欢迎词。开幕式之后,廖序东、郭锡良、何乐士等先生分别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研讨会分专书语法研究、其他专题研究两组进行了发言和讨论。论文涉及的领域广泛,有专书研究,有其他研究;有断代的研究,也有历时研究。代表们充分展示了相关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一组代表殷国光在总结发言中特别肯定了对专书的量化研究、对出土文献的重视、对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关注。二组代表张猛在总结发言中特别强调了语料库的建设,以及计算机作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研究的问题。研讨会闭幕式由暨南大学中文系王彦坤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姚振武教授致闭幕词。

        [查看详细]

        08.23

        首届对韩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召开。会议由国家汉办支持,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24所高校和来自韩国的延世大学、外国语大学、天安大学、釜山诚信外国语大学、仁荷大学、安阳大学、金北大学、忠南大学、加图立大学、顺天乡大学等11所高校的100多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大学的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9篇。

        [查看详细]

        08.26

        第三届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教育出版社承办。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湖北、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安徽、云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辞书学专家、学者40余人聚会春城,研讨辞书编纂和词典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汉语新词新义的规范,语文词典标注词性,辞书释义的科学性等。辞书编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次研讨会在世纪之交召开,与会代表总结20世纪我国辞书编纂的成绩和经验,展望了新世纪辞书事业发展的光辉前景。

        [查看详细]

        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2000年度评奖工作结束。此次评奖共评出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张涌泉的著作《汉语俗字丛考》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征、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张涌泉合著的《敦煌变文校注》分获一等奖。北京大学中文系袁毓林的著作《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获二等奖。该奖奖金管理委员会根据章程选出新一届奖金评审委员会,此届评审委员对推荐作品逐一进行了认真审读和评议,并对今后的评审工作提出建议。一致同意评审委员不得作为推荐人推荐请奖作品。

        [查看详细]

        08.28

        语言接触国际圆桌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Round-table Conference on Language Contact)召开,会议由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王士元先生致开幕词。应邀与会宣读论文的学者有19位,分别来自香港地区、中国内地、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新加坡。会议论文涉及四方面的内容:语言接触的理论探讨和宏观观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接触问题;汉语方言接触问题;汉语和外语(英文、日文)的语言接触及其文化交流。这次会议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以“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为中心议题的学术会议。会议取得了成功,主办单位拟出版会议论文集。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发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才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二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教社政司[2000]8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于2000年9月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查看详细]

        09.05

        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邀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LADL)所长、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创始人莫里士·格罗斯和法国国家科技局(CNRS)工程师克里蒂安·勒克尔在北京进行了五场学术报告。这是中国学者与法国学者就语言研究的形式化问题直接交流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博士赞助并促成了此次学术交流,在法国学者学术报告时,郑定欧博士直接担任翻译,并对有关学术问题作了说明和讲解。

        [查看详细]

        09.07

        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会议得到了海内外社会语言学界的积极响应。参加会议的代表约100人,分别来自美国、荷兰、日本、越南等国家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其中正式代表70人,列席代表约30人,海外代表占1/3。社会语言学创始人之一John J. Gumperz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的主题演讲。

        [查看详细]

        09.09

        北京市语言学会召开新一届理事会。会议推举胡明扬为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会议通过了学术委员会名单,并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会长为赵金铭,副会长由董琨、顾德希担任,秘书长由崔希亮担任。监事长为奚博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锡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陆俭明、王宁。

        [查看详细]

        09.24

        国家社科规划语言学科规划评审组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学科2001年课题指南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在京委员王宁、江蓝生、沈家煊、赵金铭、裘锡圭、戴庆厦和组外专家孙茂松、陆俭明、胡明扬、侯精一、徐通锵。会议由语言学科组组长裘锡圭先生主持。会议针对社科规划办提出3—5项“十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和8项年度课题的要求,就大型语料库、现代汉语研究和计算机应用、西部地区的语言研究、新时期语言使用的规范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确定以下5项“十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 1.有关汉语史的专题、专书和断代研究;2.汉语方言比较研究;3.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语义研究;4.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研究;5.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研究。 会议同时确定以下8项为2001年度课题: 1.西北地区语言研究;2.语言接触研究;3.汉藏系语言的语法比较研究;4.面向文献整理的汉字研究;5.现代汉语韵律研究;6.现代汉语句式语义研究;7.与汉语结合的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8.新时期语言规范问题研究。

        [查看详细]

        09.29

        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举行成立大会,应邀光临的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郑州大学及挪威奥斯陆大学等15所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的28位专家学者。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文学院院长陈洪教授致辞,向莅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光忠教授讲述了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的创办缘起与筹建情况。何添教授说明了设立陈仿林学术研究基金的宗旨。大会还收到了一些研究单位、学术团体、专家个人发来的贺信、贺电。

        [查看详细]
      • 10月

        10.01

        由在日中国学者编辑的《现代中国语研究》杂志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日本正式创刊,次期将于2001年4月刊出。该刊聘请多位学者担任特约编委,并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以保证刊物的水平。首期刊登了张斌、邓守信、屈承熹、杨成凯、袁毓林、石毓智、柯理思、望月圭子、李宇明、徐杰、陆丙甫、井上优、冯胜利、石锋等多位学者的论文。该刊允许任选中、文、日三种文字发表。

        [查看详细]

        10.09

        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在广东韶关学院召开。开幕仪式由李树俨教授主持,韶关市副市长杨春芳、韶关学院院长林立芳等发表讲话。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研究员在讲话中说,广东、广西交界地区的土话的发现,就像新大陆、新文物的发现,这里蕴藏着宝贵的语言资源。国内外5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张振兴研究员在闭幕式上讲话,他希望有关单位联手协作,设计大课题,把这个会议的任务继续进行下去,争取把土话研究列入国家重点课题。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体现了新思想、新事实、观点坦率、讨论深入的特点。

        [查看详细]

        10.09

        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协办。会上发表了45篇论文,《中国语文》编辑部将遴选部分论文编入“中国语文丛书”《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查看详细]

        10.10

        语言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省语言学会、西北政法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来自英国、德国及国内数十家单位的语言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汉语史研究中音韵、训诂的有关问题、方言研究的动态与新发展、文字的应用与规范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查看详细]

        10.1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180篇。开幕式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持,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分会会长崔永华教授致开幕词,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德鑫教授致贺词。多位汉语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查看详细]

        10.16

        中法语音和语言处理研讨会SFSSLP’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法国大使馆科技文化交流处以及中科院自动化LIAMA联合举办的。这次学术交流的宗旨是加强中法双方在语音和语言处理领域的合作。中方到会65人,法方到会15人。特邀学术报告17篇。研讨会的学术专题涉及了语音学、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音系学、语料库语言学、语言识别、语音合成、图像和文字识别以及机器翻译等领域。在开幕式上语言所所长沈家煊教授介绍了语言所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合作情况,闭幕式上,法国大使馆科技文化交流处的负责人介绍了法国同中国的科技文化合作项目。晚宴上语言所副所长董琨教授代表江蓝生副院长作了讲话。我国学者就语音学、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报告。法国学者介绍了一些与中国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也介绍了他们在语料库建设和词性标注以及机器翻译领域的先进成果。法国大使馆介绍了他们在中国的项目合作情况。

        [查看详细]

