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5.151.116,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茅盾研究年鉴2018-2019卷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 字数(千字): 536
I S B N
978-7-5203-7491-0
点 击 量
2964
其他卷次
2021 2017 2015
关键词

茅盾

文学

人民文学

文艺

妇女

作品

作家

茅盾全集

小说

现实主义

全集

分类
  • 目录浏览

  • 热门文献

  • 大 事 记

  • 图表荟萃

  • 图 书

  • 最佳论文

2019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1条信息

  • 1月

    0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01

    本月,王嘉良著《理性审视: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茅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查看详细]

    04.03

    2019年4月3日,茅盾手迹入藏无锡博物院。无锡博物院之友首任会长、无锡商汇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银龙向无锡博物院捐赠了两封茅盾的亲笔手札。这两封手札是茅盾写给孙先生老师杨郁的。 茅盾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杨郁1950年被保送到哈尔滨外语学院学习俄文,毕业后到南京师范学院执教“俄译汉”及“汉译俄”课程,研究茅盾译术等。2013年末,杨郁逝世,孙银龙先生从师母手中获得这两封手札,作为留念之物。杨郁在《纪念茅公逝世三周年感言》一文中提到,1962年,他曾就翻译问题致信茅盾请教,对于能否接到茅盾回信则不敢奢望,而茅盾先后给杨郁写了三封回信,让杨郁十分感动与喜悦。后来这三封信全部收录于《茅盾全集》“书信卷”中。遗憾的是,孙银龙在整理杨郁遗物时,只找到其中的两封。 两封茅盾致杨郁书信的时间都在1962年,一封日期是当年的7月8日。在该信中,茅盾肯定了杨郁“从外国的汉学家的译文中学习汉译俄”的方法,建议他可以“集合同好,成一小组,交流经验,促进翻译工作”。另一封信写于当年的10月16日。在这封信里,茅盾在谈及翻译的规律时,表现出对“信达雅”原则的推崇,并认为要做到“信达雅”,关键在于翻译者“把握中外文之程度如何,以及对原著理解力如何”。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一生也曾翻译了诸多作品。在这两封回信里,茅盾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翻译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后人研究茅盾的艺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细]
  • 5月

    05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6月

    06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赵思运、蔺春华主编的《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编撰的“茅盾研究丛书”之一。本年鉴全面整理了2016—2017年间茅盾研究大事记、关于茅盾的重要研究论文、论著,以及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的要目与摘要,为文史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重要资料,以便更好地传承茅盾研究。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经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处实地考察、综合评定,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被命名为“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四家省属基地之一。

    [查看详细]
  • 10月

    10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1月

    11.02

    2019年11月2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承办的2019年茅盾研究峰会暨《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首发式在浙江桐乡召开。贾振勇、王卫平、钟桂松、王嘉良、吴秀明、王三炼、张邦卫、李新荣、王茂涛、俞春放、赵思运、蔺春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在大会致辞中,主办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科特色,强调浙江传媒学院作为在茅盾故乡办学的高校,有义务承担起研究茅盾、传承茅盾的重任。茅盾作品中所蕴含的许多重大命题,持久地存在着,更为全面、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仍需进一步努力。成立四年来,茅盾研究中心中心在赵思运教授带领下,凝聚了一支有实力、有影响、有情怀的研究团队,发表大量研究成果、连续出版年鉴,开展多场学术活动,不断彰显学术活力和社会影响力。2019年,中心被遴选为第九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将以更充沛的活力不断提升研究水平,提高文化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与会专家认为编撰“茅盾研究年鉴”“功德无量”,有以下特色和亮点:一是“不薄名家厚新人”,在收录中既关注名家的成果,也注重新人的研究,将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成果甄别遴选出来;二是信息量大,有学术索引的价值,并且在学术成果的价值认定上有独到的眼光;三是看到了茅盾研究的发展和深化,栏目设定的创新和域外视野的开拓是其一大亮点;四是更趋于完善。也有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多位专家向大会报告了新近茅盾研究的论文成果,其中包括茅盾作品研究、茅盾小说人物形象研究、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研究等,引发热议,尤其是对茅盾与中国革命文化、不同历史语境中的茅盾创作与接受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与会专家对建设“茅盾研究资料数据库”工作提出了设想,在茅盾文化的学院研究与民间研究的互补融通、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大众传播视角与教育维度探索等方面,达成大量共识。 大会还举行了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授牌仪式。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处处长宣读了《关于命名第九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通知》,将省属“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授予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

    [查看详细]

