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3.139.70.13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哲学年鉴1984卷

 

出版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4-07 字数(千字): 751
I S S N
2197·1001
点 击 量
226584
其他卷次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3 1982
关键词

哲学

学报

马克思

哲学思想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史

认识论

辩证法

社会科学

分类
  • 目录浏览

  • 热门文献

  • 会议活动

  • 大 事 记

  • 图表荟萃

  • 图 书

  • 人 物

  • 最佳论文

1983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27条信息

  • 1月

    01.19

    ▲1983年1月19日~7月20日 根据武汉大学和法国教育部文化交流协定,武汉大学哲学系陈修斋教授访问法国。在访问期间,他主要了解了法国哲学界的情况,特别是关于莱布尼茨哲学的研究情况。他还访问了法国高等师范哲学系负责人德雷达,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主任魏特林教授、贝拉伐尔教授,及《哲学文库》杂志主编雷尼埃、法国哲学会主席波亚底埃教授。

    [查看详细]
  • 2月

    02.01

    ▲1983年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专家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亚太地区十二个国家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和国际哲学协会都派了观察员。邢贲思在会上作了中国哲学界的现状的发言。

    [查看详细]
  • 3月

    03.29

    ▲1983年3月29日~4月18日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长、美学家西田秀穗教授来我国访问。西田教授对美学,特别是康德的美学理论进行过多年研究,特别对抽象派先驱人物康定斯基有较深的研究。4月1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康德的美学观点》和《抽象画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和作品》为题的讲演,着重介绍并分析了康定斯基的绘画。他还访问了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并讲了抽象画的形成。随后,访问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艺术学院、东北工学院等,与有关学者进行了座谈,介绍了日本美学界的现状和美学教育情况,并接受《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的访问。他对我国近年来重视对美学的研究和陆续出版的有关美学著作感到高兴。他回国后利用我们赠予他的《美学通讯》、《中国哲学年鉴》等资料,在日本的《美学》杂志(1983年秋季号)上报道我国美学界近年的动态和讨论的问题。他希望中国的美学学者把中国的《画论》等美学著作译成外文,把更多的西方现代主要美学家的著作译成中文。西田对我国目前的美学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他认为,我国美学工作者偏重于本质论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结合具体艺术部门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显得不够。

    [查看详细]
  • 4月

    04.06

    ▲1983年4月6~20日 武汉大学哲学系江天骥教授应邀访问南斯拉夫。在杜布若威克(Dubrovik)大学联合研究生中心他参加讲授“科学哲学”课程,题目是“科学合理、形式的还是非形式的?”参加讲授这一课程的还有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挪威、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哲学专家。该课程的主持人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牛顿-史密斯博士。讲课结束后,又应邀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研究所作了“关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学术报告。

    [查看详细]

    04.08

    ▲1983年4月8日~10月24日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汤一介应哈佛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去美国讲学研究,讲学题目是《道教史专题》,并应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邀请作了同一题目的讲演。

    [查看详细]
  • 5月

    05.05

    ▲1983年5月5日~7月9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密执安大学互换学者协议,该校哲学系教授孟旦(D.J.Munro)应哲学研究所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研究。他的研究课题是:程朱关于宇宙、人性、心和修养工夫的理论中用以铨释的各项比喻。孟旦教授这次来华主要研究的内容有:①关于宇宙的理论,如水流、树木、家族等;②关于心、性、光明、镜、种子等;③关于修身工夫、体、饮食、服药等。在京期间他访问了北京大学的张岱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石峻教授、杨宪邦副教授、张立文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礼瑞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

    [查看详细]
  • 6月

    06.05

    ▲1983年6月5~22日 武汉大学哲学系江天骥教授应邀访问美国。访美期间他参加了1983年6月5~8日举行的“哲学与心理学学会”第九届年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看法”的学术报告。会后,江天骥教授分别访问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单位,并同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库恩、柯恩、丹尼尔、史蒂奇和戈罗维茨等进行了座谈。

    [查看详细]

    06.10

    ▲1983年6月10~25日 美国费城毕玛学院美籍学者黄秀玑应邀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讲学。他作了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西方哲学有两大传统:(1)希腊传统,以人、自然物为中心,强调理性;(2)犹太传统,以神、超自然物为中心,突出信仰。这两大传统贯穿于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整个西方哲学史中。他着重介绍了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和近现代的笛卡儿、休谟、康德和杜威的哲学思想。听讲的有复旦大学哲学系师生、在沪的部分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约150人。此外,黄秀玑教授还同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教研室的部分教师、研究生进行了座谈,就东西方哲学比较、哲学史方法论以及对康德哲学的评价等问题交换了看法,还相互介绍了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和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近况。

    [查看详细]