        10.16

        第六届国际口语处理会议ICSLP’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办单位是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国家声学实验室和中国声学学会。大会主席是中科院声学所的关定华教授、北方交通大学的袁保宗教授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黄泰翼教授。ICSLP每两年举行一次,是由日本的Hiroya Fujisaki教授发起的,1990年在日本的Kobe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口语处理会议。“口语”(spoken language)是“言语”(speech)和“语言”(language)的结合,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ICSLP的宗旨是促进用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方法对口语处理进行研究,不但研究人类而且研究机器对口语的处理方法,不但研究口语处理中的基础理论而且研究应用技术。口语处理涉及多种学科,包括心理学、语言学、语音学、生理学、物理学、声学以及无线通信、信号和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病理学、教育学等学科。LCSLP’2000的主题是新世纪跨语言(trans-linguage)和跨模态(trans-modal)通信领域的口语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自然、越来越高效。在世纪之交召开的这次口语处理会议,吸引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前来总结和展示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讨论和展望21世纪口语处理的发展方向。参加大会的人数有1000多人,共收到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份摘要,有930篇论文收入论文集,并在大会上进行了报告。所有的技术报告都分组进行了讨论和报告,包括3个特邀大会报告、37个口头报告分组、7个专题分组和17个墙报分组。

        [查看详细]

        10.17

        湖南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湖南省常德师范学院召开。近50人在会议上交流学术信息。会议开幕式由秘书长储泽祥教授主持,省社科联、常德市、常德师范学院领导发表讲话。理事长蒋骥骋教授肯定了湖南省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硕士、博士培养方面的发展,希望努力开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全面发展湖南省的语言学事业。

        [查看详细]

        10.21

        中国第八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代表270多人,有来自全国各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徐中华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当代室主任顾曰国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年届九旬的语言学界前辈王宗炎先生还为大会送来贺词。大会共收到论文近200篇,涉及以下领域:1.语料库语言学;2.语言习得;3.句法学;4.心理语言学;5.社会语言学;6.语用学;7.词典学;8.外语教学等,其中语料库语言学为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会议安排采取主题发言和分组发言两种方式。第九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将于200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

        [查看详细]

        10.22

        第九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会议共收论文5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出席了会议。温州师范学院院长马达康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会议资助单位温州台北同乡会和温州正泰集团的代表李森南教授、叶逢林主任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对一个世纪来近代汉语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对语音、语汇、语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唐作藩、王锳、袁宾等教授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认为,近代汉语是联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桥梁,在汉语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代汉语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弄清近代汉语的面貌,阅读近代汉语作品,而且是研究汉语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20世纪以前,人们对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汉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甚少,而且非常零散。20世纪以后,尤其是近五十年来,近代汉语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到80年代,近代汉语的研究才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都有人作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看出近代汉语发展的粗略轮廓。但基础仍很薄弱。与会者表示要继往开来,在新世纪中再创辉煌。一些研究方言的专家学者也参加会议。他们认为,现代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尤其是语音、词汇,保留着近代汉语的许多特征,两门学科应相互沟通。方言研究要充分利用近代汉语及其研究成果,近代汉语研究也要充分利用方言及其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近代汉语研究室主任曹广顺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马贝加教授共同主持这次会议。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会议充满浓厚的学术气氛。

        [查看详细]

        10.25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突出了此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汉语拼音与新世纪的文化教育,内容涉及语文现代化理论、汉语拼音的拼写规范、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汉语拼音与推广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字的简化与规范等方面。苏培成教授、颜逸明教授、俞士汶教授、冯志伟教授,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执行干事、香港高威有限公司总裁吴文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张立青教授作了专题发言。

        [查看详细]

        10.26

        第三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主办,香港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协办。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来自各高校及研究所的3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列席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1.词汇的比较研究;2.词汇单位和熟语研究;3.词汇研究与辞书编纂。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从理论和应用、宏观和微观、概括和具体等不同方面对词汇学研究进行了探讨,表现出词汇对比研究、计量研究及词汇与词典研究结合的特点,反映了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显示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词汇研究的发展动向。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联合后的新山东大学东区召开。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汉字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山东省语言学会及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联合发起。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66篇,涉及网络语言文化与技术、汉语言文字基础研究、书同文研究、中文信息输入技术、中文智能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诸多领域。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斋藤秀纪教授、韩国明知大学陈泰夏教授、加拿大中华学院院长陈慰中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张立青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夏莹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苏培成教授、国际标准大字符集中方召集人张轴材高工、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所长盛玉麒教授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11.03

        德语地区第十一届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在德国格尔姆斯海姆召开。此届学术讨论会以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为主题,由德语地区(德国、奥地利、瑞士)汉语教学协会和美因兹大学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学院举办,与会者30余人,会议宣读论文10多篇。

        [查看详细]

        11.06

        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在韶关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韶关学院联合主办,韶关学院具体承办的。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和法国、韩国、日本的方言学者共52人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11.07

        第三十五届汉藏语暨语言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共94人,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报告、讨论分两组进行。A组为汉语组,分为汉语方言与历史、古代汉语的重建、汉语的语言接触、汉语的历史句法等四段进行;B组为藏缅语组及其他组,分为藏缅语的句法、藏缅语的语音学与音位学、藏缅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藏缅语的语言接触、藏缅语的构拟、孟高棉语、语言政策、话语分析等八段进行。

        [查看详细]

        11.15

        第四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梅州市举行。会议由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和梅州客家研究会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台湾地区、香港、澳门特区以及日本、法国的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大会在梅州市政协常委会议厅开幕,梅州市政协主席、梅州客家联谊会理事长何万真出席开幕式,市政协秘书长廖运生致开幕词,广东省语言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和原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0篇,其中有40篇在会上宣读。论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近两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

        [查看详细]

        11.17

        湖南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湖南省常德师范学院召开。会议开幕式由秘书长储泽祥教授主持,省社科联、常德市、常德师范学院领导发表讲话。理事长蒋骥聘教授感谢各方面的支持,感谢副理事长盛新华教授主编上届年会论文集《语言论丛》(岳麓书社,2000年4月),肯定了湖南省“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硕士、博士培养方面的发展,希望努力开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全面发展湖南省的语言学事业。大会发言由李忠初教授主持,闭幕式由盛新华教授主持。

        [查看详细]

        11.18

        江西省语言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在煤都萍乡市举行。41位代表出席,交流论文约20篇。年会以大会报告、听众当场提问的方式进行,观点和信息得以充分交流。会长刘焕辉教授总结了学会前一阶段开展学术活动的成果,提出了新形势下江西省语言学界所面临的5个新课题,介绍了全国高校语言学科3门主干课程的教材使用和建设情况。年会上还讨论了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国内语言学研究动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设置问题,网络传播的形势、走向及应用。年会还就所属3个专业委员会一年来的学术活动进行了交流。

        [查看详细]

        11.18

        汉语语法史讨论会在台湾中研院语言学所筹备处举行。会议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梅祖麟教授为增进两岸语法史研究的联系与了解而倡议举行的。中研院语言学所筹备处主任何大安先生致开幕词,梅祖麟先生主持了两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连金发(台湾清华大学)、曹广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梅祖麟(康奈尔大学)、汤志真(中研院语言学所)、刘承惠(台湾清华大学)、蒋绍愚(北京大学)、魏培泉(中研院语言学所)、杨秀芳(台湾大学)等10余位学者。会议中大家讨论了诸如结果补语,处置式、完成动词,体貌标志等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语言接触和方言史方面的研究尤其引起大家的兴趣。会议安排简单、轻松,不拘形式,讨论热烈深入,完全达到了举办会议的初衷。为进一步加强两岸汉语史研究学者的接触和了解,推动研究的进展,明年年中,第一届海峡两岸汉语史讨论会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举办。

