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48.108.24,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茅盾研究年鉴2020-2021卷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 字数(千字): 575
I S B N
978-7-5227-1799-9
点 击 量
54
其他卷次
2019 2017 2015
关键词

文学

茅盾

作品

小说

人民文学

作家

茅盾全集

文艺

译文

读者

现代文学

分类
  • 目录浏览

  • 热门文献

  • 大 事 记

  • 图 书

  • 最佳论文

2021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1条信息

  • 1月

    01.15

    1月15日,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同志于加拿大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吴福辉同志1939年12月9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师从王瑶先生。从1981年起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工作。吴福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茅盾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现代病态知识社会的机智讽刺》、《大陆文学的京海冲突构造》、《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等。 中国茅盾研究会在唁电中表示,吴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与建构,海派等文学流派的开拓与发掘,茅盾、沙汀等作家的研究与提升等诸多方面建功甚伟。吴先生不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者和重要组织者,也是中国茅盾研究的领军人物与资深学者,他的去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茅盾研究界的重大损失。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01

    3月,茅盾著、钟桂松改编、吴浩然绘《霜叶红似二月花》《虹》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32开本。这是继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春蚕》(茅盾著、钟桂松改编、吴浩然绘)之后的又一次以漫画形式进行茅盾传播的有益尝试。

    [查看详细]

    03.01

    3月,李友云著《百年巨匠·茅盾》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博采众长,图文并茂,在结合大量前人研究著作和回忆录等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史料,将茅盾一生的行迹履历与他的文学创作和革命活动相结合,将茅盾一家的光辉事迹和他个人的奋斗历程做了详细介绍。

    [查看详细]

    03.27

    3月27日是茅盾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下午,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左联纪念馆主办的纪念茅盾逝世四十周年座谈会在左联会址左联纪念馆召开。 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研究馆员黄显功,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文贵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鸿召,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剑龙,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符杰祥,左联会址纪念馆馆长何瑛等专家学者,以及茅盾的亲属孔海珠,左联盟员周文之女周七康等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人员围绕“茅盾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左翼文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追忆茅盾同志的爱国情操和文学成就。 茅盾先生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的笔名“茅盾”是在上海虹口景云里诞生的,并由此走向中国文坛。1930年5月,茅盾由日本回来后加入左联,于1931年和1933年两次出任左联秘书处书记,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秋收》等大批左翼文学作品,对左联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详细]

    03.27

    3月27日上午,“致敬文学巨匠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在浙江省桐乡市茅盾纪念馆举行,并举行了学生志愿者聘任仪式。 活动现场,桐乡市乌镇中学学子带来精心改编的《可爱的故乡》朗诵,共同回顾茅盾在革命和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感悟茅盾著作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情怀。2021年2月,来自乌镇中学的18名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担任志愿讲解员。现场,9名学生正式被聘任为茅盾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共同传播、弘扬茅盾的文学成就和革命精神。随后,馆方向乌镇中学赠送了两套《文课墨迹》和一批《乌镇·茅盾》丛书。桐乡县文化馆原摄影干部李渭钫还为大家深情讲述序厅中的《西江月·故乡新貌》两首词的由来。

    [查看详细]
  • 4月

    04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5月

    05.01

    5月,北塔著《“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关于茅盾书信研究的第一部专著,系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茅盾书信研究”的结项成果。中国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钟桂松在序中说:“北塔先生的《“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是一部研究十分扎实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以它别具一格的选题和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的解读,填补了茅盾研究的空白,是茅盾研究史上有学术高度,有历史厚度,有根有据,可读可赏的著作。”

    [查看详细]

    05.01

    5月,赵思运、蔺春华主编的《茅盾研究年鉴2018—2019》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茅盾研究年鉴(2018—2019)》系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袂主持的大型系列文献之一。该年鉴全面呈现了茅盾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凸显出最活跃的茅盾研究队伍的弘毅身影,精心遴选出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论文,以及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的要目索引,梳理了2018—2019年茅盾研究大事记,为文史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重要资料,以便更好地传承茅盾精神。