    06.17

    ▲1983年6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讨论卡尔·雅斯贝斯哲学思想的圆桌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20多位学者。

    [查看详细]

    06.20

    ▲1983年6月20日~7月2日 英国学士院院士、国际科联所属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前秘书长、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会长、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的乔纳森·科恩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浙江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邀请,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讲学。他作了题为《计算隐喻和人类理性》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西方科学哲学家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探索人脑思维结构的工作。他指出:科学哲学由两部分组成即科学方法论以及各门科学的哲学,如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由于物理学已经发展成熟,哲学主要是在象心理学那样的学科中起作用。他用具体例子表明,科学哲学家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澄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指出他们思考问题时的片面性。他分析了统计推理(归纳推理的一种形式)的一个实例,表明心理学家的下述观点是错误的:即认为人类思维结构对于统计推理来说是有缺陷的;只有学习了数学、逻辑之后,人们才能避免在这类推理中犯错误。他主张,数学上的统计方法和概率理论不能代替人类思维结构中的统计推理模式。 在《弗兰西斯·培根和现代科学哲学的起源》的讲演中,他谈了科学哲学的一般问题。他认为,培根当被看成是科学哲学的奠基人。他介绍了培根的主要观点,着重批判了波普尔对培根观点的歪曲。他认为,培根的功绩在于他发展了有关科学的系统理论,改变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的分歧:培根主张,科学进步需要各种不同的人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而亚里士多德主张,科学仅仅是少数权威者的思维活动;培根认为科学是为了发现知识,造福人类,而亚里士多德学派则认为,科学是一种好奇活动,是为了满足研究者个人的目的而进行的。他认为,波普尔的观点较多地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与培根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真理,而是为了获得自然律,用以改造自然,所以他用近律性这个概念代替波普尔的逼真性这个概念。 科恩在报告中还论述了科学探索的性质,科学进步的方式。同时提出培根的科学哲学有四个弱点:①科学可以从完全是新的起点开始,不必依赖先前的知识和假说;②科学能达到最终的确定性;③看到简单的因果关系,看不到需要应用假说演绎法来确定的潜在的原因;④不知道用何种函项表示证据对理论的支持程度。

    [查看详细]

    06.21

    ▲1983年6月21~2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巫白慧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处主办的、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Kingston)举行的《科学与社会关系中的变化的比较哲学研究》讨论会。应邀参加讨论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共29人。与会者向会议提供了11篇论文:1.《现代科学与各民族间的共有》(法国);2.《社会科学组织化及其社会与政治的意义》(美国);3.《科学与社会,希腊经验所提出的问题》(英国);4.《文化实践与新的科学知识的出现》(法国);5.《现代科学向日本移植史》(日本);6.《科学:我们之间的陌生者》(塞内加尔);7.《科学传统的文化与哲学的根源》(印度);8.《科学与玛雅文明的发现》(法国);9.《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古代传统科学的影响》(中国);10.《科学革命与哲学变化》(加拿大);11.《发展中的科学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苏联)。6月21日上午,出席开幕式的除27名代表外,还有牙买加政府有关官员和各国驻牙买加外交使团代表。

    [查看详细]
  • 7月

    07.09

    ▲1983年7月9日~8月22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人文科学院的学术交流协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东方研究系凯利博士(D.A.Kelly),应哲学研究所邀请来华访问。凯利于1982年在悉尼大学获得哲学博士。他的学术领域是①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②中国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思想与西方的相互影响;③中国现代社会科学与国外学术交流的潜力。他这次来华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思想与西方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尼采对鲁迅、茅盾和李石岑的影响,并查阅有关李石岑的资料,为完成他的《诚实和意愿》一书提供材料。

    [查看详细]
  • 8月

    08.15

    ▲1983年8月15~1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叶秀山赴加拿大渥太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会议。会议讨论的题目为:“跨文化的普遍性”(Transcultural Universals)。参加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巴西、印度、日本、阿根廷、科威特、智利、秘鲁、加纳、塞内加尔、黎巴嫩等国的学者共26人。大多数为哲学教授,也有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化学等方面的专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哲学教授奥德(J.Audet)为会议主席。会议主要讨论各种文化共同汇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别是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包括人权、道德等观念的同异。会议讨论的问题学术性很强,涉及面也很广,除哲学外,还有人类学、社会学、一般文化史等问题,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17篇。

    [查看详细]