        [查看详细]

        11.19

        安徽省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铜陵市举行。此届年会由铜陵市语言学会承办。与会人员52人,提交论文29篇。论文内容涉及训诂学、语音学、方言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教师口语、态势语、语文教学和汉语规范化。此届年会年轻学者占多数,他们思想活跃,对诸如网络语言、“新新人类语言”、流行于社会的时尚词语提出了看法。中老年学者宝刀不老,保持了学术之树常青。老、中、青三代人就语言学中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并对新世纪的安徽语言学事业提出一些建议。会议期间,学会常务理事杨昭蔚、陆仁昌、焦启明三位教授就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语法、口语修辞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会员的欢迎。

        [查看详细]

        11.24

        湖北省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黄冈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69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4篇,其中现代汉语方面的论文有34篇,古代汉语、方言方面的论文有30篇。湖北师范学院的冯广义、黄群健,湖北大学的卢卓群,江汉大学的吴乔等四位教授还向代表赠送了著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相互交流学术成果,讨论国家语言文字法颁布的意义。中心议题是汉语的本体研究以及汉语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查看详细]

        11.28

        第二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和海外学者82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63篇。研讨会由渝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杂志编辑部、西南师范大学语言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渝州大学语言研究所、《方言》杂志编辑部具体组织并主持了此届研讨会。研讨会除了注重对语音方面进行研讨以外,在语法、方言词语考释、共时历时比较、语言接触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交流讨论。特别是对西南地区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充分地发表了意见。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在北京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单周尧教授、陆镜光博士担任主编,共收入论文57篇。这些论文都是从1999年6月香港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中精选出来的。论文集内容广泛,涉及粤语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粤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其他汉语方言的关系,近现代粤语演变和研究史实的历史考察,现代粤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描写与研究,粤语方言在文学、广播、语言教学上的实际应用等若干方面。论文集的作者很多都是语言研究,尤其是方言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有的是语言教学、语言应用等方面极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因此,入选论文不但材料丰富翔实,而且在理论阐述和分析方法上,也能给人很多新的启示。

        [查看详细]

        12.13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王湛以及语用司、语信司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王湛同志就咨询委员会的职责、任务、运作方式和近期工作发表了讲话,并请委员们就《语言文字工作“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草案)》提出意见。

        [查看详细]

        12.15

        辽宁省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在大连召开。近50名语言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近40篇。会议就语言学理论、汉语研究及其应用等问题开展研讨,并展望了新世纪辽宁省语言学研究的前景。除研讨学术外,还进行了辽宁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的换届选举。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玉金博士当选为新一届辽宁省语言学会会长,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迟永长当选为秘书长。秘书处设在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辽宁省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同时在大连召开,也进行了换届选举。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刁晏斌当选为新一届辽宁省修辞学会会长,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李宝贵当选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12.19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拟于2001年3月推出HSK辅导,5月开设非学历教育课程(中级汉语、商务口语等),9月开设学历本科教育一、二年级14门主干课。有意参加者可通过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园网查询最新信息和动态。

        [查看详细]

        12.20

        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文》杂志社联合主办。在京的部分语言文字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主持,侯精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明扬(中国人民大学)、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郭锡良(北京大学)、徐枢(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章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赵金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董琨(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运富(北京师范大学)、王洪君(北京大学)等先后在会上发言。与会者就我国语言文字立法的历史背景,语言文字法的性质,此次颁布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必然性、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在进一步完善法规方面应担负的责任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语文》杂志将于近期开辟专栏,发表相关文章。

        [查看详细]

        12.27

        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台北市召开。研讨会由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主办。来自日本、法国、美国、葡萄牙、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共有143篇。论文主题涵盖了华语文研究与教学的诸多领域,主要有:1.语文研究方面,如华语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研究,华语与外国语的对比分析,华语与方言的对比分析,两岸语文的比较研究;2.教学应用方面,如华语文教材、教学法、课程设计及师资培训的探讨,多媒体、电脑科技在华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华语文能力的评估与研究,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华语学习过程研究;3.华文学校教学工作方面,如教材、教学法及课程设计的介绍,师资培训方法的介绍等。研讨会上,还专门举行了“语言政策与华语文教学”“网络时代的华语文教学”“中文标音问题”“乡土语言教学”四场座谈会。

        [查看详细]

        12.31

        天津市首届语言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揭晓,天津市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在马庆株会长的主持下,对1995年至2000年期间会员正式出版的语言学专著进行了认真的审评。最后评出获奖专著7部,其中南开大学郭继懋的《汉语句法论集》、天津师大谭汝为的《词语修辞与文化》、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高歌东的《汉语惯用语大辞典》3部作品荣获一等奖。另外,天津市语言学会被评为“天津市1997—1999年度社会科学先进学会”,该学会已连续两届获得此项殊荣。

        [查看详细]
      • 1999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303条信息

        • 1月

          01.01

          “现代汉语动态”网刊建成并正式开通。该网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主办、四通利方中文论坛协办,网址是:http://Chinese.srsnet.com。这是一个设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全面反映国内外现代汉语研究信息的网站,包括“新作导航”“时讯快递”“学科观览”“语文杂志”“语料服务”“网上论坛”“相关链接”等内容。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使用其中提供的语料服务、查阅论文目录和术语词典,并能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网友们的汉语问题讨论。

          [查看详细]

          01.14

          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召开。与会的正式代表86人,主要是来自亚洲各国的词典学教授以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欧洲和大洋洲辞书界的代表。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有45位专家在大会上发表了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学习词典的研究、编纂与使用,辞书的继承与创新,语料库建设与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三个方面。此外,一些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还就各自辞书研究编纂和出版的总体现状与发展作了介绍。会议期间,还在会场外组织了国际辞书展。艾迪生·朗文中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十多家海内外知名出版社参加了展览会,展示了当今辞书编纂与出版的新成果。

          [查看详细]
        • 2月

          02.02

          首届网络及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广东汕头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家教育部语文报刊社《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主办,会议的主题是:(1)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语言教学改革;(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3)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4)语言教学听说读写中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5)写作教学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6)现代化手段的参与给传统语言教学带来的若干问题。语言学界和计算机学界的著名学者何克抗、胡明扬、陆俭明、张普、仲哲明等以及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张普教授最后作了总结发言。

          [查看详细]

          02.04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主要培养汉族学生研究母语汉语,兼及语言理论及其他语言,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学系。系主任由邢福义教授出任。新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系主要依托于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它的成立结束了我国长期没有以汉语母语为教学和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系的历史,实现了我国几代语言学家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

          [查看详细]
        • 3月

          03.06

          “元任学会”1999年年会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会议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语言学者、汉学家和该大学的有关院系负责人。有10篇论文在会议宣读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查看详细]

          03.15

          《当代语言学》杂志(原《国外语言学》)经一年试刊后1999年正式易名刊行。3月15日《当代语言学》编辑部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与会专家在会上回顾了《国外语言学》对我国语言学做出的贡献,也对《当代语言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任务发表看法。《当代语言学》将继续充当观察国外语言学发展情况的窗口,同时也为运用国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切磋交流的论坛,为沟通中外语言学交流、汉语界和外语界的交流、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交流起到桥梁作用。《当代语言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沈家煊、顾曰国任主编。