    11.30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教授主持,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江南教授致欢迎辞,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纪念馆馆长蔡震研究员,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分别代表学会致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兆波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蔡震、李斌、钟海波、吕周聚、陈思广、阎浩岗、黄轶、苏永延等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四十余位学者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学者们围绕着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思想、人际交往、文学作品等展开深入讨论,并就如何将学术研究做好、做实、做新等问题提出了诸多见解。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赵思运教授做了学术总结,指出本次会议真正做到了鲁郭茅三军会合,促进了三者的互动研究,避免了学科过度细化的弊端,并针对此次会议体现的学科新动向进行了评议,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刘东方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表达了对所有与会人员由衷的感谢。两天的研讨交流虽短,但成功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深化和拓展的预期目的,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于11月29日晚顺利举办。

    [查看详细]
  • 12月

    1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018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1条信息

    • 1月

      01.01

      本月,钟桂松著作《茅盾:却忆清凉山下路》由黄山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1.16

      茅盾先生手稿案于2018年1月16日,南京市中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 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泰斗级人物,作为《人民文学》的第一任主编,在文学创作之外,其书法造诣亦极其深厚,所流传下来的诸多书信、题词、手稿,书法艺术价值亦被公认。在茅盾先生逝世33年后,他用毛笔书写的近万字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亮相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会,经过44轮竞价,最终拍出了105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成交价的纪录。虽然竞拍人最后并未履约向持有人支付价款,拍卖未能最终成交,但相关新闻却引起了茅盾后人的高度关注。2016年7月,茅盾先生的孙子沈韦宁、沈迈衡和孙女沈丹燕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手稿持有人张晖停止侵害涉案手稿作为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作为文字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并要求两被告在媒体公开道歉、赔偿损失。此案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诉讼,2018年1月16日,南京市中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维持了一审法院对手稿系美术作品的性质认定,以及原告作为继承人享有著作权相关权利、持有人张晖作为手稿所有人的认定,并且维持了一审中判决拍卖公司赔偿10万元的决定。判决还认为,一审中对侵犯手稿美术作品著作权的行为认定不完整,拍卖公司实施了不适当的拍卖行为,侵害了著作权权利人的发表权、复制权、展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据此判决拍卖公司就其涉案侵权行为在《扬子晚报》及其官方网站首页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

      [查看详细]
    • 2月

      02.04

      2018年2月4日,著名茅盾研究专家、现代文学专家丁尔刚在济南山东省中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5岁。丁尔刚先生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届茅盾研究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第四、五、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对我国茅盾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丁尔刚先生著有《丁尔纲新时期文论选择》(中国戏剧出版社)、《新时期文学思潮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鲁迅小说讲话》(四川文艺出版社)、《茅盾评传》(重庆出版社)、《茅盾翰墨人生八十秋》(长江文艺出版社)、《茅盾孔德沚》(中国青年出版社)、《茅盾的艺术世界》(青岛出版社)、《茅盾作品浅论》(青海人民出版社)、《茅盾散文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山东当代作家论》(山东文艺出版社,与人合作,任主编与主要执笔人)。参与主编高校教材两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选讲》(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中、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查看详细]
    • 3月

      03.15

      李霁野致茅盾通信首次被展出。201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上海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英国作家手稿展,这是中英两国政府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的内容之一。备展期间,上海图书馆馆员刘明辉对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建馆至今所藏的8万余件书信和手稿进行了排查和遴选,发现一则李霁野致茅盾通信,未见于二人的全集、书信集和文集等相关文献及学界的研究论述。该信由茅盾哲嗣韦韬于20世纪90年代捐赠上海图书馆,书信正文以黑色墨水的钢笔写于淡黄色空白信纸上,捐赠时附信封一枚,邮票完好,邮戳未显示寄信年份。通过文本细读和内容分析,一宗译坛“悬案”的考证依据和鲜为人知的译坛佳话浮出水面。信始提到的《论文学翻译》应系《谈文学翻译》之笔误。此文最早发表于《苏联文学》1980年第3期,写作时间为“1980年2月25日”。通信全文如下: 茅盾同志: 近拜读大作《论文学翻译》,谈到您曾于卅年代写评《简·爱》一文,我还记得,但不知刊于什么杂志,想找看一下殊不易。您手头如有此文,可否挂号借我一看,看后奉还。如无,可否请您的秘书函告该文在什么杂志何年何期?知您甚忙,身体又不甚好,仍以琐事相烦,敬请原谅。我对您提的某一句译法很感兴趣,我原也是照您的句子译的,别人提议改,我改了。用两种译法对比写一短文,为文坛记一轶事,也有点意思。 敬祝 健好! 李霁野上 十一月十六日