    [查看详细]

    05.01

    5月,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刊《茅盾研究》第16辑《经典作家的方方面面》、第17辑《经典形成的历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标志着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刊连续出版走向常态化,加强了学术成果的交流,凝聚了学会力量。会刊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

    [查看详细]
  • 6月

    06.01

    6月,桐乡市档案馆编《茅盾手迹——我走过的道路(1896—1926)》(全三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宣纸,线装,12K。 这是茅盾回忆录手稿首次出版面世。桐乡市档案馆馆藏的茅盾回忆录手稿,连同其他1000余件珍贵茅盾档案,是由茅盾儿子韦韬于2007年捐赠的。茅盾回忆录手稿,是茅盾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写作的初稿。这些整理的手稿,是茅盾回忆录整体中的有机部分,其中还有茅盾在韦韬、陈小曼根据茅盾口述录音和查找资料以后整理的手稿,弥足珍贵。茅盾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从幼年开始,至一九四八年冬,共36章。此次出版的《我走过的道路》手稿,为手稿的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二六年部分,自第一章《我的家庭与亲人》至第十一章《中山舰事件前后》,分上、中、下三册整理出版。为展现手稿本来的面貌,手稿全部采用原大印刷。桐乡市档案馆还请钟桂松先生写了《茅盾回忆录诞生记》一文,作为书中序言。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7月,李标晶主编的《茅盾年谱》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系列作品之一种。《茅盾年谱》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对茅盾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反映其文学思想及影响力。该书共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家世简表、谱主照片等有关材料;第二部分为年谱正文和少量插图,图片配发在正文相应部位,以便形成文图互证;第三部分为谱主的后世影响,主要包括正文未及的谱主身份、价值的确切定位及相关悼念、纪念活动以及谱主的全集出版、著作外译、谱主研究会的成立、重要研究成果等,均予以择要展示。

    [查看详细]

    07.10

    7月10日,纪念茅盾先生逝世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乌镇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茅盾研究专家100余人共襄学术盛会,赓续茅盾文脉,传承经典文化。大会由中国茅盾研究会、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协办,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承办。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杨荣耀,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副校长杨扬,桐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剑东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主持。 杨扬回顾了近年中国茅盾研究会的工作情况。自2016年以来,研究会共出版四辑会刊《茅盾研究》,发表数百篇关于茅盾研究的最新成果。此外,中国茅研会在桐乡、重庆、贵阳、青岛、桂林等地举办过多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产生了广泛影响,培养了大批年轻学者,成果和活动被《文艺报》《文学报》等重要媒体报道。 孔海珠、钟桂松、王嘉良、陈福康、杨剑龙、耿传明等知名学者分别以“近半个世纪前的访谈——乡里乡亲点滴谈茅盾”“茅盾在拨乱反正时期的历史贡献”“我的茅盾研究之路与思考”“茅盾对郑振铎的评价”“茅盾访问苏联的媒体视阈”“茅盾小说中的他者叙事”为题目做了大会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主持,《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叶祝弟做了精彩的学术评议。 下午的3个论坛围绕着“茅盾左翼思想与红色文化遗产研究”“茅盾的经典化建构与反思”“茅盾与江南文化元素研究”“茅盾世界影响力研究”“茅盾研究中的史料与文献整理”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王卫平、贾振勇、北塔、方维保、吕周聚、闫浩岗、余连祥、赵思运、蔺春华、刘永丽、欧家斤、叶炜、巫小黎、朱军、张连义、袁红涛、董卉川等50多位学者展开了学术论剑。分论坛汇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贾振勇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保、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浩岗、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徐晓红分别作为分论坛代表做了交流汇报。最后,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进行会议总结。

    [查看详细]