          [查看详细]

          03.22

          中国语文网站测试版建立。该网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开发建设的,网址是:http://zgyw.freeservers.com,分简体中文版和繁体中文版。网站主要提供中国语言学会和《中国语文》的有关信息,拟在网上登载《中国语言学报》和《中国语文》的全部目录、部分提要或全文,同时提供部分语言学实用资料供下载。网站测试版前十天的造访统计达1000余人次,反响较好。

          [查看详细]
        • 4月

          04.05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41种)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在1998年底全部出齐,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赵所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主编李荣。应邀出席座谈会的还有北京地区和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南京、济南、哈尔滨等地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语言学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界等各界人士,共190多人。 江蓝生副院长、赵所生社长、沈家煊所长、李荣教授也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在会上讲话的还有: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鲁国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系主任邢福义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辞书学会会长曹先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词典编辑室副主任晁继周教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詹伯慧教授。

          [查看详细]

          04.21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届理事会共有理事56名,来自全国47个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其中52名理事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传达新一届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和国家汉办1999年工作要点;2.选举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聘请名誉会长、顾问;3.审议第五届理事会秘书处的工作报告;4.讨论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规划;5.到会理事分片初步商讨有关各分会换届改选及今后工作等事宜;6.工作和情况交流。

          [查看详细]

          04.24

          庆祝《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20周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5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学者。收到论文37篇。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杨庆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赵永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们对《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20年来在我国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曹志耘在关于此次会议的说明中指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我国新实行的学科专业目录里面的一个名称,语言学研究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也正是《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的重点,因此希望这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够为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以及《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发展和提高做出贡献。

          [查看详细]
        • 5月

          05.04

          庆祝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新疆、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58个单位的162人参加了大会,与会人员包括19个民族的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及专题报告60余份,收到贺信、贺电、题词18份。

          [查看详细]

          05.20

          河南省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语言文字工作者58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26篇,内容涉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文化、语言比较、语言教学等方面。与以往年会相比,这次年会的特点有两个:一、与会代表以中青年为主;二、论文质量明显有提高。

          [查看详细]

          05.25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研制的“汉办”项目——《多媒体汉语字典》通过国家“汉办”主持的技术鉴定。该字典以HSK甲级800字为素材,在与之密切相关的HSK词汇的一个子集范畴内,采用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每个汉字的形、音、义和与义项相关的词汇的形、音、义等多元信息有机地链接起来,并用英文解释,内容翔实,性能可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该字典在检索方式上,设计了拼音列表检索、部首列表检索、笔画数检索、部件检索四种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汉语教学。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字典居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内同类辞书的国际先进水平。

          [查看详细]

          05.27

          河北省语言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河北大学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50余人,提交论文40多篇。与会代表就当前汉语研究与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广泛进行了学术交流,小组发言、讨论热烈而活跃,并有6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年会还通过了修订后的学会章程。年会上选举了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苏宝荣任河北省语言学会会长,杨宝忠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 6月

          06.06

          第一届中国修辞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师大综合楼国际学术厅隆重举行,会议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和台湾中国修辞学会主办。海峡两岸修辞学家济济一堂,为进一步振兴中国修辞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应邀出席这次学术盛会的大陆学者是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王德春、华东修辞学会会长兼《修辞学习》主编宗廷虎、江苏省修辞学会会长王希杰、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常务副会长谭汝为、吴礼权、彭嘉强、王明仁、郭丹、訾杰等9人。台湾修辞学界70多位学者出席,日本、韩国学者亦应邀与会,共襄胜学。

          [查看详细]

          06.11

          第六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国际)在深圳科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会议由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深港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6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了近50篇学术论文。会议有三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其一,提高了双语双方言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其二,香港回归祖国后,关于香港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教师培养、大学普通话课程开设以及双语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多;其三,探讨了许多新鲜的主题。

          [查看详细]

          06.18

          第十一届北美汉语语言学会议在美国哈佛大学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亚、欧各国汉语语言学界的代表80余人。开幕式由哈佛大学赵如兰教授致辞。哈佛大学的Susumu Kuno教授作了题为Negative Polarity Item in Chinese and English的主题演讲。共有70余篇论文提交给大会。闭幕式上,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致辞,他着重就汉字的命运问题发表了见解。

          [查看详细]

          06.20

          第十一届北美汉语语言学术研讨会在哈佛大学召开。会议的组委会由哈佛大学现代汉语教学部主任何宝璋博士任主任,胡文泽博士任学术协调人。会议开幕式由何宝璋博士主持,赵元任之女、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女士致贺词。会议特邀北美功能语法学派先驱、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Susumu Kuno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洁雯在大会上分别作了题为《汉语和英语中的否定成分》和《性别、社会和汉语》的主题发言。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中青年学者多,不讲门派。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认知功能语法方面的题目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会议期间,功能语法讨论小组召开了自上届会议以来的第二次例会,参加者就各自在社会语言学、汉语语用学、词库、汉语语序、功能语法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交换了看法。本届大会涉及议题广泛,涵盖历史语言学、音韵学、音位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等各个方面,共收到论文70篇左右,来自北美、欧洲、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日本等近9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来自中国内地的林连通、季永兴、钱乃荣、管锡华、杨亦鸣、孙宏林,来自香港地区的邹嘉彦、潘海华、王志洁、徐赳赳,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汤廷池、黄居仁、竺家宁、刘美君,来自日本的方经民,来自英国的黄衍以及来自北美的陈洁雯、冯胜利、张宏民、陶红印、张正生、端木三等。大会共分24个讨论小组,60多名学者宣读了论文并参与讨论。

          [查看详细]

          06.23

          第六届闽方言国际研讨会在香港科技大学陈冠贞论坛举行。研讨会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有5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的大陆、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收到论文43篇。研讨会的筹备组成员丁邦新教授、张双庆教授、詹伯慧教授、李如龙教授分别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香港科技大学吴家玮校长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查看详细]

          06.26

          《汉语方言大词典》出版首发庆贺会在上海美国研究中心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和中华书局联合举办。应邀与会的国内外学者、来宾和复旦大学校系领导、师生共100人。

          [查看详细]

          06.26

          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香港大学举行。研讨会由香港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系主办,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香港语言学学会协办。与会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的大陆、香港特区和澳门、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研讨会召集人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主任陆镜光博士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香港大学副校长黄绍伦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三天的会议中,共宣读论文99篇,包括詹伯慧教授和余蔼芹教授的特邀论文两篇。论文主要的课题,包括语音、文字、语法、词汇,所涉及的领域有历史、社会、文化、语用、语言学习、会话结构、广播、规范等各方面。

          [查看详细]
        • 7月

          07.05

          第八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专家学者共计116人,其中82名作了发言。3位特邀演讲人,法国社会科学院的贝罗贝教授(Alain Payraube),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余蔼芹(Aane Yue-Hachmoto)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孙朝奋教授作了精彩的讲演。在这次大会的79篇论文中,有25篇是与方言学有关的,其中以研究闽方言的为多。大会设有“青年学者奖”。从12名参赛的论文中选出的两篇凑巧都是有关方言学的。一篇是“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分类上的问题”,一篇是“从方言比较看汉语韵母的演变”。前一篇荣获本届青年学者奖。