      [查看详细]
    • 4月

      04.28

      4月28日—30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贵州省青年文化学会主办的“中国茅盾研究会青年论坛”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召开。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杨扬,中国茅盾研究会顾问、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吴福辉等全国各地文化学者二十余人应邀参会,齐聚一堂展开学术研讨。抗战时期,茅盾曾来过贵阳,大力支持抗战大后方的文学活动。此次论坛,旨在为茅盾研究学界的新生力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新时代学术文化繁荣。论坛启动后,征集到全国各地茅盾研究者发来的近20篇研究文章。专家围绕“茅盾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茅盾与抗战时期文学”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论坛致敬文学巨匠,对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传递茅盾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查看详细]
    • 5月

      05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6月

      06.09

      6月9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和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茅盾故乡行——中国作家看桐乡”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王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霄明,《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坤,火箭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徐剑,《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程绍武,《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高伟,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省报告文学创委会主任张国云,桐乡市领导潘敏芳、费玉林、徐剑东、陈英,以及来自新疆、辽宁、深圳、浙江等地作家,共150多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查看详细]
    • 7月

      07.07

      7月7日,嘉兴人吴海忠在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会上,以8万元价格拍下茅盾1957年的一封亲笔书信。这是一封茅盾写给读者童焕华的回信,字迹干净工整,言语诚恳谦逊,字里行间无不体现茅盾对这名素昧平生的读者意见的重视。亲笔信函全文如下: 焕华同志: 来信读悉。您对于《秋收》所提的意见很好,我很感谢。吃南瓜、芋艿等,是失于细考,曾有人来信提过,将来小说再版时当改正。至于篇中所说老通宝种的,是晚稻。那时,一般都以晚稻为主,但您所指出的时节问题仍然值得考虑,我将在再版时修改。总之,我很感谢您的意见。生活细节的描写,最易弄错。以上等等,足见我在这方面是不够熟悉的。匆此奉复,顺颂健康。

      [查看详细]

      07.12

      7月12日,著名茅盾研究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深教授朱德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12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逝世,享年85岁。朱德发先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至今。曾任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省茅盾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著述有《五四文学初探》《中国五四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等。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本月,阎浩岗著作《茅盾丁玲小说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细]

      09.01

      本月,嘉兴名人故事系列连环画之《文学巨匠茅盾》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绘图:邵家声,编文:夏春锦。

      [查看详细]

      09.17

      2018年9月17日,“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启夏苑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各地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论坛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教授主持。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赵京华教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研究员、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一致认为此次论坛首次将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和茅盾研究三个学术领域并置于同一场域,是学术会议形式上很好的创新,同时也为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

      [查看详细]
    • 10月

      10.01

      中国茅盾研究会编选、钱振纲主编的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刊《茅盾研究》第14辑《新世纪茅盾研究论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21世纪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茅盾研究在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趋势。

      [查看详细]

      10.01

      中国茅盾研究会编选、杨扬主编的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刊《茅盾研究》第15辑《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论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茅盾抵沪百周年纪念暨第十届茅盾全国研究会年会”于2016年在华东师大举行,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由中国茅盾研究会整理编辑成册。

      [查看详细]

      10.20

      2018年10月20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茅盾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学校召开,会议主题为“茅盾研究的历史与变革”。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原现代文学馆馆长、原茅盾研究会会长吴福辉教授出席并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贾振勇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会议组织了两组大会发言。第一组大会发言由吴福辉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王卫平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联芬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玲教授、西南大学李永东教授分别发言,广西师范大学刘铁群教授作点评。他们分别从“茅盾与中国百年儿童文学的演进”“茅盾研究的历史与沿革”“茅盾与女性问题”“茅盾与重庆的书写”等角度展开论述,刘铁群教授作点评。第二组大会发言由刘永丽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黄轶教授、深圳大学谢晓霞教授、南京晓庄学院杨迎平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张元珂副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钟海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雷超博士分别发言,讨论了“茅盾的人际交往”“茅盾与南社”“茅盾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茅盾的编辑活动”等话题。阎浩刚教授做点评。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人员还就茅盾研究的相关问题分成两组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茅盾史料的发掘与钩沉”“茅盾作品的再解读”“茅盾作品的社会文化史考察”等方面展开讨论,精彩观点频出,气氛热烈。 会议闭幕式由重庆师范大学凌孟华教授主持。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作了闭幕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所涉茅盾研究话题的深度与广度,认为此次会议在茅盾史料的挖掘与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均有重大收获。

      [查看详细]
    • 11月

      1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2月

      12.07

      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副主任蔺春华教授主持的《茅盾年谱新编》获批2018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018年12月7日,《茅盾年谱新编》项目举行开题报告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著名茅盾研究专家钟桂松先生,浙江理工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改玲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学科与研究生处长张邦卫教授出席报告会,会议由茅盾研究中心主任赵思运教授主持。此外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上海经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主题讲座,主讲嘉宾:杨扬教授。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