    07.10

    7月10日晚,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诗人北塔做客云直播系列讲座“桐乡记忆”第15期,讲述自己的最新成果《“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 茅盾书信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历史信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茅盾研究、中国现代出版研究、现代翻译研究等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北塔的新著《“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便是茅盾书信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该书选取了茅盾与蔡元培、钱钟书、巴金、俞平伯、赵朴初、施蛰存等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的通信,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和文化解读。云直播系列讲座“桐乡记忆”由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桐乡市市图书馆、梧桐阅社承办。

    [查看详细]

    07.11

    7月始,举办纪念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手迹展巡展。 茅盾先生是中国历史最深切的见证者、参与者、书写者之一。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手迹,这些手迹成为我们国家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赓续茅盾文脉,传承茅盾遗产,中国茅盾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传媒学院、桐乡市档案馆主办了纪念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手迹展巡展。7月11日上午,茅盾先生手迹展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图书馆举办。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中国现当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分别致辞。在开幕式上,举行了桐乡市档案馆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茅盾手迹——我走过的道路(部分)》首发仪式。 纪念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手迹展巡展先后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2021年7月11日至9月28日)、苏州市吴江区(2021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馆(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举行,由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图书馆,吴江区南社研究会和盛泽镇社会事业局先后分别承办。

    [查看详细]

    07.30

    7月30日,“最美的一课”纪念茅盾125周年诞辰公开课活动在浙江省桐乡市茅盾纪念馆成功举办。 2021年是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也是建党100周年,在茅盾先生的故乡——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市乌镇镇,小提琴演奏、朗诵表演、知识问答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经典文化的魅力,收获了一趟不一样的暑假体验。 活动当天,孩子们和青年小提琴演奏家肖航辰、浙江广电主持人超超共同带来了精彩的小提琴演奏和朗诵表演。行云流水般的琴技吸引了观众驻足欣赏,而由小朋友们带来的改编自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的朗诵表演,更是为小提琴演奏带来了升华。互动问答环节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与茅盾先生生平事迹等有关的各类提问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他们踊跃参与趣味竞猜互动,答题成功的小朋友还获得了非常有学习和纪念价值的互动小礼品。活动还设置了“隔空寄语”环节,孩子们纷纷在现场发放的信纸上,或写下想对茅盾先生说的话语,或是分享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心折好后投入收信箱,完成了具有课堂仪式感的一幕。 在活动的最后,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参与公开课的学生颁发活动证书。同学们通过这次公开课活动,深入了解“文学巨匠”生活化的一面,茅盾一生的成长、奋斗历程折射出中国革命征程的艰难、困苦和取得成功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活动由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桐乡市茅盾纪念馆和浙江旅游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活动采用了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空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全网累计获得超过20万次点击播放量。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0月

    10.18

    10月18日,《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5期(总第74期)在上海出版。该期设置了“茅盾诞辰一百廿五周年纪念”专栏,发表了《大萧条与茅盾的江南书写》(刘春勇)、《“大众化”实践、〈讲话〉南渐及文艺制度设想——新见茅盾佚文〈文艺工作的现实性,计划性,和组织性〉校读》(刘锐)、《向外介绍中国现代小说进展:茅盾英文佚文考述》(黄芳、庄舒雯)、《论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的茅盾眉批本——兼及“十七年”时期茅盾眉批实践的价值及意义》(张元珂)、《茅盾1979年访谈视频的镜头内外》(王士杰)等5篇文章。

    [查看详细]
  • 11月

    1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2月

    12.14

    12月14—17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茅盾的现实主义精神再度引起关注。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引用了茅盾的一段话。茅盾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我们这转变中的社会,非得认真研究过社会科学的人每每不能把它分析得正确。”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作为第十次作代会上海代表团代表,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发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扬教授指出,这段话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对自己创作经验的一个清晰的表述。这一经验,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开展文艺创作,依然有积极意义。这意义最基本的精神特征,就是文学艺术家要将创作经验与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用理论来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思想形态的东西。

    [查看详细]