          [查看详细]

          07.20

          第四届现代语言学高级研讨班在青岛顺利举行。研讨班经教育部批准,由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青岛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研讨班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应邀先后在研讨班上讲学的海内外学者有:丁邦新、张洪年、胡壮麟、戴庆厦、刘叔新、史有为、钱曾怡、日本学者岩田礼、邵敬敏、刘勋宁、杨自俭、张德禄、陈保亚、石峰等。讲学的专家们给研讨班带来了最新的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查看详细]

          07.21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参办,福建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的代表共计150余人出席了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给大会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教授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代表们就汉语语法、古文字、词典编纂、音韵学、少数民族语言、方言、语文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认真的研讨。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经评审后将选编成《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查看详细]

          07.31

          吉林省语言学会第五届年会在长春市召开,由吉林大学文学院承办。61人与会,提交论文40余篇。会议的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演讲、分组学术讲座和大会学术报告三项内容,主要特点是以中青年为主,论文质量比上届年会有所提高,以汉朝语的比较研究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课题体现出了这届年会的特色。宁继福理事长向获奖代表颁发了优秀成果奖励证书。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首届汉语词源学研讨会在长春举行。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与中文系联合承办,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八个省市的20余名有关学者参加。王凤阳、王宁二位教授与会指导,并作了主题发言。王凤阳先生的发言题目是《汉语词源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王宁先生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题目丰富多样,所涉领域广泛,有的从理论上作宏观阐述,有的从个别词源考证或同源词系联上作具体探讨,除传统的词源音义研究外,还涉及比较语言学、古文字学,及流俗词源、外来词等课题,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汉语词源研究的新成果。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十分成功,必将有力促进汉语词源学更加健康、深入地发展;汉语词源研究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汉语词源学脱离训诂学而独立成为一门新学科的时机已然成熟:汉语词源研究者今后应当加强对话,增进交流,努力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本学科研究更加深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查看详细]

          08.08

          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德国汉诺威市隆重举行。会议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共同举办。此届大会是继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五届之后,第一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举行,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的汉语教学”。

          [查看详细]

          08.09

          罗常培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为纪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罗常培先生100周年诞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办了隆重的纪念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忍之、江蓝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了纪念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因临时出差不能到会,特向大会致信表达了他对罗常培先生的敬意。出席纪念会的还有罗常培先生的生前友好、亲属、学生和有关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语言学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各界人士共100余人。纪念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主持。

          [查看详细]

          08.11

          云南省语言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为了迎接21世纪,如何把云南省语言研究向前推进。来自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丽江、德宏、红河等地区的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省社科联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吴积才先生代表上届理事会向会议报告工作。云南省语委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傅牧作了题为“加快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报告。会议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吴积才教授任名誉会长、骆小所教授任会长,张映庚研究员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08.25

          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捷克、中国香港及内地的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59篇。声学研究所所长李启虎院士致欢迎词,我国著名语音声学专家马大猷院士参加了开幕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了长篇贺词。会议收到的学术论文广泛涉及了语音的声学特征、音高、音长、轻重音、韵律、发声机制、音系学、言语病理、语音和发音人识别、语音合成等现代语音学领域,反映了近年来语音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中国语言地图集》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8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签订协议,合作编制《中国语言地图集》,随后列入国家“六五”社科重点规划项目。该图集中英文两种版本,由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于1987年、1989年分两册出齐,其中汉语方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制。地图集曾于1992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科学成果奖。

          [查看详细]

          09.01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的最高奖荣誉奖。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纂,主编李荣教授,副主编熊正辉教授、张振兴教授等。江苏教育出版社负责投资和出版。大词典列为国家“八五”社科重点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0—2000年重点出版书目。全套词典共41种分卷本,约2200万字,于1998年全部出齐。大词典(分卷本)曾于1999年5月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查看详细]

          09.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项目优秀成果评选揭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颁奖大会,对“六五”至“八五”时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进行奖励。语言学论著获奖情况如下:《中国语言地图集》(总编辑:李荣等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汉藏语概论》(马学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996)、《上海市区方言志》(许宝华、汤珍珠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西域翻译史》(热扎克·买提尼牙孜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桂诗春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992)、《汉藏同源字谱稿》(俞敏著《民族语文》1989.2—3)。

          [查看详细]

          09.26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太原、忻州、万荣分卷本出版暨山西方言研究座谈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孟庆海、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赵庆臣、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董继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副主编熊正辉致开幕词;全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主编侯精一,《方言》常务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副主编张振兴到会祝贺;谢自立、李行健、钱曾怡、林连通、张惠英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会议由山西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温端政致闭幕词。

          [查看详细]

          09.27

          迎澳门回归,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在澳门即将回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和澳门大学文学院共同承办。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出任名誉主席,并发表书面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和澳门大学前校长周礼杲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致开幕词。会议收到来自澳门和内地专家学者的论文40余篇,涉及历史、经济、法律、文化和语言等各个领域,展示了内地与澳门高校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学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胡明扬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查看详细]

          09.30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举行,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天津市语言学会联合举办。60位语言文字学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回顾建国以来语文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展望21世纪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前景,更加感到任重道远。

          [查看详细]
        • 10月

          10.06

          第十八届词汇与语法比较研讨会在意大利中南部海滨城市Salerno召开。会议由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LADL)与意大利Salerno大学资讯科学系以及柏高电脑科技公司(PST)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51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香港)、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匈牙利、日本和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幕式由法国的M. Gross和意大利的A. Elia致辞。提交会议的论文35篇,在会议上宣读的共29篇。此次会议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参加,而会议组织者亦有意凸显语言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相互接触、相互协作的氛围,多场演讲皆在电脑室内进行。二、跨语种熟语比较的论文备受关注,特别是法国法语、比利时法语、瑞士法语和加拿大法语的熟语对比研究。三、自动操作装置(Automaton)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宣读的论文中有一半用上了该项旨在标示语段中各种共现变体的、高度形式化的技术。下一次会议将于2000年在葡萄牙举行。

          [查看详细]

          10.15

          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区召开。会议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主办。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英国、法国、日本、瑞士、荷兰和捷克等国的著名汉语专家和学者共50余人。大会分古汉语教学及现代汉语教学两组,讨论了海外中语言教学的现状、发展及研究前景,并分别就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教学的具体议题展开了讨论。大会共发表论文40余篇。

          [查看详细]

          10.18

          第四次应用语言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二是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教材建设。语言学专家林焘、李如龙、沈家煊、俞士汶、陈章太、于根元先后作了主题学术发言,有近40位专家作了专题学术发言。专家发言的内容涉及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语言规范、语言教学、传媒语言、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应用语言学教材编写等方面。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周洪波在总结发言中对这次讨论会的内容作了综述,同时也指出:少数文章空了些,讨论不够深入。这次讨论会的成绩和问题,基本上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语言应用研究的实际情况。会议还举行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成立仪式。与会专家认为,这个系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应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保证了中国应用语言学队伍后继有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派人送来了讲话稿致贺并提出希望。他指出,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应迅速找到发展应用语言学的切入点,加强同学术界的联系与合作,早出成果,多出人才,尽快发展成为我国研究社会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的基地之一。

          [查看详细]

          10.31

          天津市语言学会在新华职工大学举行换届大会暨学术年会。第三届会长刘叔新教授致开幕词,到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八十余人,提交论文近三十篇。

          [查看详细]
        • 11月

          11.01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召开,会上举行了晋语专题研讨会,由李行杰、冯爱珍两位专家主持,参加的有九十余位同人。

          [查看详细]

          11.05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召开。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年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会会员和列席人员200余人,规模空前。提交给年会的论文共173篇。会议在议题广泛的讨论中自然形成3个热点:“方言分区和晋语‘分立’”“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方言的比较研究”,每个热点都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它们反映了当前方言学和相关学科学者的共同思考。预示着新世纪初期的方言研究方向。

          [查看详细]

          11.06

          韩国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外国语竞赛在釜山举行。此次大赛由韩国教育部主办,后援包括各参赛语种所属国家的驻韩使馆、文化院及韩国有关的新闻媒体。竞赛语种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汉语、阿拉伯语等八个,此次大赛参加人数共719名。应试英语者261人,为第一;应试汉语者93人,位居第二。大赛内容包括写作、翻译、听力、口语能力四大部分。试题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获得汉语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胜者分别获得驻韩中国大使馆教育处提供的为期6个月和3个月的中国留学奖学金。正在釜山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华霄颖老师和中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黄林妹老师被聘为此次大赛汉语组口语能力评委。

          [查看详细]

          11.06

          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及语言学研讨会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主办。应邀出席会议的大陆学者有孙宏开、黄布凡、傅爱兰;香港学者罗仁地(Randy J. LaPolla);美国学者马提索夫(James A. Matisoff)、余文生(Jonathan P. Evans);澳大利亚在台湾进修学者丁思志;台湾省本地学者龚煌城、梅广、孙天心、林英津、田雅客(Jakob Dempsey)等;此外台湾清华大学、师范大学、政治大学等单位的相关学者以及该所研究人员共20多人列席了会议。会议分综论、西夏语、羌语、嘉绒语组、普米语、羌语支语言的时和体等主题,与会者先后宣读了16篇论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中国语文》编委会成立会暨迎接新世纪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届《中国语文》编委会由蜚声国内外的28位学者担任编委。在京的编委陈章太、戴庆厦、胡明扬、江蓝生、刘坚、陆俭明、沈家煊、王宁及部分《中国语文》特约匿名审稿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蔡文兰、《中国语文》主编侯精一出席会议并讲话,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林连通主持。

          [查看详细]

          12.09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评选委员会第八届评奖会议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召开。评委会经过认真、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此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特等奖空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获奖论著及作者姓名如下。一等奖:《〈金瓶梅〉语音研究》(齐鲁书社),张鸿魁(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二等奖:《普米语动词的语法范畴》(中国文史出版社),傅爱兰(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周国光(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语文研究)、《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国语文);姚振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语言研究);虞万里(上海辞书出版社)。

          [查看详细]

          12.18

          第二届全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列席旁听的教师、研究生共50余人。会议开幕时复旦大学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复旦大学范晓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简要的总结。此次会议得到了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先生的资助。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配价语法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把字句”,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3篇。

          [查看详细]

          12.28

          张斌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代表们用自己的研究心得来庆祝张斌先生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50周年并祝贺张斌先生80华诞。会上张斌先生作了学术报告“我的语法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天津市语言学会、上海市语言学会、上海市社科联语言中心、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大学等单位给大会发来贺信。

          [查看详细]

          12.28

          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特区、澳门及中国内地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

          [查看详细]

          12.30

          《现代汉语八百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主编)增订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初版于1980年。这次增订,新增加了200余条词目,并对原书中的部分内容也作了适当修改,使它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查看详细]
        • 1998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303条信息

          • 1月

            0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月

            02.14

            吉林省语言学会第四次年会在长春市召开。与会代表60余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理事会换届和学术交流。会议在总结上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基础上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改选了学会领导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宁忌浮先生当选为理事长,副理事长是吉林大学徐正考、吕明臣、东北师大留乃叔、李勉东、延边大学金基石,东北师大俞咏梅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02

            中国东南部方言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和苏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汉语方言里结构助词的语法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及相关语法手段的异同与形成原因。受邀参加的中外学者近30位,提交论文21篇。会议讨论由张双庆、李如龙、平田昌司、石汝杰等分别主持。与会者分别就闽语、粤语、客家话、湘语、赣语、吴语、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有关问题展开论述和讨论。

            [查看详细]

            04.19

            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和《汉语拼音方案》公布40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在青岛海洋大学举行。会议由山东省语委办公室和山东省语言学会联合主办,38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8篇。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中国国家汉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鼓励一线教师认真钻研业务、积极探讨教学理论,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此次活动从组织教学人员申报到评奖结束历时五个多月,涉及全国100多所院校,其参加人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尚属首次。这将对提高全国对外汉语教学整体水平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查看详细]

            05.16

            第四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纪念会在沈阳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辽宁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近50篇。

            [查看详细]

            05.26

            河北省语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40人,提交论文32篇。与会者就当前汉语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方向,面向21世纪高校语言课程教学的改革,语言研究与语言文字工作,语言研究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等问题广泛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语言研究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和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加强学会建设,年会决定增补部分学会负责人,选举苏宝荣为河北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薛克谬为副会长,杨宝忠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05.28

            《方言》杂志创刊2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编辑部和四川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和日本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共70余人。会议的议题是:1.报告近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综论《方言》杂志创刊以来汉语方言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与会者认为,《方言》杂志创刊以来,发表了近1000万字扎扎实实的方言调查成果,使汉语方言调查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推动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方言》杂志成为国内外汉语方言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共同园地。《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地图”的编纂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地词典的出版,是《方言》编辑部团结全国方言工作者共同取得的巨大成果,标志着汉语方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查看详细]

            05.30

            张志公先生学术追思会在北京召开。为了表达对张志公先生的缅怀之情,学习他的道德文章,纪念他在语言学界、语文教育界等方面的业绩,在张志公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北京市语言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市社科联联合召开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语言学界、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40余人,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也到会缅怀志公先生的情谊,并做专题发言

            [查看详细]
          • 6月

            06.09

            内蒙古语言学会会员大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召开。来自区内和北京的语言专家和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37篇,会议的主要议程有:1.听取并审议上届学会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学会章程。2.交流两年来学术研究成果,听取专题报告。3.改选学会的领导机构。论文内容既有一般的理论研究问题,又有语言应用问题,其中双语比较、双语教学问题占有一定比重。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陈乃雄再次当选为会长,李树新副会长兼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06.19

            吕叔湘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哈尔滨市省语委办召开。会议为纪念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先生,由黑龙江省语言学会主办。学会理事长邹韶华教授主持了会议。吕冀平先生扼要介绍了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学界共仰的治学精神。与会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研究及语文教育思想,并回顾了吕老生前对黑龙江省语文事业的亲切关怀和奖掖后进的动人事例。会议决定将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研究作为黑龙江省语言学会下一届学术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查看详细]

            06.22

            第三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由巴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与挪威奥斯陆大学东亚研究系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42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海峡两岸、香港特区,法国,挪威,德国,瑞士,荷兰,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宣读论文42篇,发言涉及汉语语法、语音、词汇、方言、语言渗透等;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由甲骨文、金文所代表的殷周时期直到唐宋元明。