    12.25

    12月25日,叶子铭、沈卫威合著的《茅盾传》内部印行,以作纪念和学术交流使用。全书共13章,后附沈卫威的纪念文章《纪念我的老师》、叶子铭先生的夫人汤淑敏女士撰写的《后记》。该书大约在1989年2月动笔,1990年四五月间由沈卫威写出初稿,叶子铭进行修改,停止修改的时间应该是1990年年底或1991年年初。据《后记》介绍,汤淑敏女士在2021年6月,先后发现叶子铭与弟子沈卫威合著的《茅盾传》旧稿约3章、全部修改稿(中间有缺页)及打印好的校样,共12章。沈卫威补写了第十三章。最后附了该书的叶子铭手迹影印。

    [查看详细]

    12.25

    12月25日,中国茅盾研究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 25日,中国茅盾研究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协办,主会场设于华东师范大学。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行业的会员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李晓东、一级主任科员饶秋晔参会。全体参会代表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国茅盾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茅盾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茅盾研究会章程》。 大会审议并表决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建议人选名单。经问卷星匿名投票,大会选举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担任会长,贺仲明、贾振勇、李永东、李跃力、文贵良、杨联芬、赵思运7名理事担任副会长,文贵良兼任秘书长,刘铁群、刘永丽、吕周聚、谢晓霞、阎浩岗、俞敏华等14位理事担任常务理事,钟海波、陈思广等48位会员担任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查看详细]
  • 2020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1条信息

    • 1月

      0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5月

      05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6月

      06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7月

      07.01

      7月,茅盾研究年鉴编辑部、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联合发起“茅盾研究年度学者、茅盾研究年度新锐学者”(2018—2019)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茅盾研究年度学者:杨扬、李永东;茅盾研究年度新锐学者:妥佳宁、雷超、田丰。

      [查看详细]
    • 8月

      08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9月

      09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0月

      10.01

      10月,周娇燕著《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丛书之一,以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英语世界茅盾作品的译介、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评介从西方文化的视域解读茅盾及其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情况,以期能为国内的茅盾研究乃至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查看详细]
    • 11月

      11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12月

      12.12

      12月12日,中国茅盾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在广西桂林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 会议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海波,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副校长杨扬,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浩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桂学研究院院长黄伟林主持。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桂林是茅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现今在山水甲天下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举办该届年会,这将在茅盾研究会的历史中留下值得珍视的册页。 开幕式后,杨扬会长向大会通报了研究会年度财务情况和增补研究会理事的事宜。 会议组织了两组大会主题发言。第一组大会发言由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赵思运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学勇教授、西南大学文学院李永东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刘铁群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学振教授等分别就“茅盾‘鲁迅研究’的影响及批评史价值”“茅盾抗战书写的移步换形”“茅盾旅桂期间短篇小说的史料问题”“茅盾与抗战文学的内迁书写”等作主题发言,青岛大学文学院吕周聚教授进行了评议。第二组大会发言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樊星教授主持。赵思运教授、吕周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军博士、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董卉川博士后等分别就“关于茅盾日记中的两则电影批评”“《子夜》的空间叙事模式”“茅盾、胡适、李长之论五四”“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等作主题发言,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光明教授进行了评议。 会议期间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了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茅盾与桂林抗战文学”“茅盾与左翼文学”“茅盾作品新读与版本考辨”“茅盾研究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的进展与变化”“茅盾研究的再估价”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所涌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角度等得到了不少与会专家的肯定。 会议闭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刘铁群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樊星教授、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刘骥鹏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陈啸教授、郑州师范学院尹诗副教授等代表两个小组分别介绍了分组讨论情况。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作了年会总结。他高度评价了该届年会在会议组织和学术研讨中的新收获。他指出,此次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举行,这是茅盾研究史上第一次,也是新形势下出现的研究新状态。该届年会出现了年轻学者踊跃参与、研究论题颇有新见、学术含量更具深广度的好气象。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值得而且应该不断被研究,这也是茅盾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经典的长久生命力所在。学术研究无止境,他希望学界同仁持续努力,加强交流,携手同心共同推进新时代的茅盾研究。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