            [查看详细]
          • 7月

            07.20

            第三届现代语言学高级研讨班在南开大学举行。此届研讨班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南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院联合举办的。在此之前,南开大学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同样的研讨班。这次共有10多位海内外专家教授应邀前来讲学和组织讨论。其中海外学者有张洪年、平田昌司、连金发、沈钟伟、李行德和顾阳博士;内地的学者包括胡明扬、李如龙、刘叔新、马庆株、石锋和刘丹青等教授。讲学和讨论的内容涉及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词汇扩散理论、句法分析、儿童语言与社会文化、汉语类型学研究等多项专题。 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和韩国的五十余名从事语言学工作和学习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讨班的研讨活动。

            [查看详细]
          • 8月

            08.01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学者共101人与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宁继福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会长唐作藩教授总结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并宣布了第六届理事会选举结果。新理事会选举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为会长、商务印书馆李思敬编审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尉迟治平教授为秘书长。会议收到代表们提交的论文106篇。

            [查看详细]

            08.09

            汉字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举行。会议由王宁、何九盈、赵诚、费锦昌、曹先擢发起,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和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以及内地各省市的代表共60多人。其中有陈新雄、王宁、赵诚、谢世涯、黄坤尧、苏培成、向光忠、孔仲温、李添富、邹晓丽、费锦昌、金仁基、宋永培、赵丽明、臧克和、秦永龙、李运富等教授学者。出版界除主办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外,商务印书馆、吉林教育出版社也派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会就汉字与文化研究的现状、汉字文化学的定位和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后,除出版研讨会论文集外,还将由五位发起人联合主编“汉字与文化研究丛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8.10

            第三十六届计算语言学会(ACL)年会和第十七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COL-ING)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召开。出席大会的空前踊跃,总数超过800人。大会由组织委员会主席Pierre Isabellet程序委员会两主席Christian Boitet、Peter Whitelock共同主持。大会共收到论文550篇,按内容分派给程序委员会的17个分会审查,每篇论文至少经过三位专家的书面评审,最终在长达1507页的大会论文集中遴选正式论文(regular papers)137篇和课题报告(project notes)96篇。正式论文的录取率为25%,包括课题报告在内的录取率为42%。

            [查看详细]

            08.17

            语言变化与汉语方言——纪念李方桂先生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研讨会的东道主是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学者30余人,另有若干名旁听者。会议代表回顾了亚洲语言文学系发展的历史,深切缅怀了为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李方桂先生。有的代表在发言中通过许多感人事例介绍了李方桂先生作为“经师人师”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时值罗杰瑞先生荣誉退休,与会者们也向这位杰出的语言学家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研讨会宣读了28篇论文,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语言所侯精一研究员、黄雪贞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宣读了论文《论晋语的归属》《女书与江永方言》。

            [查看详细]

            08.18

            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举行。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关和出版社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应用语言学会、黑龙江大学和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和提要128篇,其中有1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在分会上发言。论文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语言教学,中文信息处理,语言规划,语言规范,词语应用,汉字研究、言语交际、语言生活调查,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应用理论研究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致开幕词。他就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关于理论建设,二是应用语言学进入大学课堂问题,三是知识更新问题,并向大家通报了国家语委机构改革的情况。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章太致闭幕词。他就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谈了三点想法:一是关于语言观念问题,二是关于加强语言调查的问题,三是关于学风问题。

            [查看详细]

            08.21

            199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评选活动结束。经过评议,15种推荐作品中有两部专著获二等奖,获奖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项梦冰;杭州大学中文系张涌泉。项梦冰的获奖著作《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对连城客家话语法系统的描述比较全面细致,语言材料准确,论述平实朴素,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著。张涌泉的获奖著作《敦煌俗字研究》,对敦煌俗字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好的一部。

            [查看详细]

            08.23

            第六届全国现代语言学研讨会在山东荣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和上海现代语言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以中青年的汉语和民族语言学者为主体,有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海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福建、辽宁10省市自治区的31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并作了学术报告。老一辈学者藏语学专家瞿霭堂教授、词义学专家张志毅教授、语法学专家吴葆棠教授也出席了会议,作了精彩发言。会议由民族所所长助理、《民族语文》代主编黄行主持,上海现代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余志鸿致开幕词,他回顾了历届会议的情况和我国现代语言学的进展,提出了这届会议的主题。

            [查看详细]

            08.26

            19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是语言学界纪念《马氏文通》问世100周年和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北京大学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及商务印书馆(北京)联合主办,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香港大学语言学系、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等单位协办。会议收到论文191篇,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近20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第一阶段为“第十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第二阶段为青年“第六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江蓝生、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永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赵金铭、北京语言学会会长胡明扬、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分别向大会致辞。

            [查看详细]
          • 9月

            09.11

            全国首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辞书协会主办,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也予以大力支持。会议比较集中地讨论了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徐枢研究员作了关于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报告,受到大家欢迎。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9篇,经专家评议,有11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查看详细]

            09.16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回顾与展望。大会收到论文100多篇。出席会议的有近120位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滕藤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滕藤指出,中国民族语言研究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步入世纪之交的时候,把跨世纪的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确定为会议的主题,对于总结20世纪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开创21世纪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相信通过研究讨论,老中青专家学者的学术视野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展,各民族同胞之间的亲密感情和友好情谊,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升华,各路专家一定会取得更多的理论突破。 学术讨论分9个组进行,各组的议题分别是:1.语言政策和通论;2.北方语言语音及词汇;3.南方语言语音及比较研究;4.北方语言语法及比较研究;5.南方语言语法;6.语言状况与双语现象;7.语文教育和双语教学;8.语言与文化及语言翻译;9.语言规范化、信息处理及古文字文献。在展望民族语言研究的未来时,与会代表提出,特小语言资料的记录和抢救问题,民族语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问题,与国际语言学研究的接轨问题,跨境语言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双语教育中的“民汉兼通”等问题,将成为跨世纪的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新一届的理事、常务理事、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孙宏开当选为会长,马学良为名誉会长,哈米提铁木耳、胡坦、照那斯图和戴庆厦当选为副会长,周庆生为秘书长。

            [查看详细]

            09.26

            天津市语言学会修辞语用分会第二届学会年会在天津南市旅馆街富宫大饭店多功能厅举行。津京两地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从理论上研讨广告传媒语言的现状及对策,为促进广告传媒语言的文明、规范,为净化广告语言,为推动语言文明建设献计出力。这次学术年会的学术报告由天津市修辞语用分会副会长史荣光、高歌东、周荐、伊道恩分别主持。津京两地近20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09.26

            19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在世纪之交召开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目的是:交流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回顾和展望语法研究的进展和趋势,提出语法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领域,推动语法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并以此纪念《马氏文通》问世100周年和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出席这次国际会议的国内代表(包括特邀代表)共61人,如果包括旁听的在内,先后参加会议的人数超过200,其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的。与会者老中青相结合,既有年已古稀的老教授,也有年仅弱冠的研究生,而中年学者占了绝大多数,充分说明前辈学者所开创的现代汉语研究事业后继有人。

            [查看详细]

            09.30

            第三十一届国际汉藏语言与语言学会议(ICSTLL)在瑞典南部大学城隆德市的隆德大学举行,由该校东亚语言系主办。40多位与会者分别来自亚洲、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国际著名的汉藏语专家美国的马提索夫(J. Matisoff),加拿大的蒲立本(E. Pullleyblank),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孙宏开、澳大利亚的布雷德利(D. Bradley),和法国的沙加乐(L. Sagart)、东道主汉森(I. Hansson)等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学者还有在上海师范大学工作或学习的一些国内年轻学者。会议先后举行了三个专题会,分别研讨时体范畴、量词(classifiers)和声调问题。正式会议,全部采用大会报告和讨论的形式。各次会议的讨论范围分别为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文、泰越孟诸语、现代汉语等,涉及的问题有语音与音系、词汇比较及借词问题、使动等形态范畴、语序、谱系的划分与白语等的谱系归属、濒危语种及语言演变等。

            [查看详细]
          • 10月

            10.03

            第十七届词汇与语法比较研讨会在英伦海峡的Guernsey岛召开。会议由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语言资料自动处理实验室(LADL)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英语研究及发展部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43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香港)、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捷克、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10月4日开幕式由英国的A. Renouf和法国(LADL)的C. Leclere主持,M. Gross致辞。提交会议的论文有数十篇,在会议上宣读的共27篇。代表们的发言忠实地反映了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第三阶段的研究状况,主要涉及词项特征的深层加工、句型分类的穷尽梳理、词项形态切分与语义辨识、局部语法与电子词典、词库建设与双语词典工艺自动化等五个方面。总的看来,会议凸显了穷尽性描写原则和形式化手段的结合,尤其是应用于欧洲语言大规模电子词典DELAS/DELAC当中。为此,会议安排了一个下午观看法国(LADL)语料自动描记器系统INTEX的示范。词汇与语法比较研讨会自1981年起每年在欧洲地区举行一次,下一次将于1999年由意大利Bari大学主办,在Salerno举行。

            [查看详细]

            10.07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在昆明举行。共有71位代表到会。收到论文55篇,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时代与中国语文现代化;2.批判错误的语文思潮;3.汉字信息处理技术;4.汉字简化和语文规范;5.普通话与方言;6.字词典的编纂与修订;7.语文教学。按照学会章程,会议期间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名誉会长:周有光、王均;会长:苏培成;秘书长:曹澄方。

            [查看详细]

            10.08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1998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大理召开。来自各地高校、科研单位、出版界的训诂学研究者6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6篇,54位代表报告了论文。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赵振铎、会长李建国、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郭锡良参加了会议。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新雄、蔡信发出席了会议。

            [查看详细]

            10.10

            山西省语言学会第八届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山西太原举行。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31篇。这次会议回顾和总结了山西省语言学会成立20年来语言学工作者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跨世纪的山西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会议选举产生了山西省语言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温端政任名誉会长,山西大学中文系乔全生教授任会长。

            [查看详细]

            10.12

            山西省方言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太原举行。参加大会的有会员代表20余人。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听取和审议上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学会的章程;改选学会的领导机构;交流对今后工作的意见。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文研究》主编沈慧云当选为会长。

            [查看详细]

            10.15

            第七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在洛阳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联合主办。此届研讨会同时为纪念《马氏文通》问世100周年。会议总议题为“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包括两个子议题:国外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外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会议有100余人参加,来自外语界和汉语界,大会和小组会上宣读论文80余篇。会议期间《国外语言学》编辑部举行与会编委工作会议,就1999年正式改刊《当代语言学》事宜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第八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将于2000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

            [查看详细]

            10.20

            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市召开。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出版机构的40多位代表围绕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编写和语文辞书的词性标注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陈原、徐枢、曹先擢等先生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产生了第二届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晁继周任主任委员,王维新、李建国任副主任委员。

            [查看详细]

            10.21

            第八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纪念《马氏文通》问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开封)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近代汉语研究室主办、河南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近7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论文50多篇。

            [查看详细]

            10.23

            福建省语言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泉州市举行。省社科联顾问杨泗德代表省社科联到会祝贺。5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80多名会员代表共提交了50多篇论文进行学术交流。马重奇会长对福建省语言学会成立20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并对学会今后的发展和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查看详细]
          • 11月

            11.06

            湖北省语言学会召开第十届年会,与会代表110人,其中青年学者近半数。提交年会论文80多篇。这届年会也迎来了《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与会代表表示对这部巨著100周岁的庆贺。在大会作学术报告和信息交流的有邢福义、郑远汉、石锓、李芳杰、李崇兴、肖国政、周光庆等。小组发言与讨论热烈而活跃。这次年会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卢卓群任会长,李向农任秘书长,邢福义任学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查看详细]

            11.19

            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吕冀平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到会并讲话。他们回顾了学会成立36年来的历程,勉励大家在世纪之交的语言研究中做出切实的贡献。到会代表50多人。会议论文涉及面较广,其中计算语言等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引起了热烈讨论。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邹韶华任理事长,王大新任秘书长。

            [查看详细]

            11.20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年会(CLTC)在芝加哥(Chicago)举行。参加年会的有来自美国各地从事中文教学的教师专家100多人,中国海峡两岸也都有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查看详细]

            11.24

            广州市商业银行杯第二届全国公务员普通话大赛在广州市举行,大赛由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语委、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语委承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广州市等共34支参赛队参加了比赛。大赛分朗诵比赛、拼音录入汉字比赛、演讲比赛。进入决赛的前6名还要进行知识竞赛。获得此次大赛团体前三名的队是:解放军队、河南队、河北队。第一届全国公务员普通话大赛是1995年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的。此次大赛的整体水平较三年前的首届大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推动全国公务员进一步学好普通话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查看详细]

            11.26

            中国文化与澳门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会议由澳门大学中文学院举办。来自美国,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及澳门的近百名学者、研究人员及大学教师与会并发表论文。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赵元任年谱》(赵元任先生的次女赵新那、女婿黄培云合编)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编者对赵元任先生一生的记录悉心尽力、翔实细致。翻开这本年谱,顺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蜚声中外的语言学巨人成就事业的每一个脚步,也可以充分了解这位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语言学家对中国、对人类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

            [查看详细]

            12.04

            新中国语言学50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社科宾馆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北京语言学界的部分专家和语言研究所各学科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语言研究所所长江蓝生在会议开始作了简短的发言。与会者回顾了新中国语言学成长的历程,分析了各个学科的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文》《方言》《国外语言学》(《当代语言学》)三种杂志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查看详细]

            12.12

            对外汉语短期速成教学研讨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为庆祝短期汉语速成教学开办2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科研处、汉语速成学院、汉语速成教学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地区的近7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杨庆华校长到会并讲话,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崔永华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先后作了重点发言。最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院长杨惠元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查看详细]

            12.18

            方光焘、黄淬伯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1998年是南京大学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方光焘教授(1898—1964)、黄淬伯教授(1899—1970)的百年诞辰。江苏省文联、省作协和南京大学在南大知行楼报告厅隆重集会,深切缅怀二位先生的杰出成就和高尚风范。国内语言学界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方光焘先生和黄淬伯先生的亲属以及生前友好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查看详细]

            12.18

            湖南省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在湘潭召开。会议由湘潭大学、湘潭师范学院、湘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学会顾问王勤教授、吴启主教授,湘潭大学谢伯端副校长,湖南省社科联的领导等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理事长蒋冀骋教授从北京寄来了书面讲话。副理事长钱宗武教授和盛兴华教授主持大会。秘书长储泽祥教授报告了学会工作。

            [查看详细]

            12.28

            首届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语言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语言研究所所长江蓝生,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致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区,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汉语研究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并宣读论文58篇。文章涉及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美国康奈尔大学梅祖麟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平山久雄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王士元教授作了专题报告。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