    08.18

    ▲1983年8月18日~9月9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思想客座教授陈荣捷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来华访问。他这次来华主要考察有关朱熹活动的遗址。在华期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部分哲学史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在湖南长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了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湖南师院、湖南社科院等单位的研究朱熹的专业工作者十余人。在访问江西南昌时,由江西省社科院举办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大专院校的哲学史工作者三十多人。最后他还访问了福建厦门大学哲学系,并作了题为“西方研究朱熹思想的进展和展望”的学术报告,会后举行了座谈。参加报告和座谈的有哲学系师生和历史系的部分教师二十余人。陈荣捷在几次座谈和报告中,主要介绍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研究朱熹思想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他本人的主要学术活动。他说,西方最初是研究先秦哲学,以后发现,要真正理解先秦哲学和中国哲学,就必须研究宋明理学,而研究宋明理学就不得不研究朱熹。

    [查看详细]

    08.21

    ▲1983年8月21~27日 应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柯希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参加了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代表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为团长、哲学所所长邢贲思、研究员周礼全、副研究员涂纪亮和助理研究员李幼蒸五人组成。 世界哲学大会由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办,每五年举行一次,是哲学界最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参加本届大会的共约2,500人,来自60多个国家,有不少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加拿大和美国参加会议的人数最多,各约400人,苏联代表团21人,保加利亚18人,日本26人,印度17人,尼日利亚13人等。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哲学和文化”,会议期间共举行了4次大会和19个会来讨论这个主题。此外,还举行了一百多个大、中、小型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包括逻辑和方法论,知识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哲学人本学、形而上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以及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学科的问题,还讨论了东方哲学和非洲思想。对成年人和儿童的哲学教学,也专门组织会议讨论。提交大会的论文约有500篇,其中,关于“哲学和文化”这个主题的有166篇,其余是关于各个专门学科的,其中以伦理学最多(33篇),其次是知识论(24篇)、美学(23篇)、科学哲学(17篇)等等。 我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世界哲学大会的活动,深受大会组织委员会和与会者的重视。在闭幕式上,在加拿大总督致词之后,大会执行主席即邀请中国代表团团长汝信致词。汝信作了十多分钟的发言,强调中国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视,表明了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和对世界哲学大会的期望,这个发言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兼本届大会主席第默专诚邀请汝信和邢贲思同志到他的办公室会见,本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柯希还在他的住所特别举行酒会热情招待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法国电台和加拿大电台都派出记者采访了中国代表团。 国际哲学联合会负责人第默和柯希都一再表示,中国是世界大国之一,中国哲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巨大的影响,世界哲学大会如果没有中国哲学家参加,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世界哲学大会。中国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哲学大会,这次通过多方了解,对世界哲学大会的组织情况与活动方式,国际哲学界目前关心什么问题,讨论什么问题,有哪些基本倾向等等,有了一定了解。

    [查看详细]
  • 9月

    09.05

    ▲1983年9月5日~12月8日 根据中美高级学者交流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查汝强去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期间,他访问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匹兹堡大学、乔治城大学、马里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23所大学和研究所。他应邀在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和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作了题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成就的本体论意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学术报告,在马里兰大学、乔治城大学的哲学系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亚洲研究中心作了题为《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与逻辑的关系》的学术报告。他与近百名教授、研究生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谈话,其中较著名的有托马斯、库恩、罗伯特、柯恩、欧文·希勃特(E.Hiebert)、杰拉尔德·霍尔顿(G.Holton)、德克·斯特鲁克(D.Struik)、瓦托夫斯基(M.W.Wartofsky)、厄内斯特·内格尔(E.Nagel)、哈里·胡尔夫(H.Woolf)、达德利·夏佩尔(D.Shapere)、阿道夫·格伦鲍(A.Grünbaum)、威尔弗里德·塞拉斯(W.Sellars)等。查汝强在访美期间,着重了解了美国科学哲学研究的一般趋向,并就电子计算机的社会影响问题和一些学者交换了意见。

    [查看详细]

    09.06

    ▲1983年9月6日 奥中友协访华团成员联邦德国乌维·格尔贝尔博士、奥地利的埃尔娜·特拉克斯勒、奥地利卢多夫·魏勒尔教授、瑞士简一路易斯·罗伊巴教授、瑞典雅尔·海姆贝格教授、联邦德国瓦尔德马尔·莫林斯基博士、弗兰茨·福格尔教授、弗兰茨·奥拉七位伦理学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伦理学研究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双方就伦理学研究状况,研究课题,组织机构以及与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交换了意见。他们对中国伦理学研究状况很感兴趣。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著作。总的来说,他们的研究特点是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他们研究经济秩序、经济政策的制定与道德的关系,研究不同宗教、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如何共同生活、和谐相处,希望找出一个模式来。他们从人的思想来研究人为什么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如何防止这些行为,以及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他们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如试管婴儿、人工受精、环境污染等也进行了研究。双方对经济问题所涉及的道德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单纯追求利润而损害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此外,还谈及青少年犯罪以及人工流产问题。

    [查看详细]

    09.15

    ▲1983年9月15日~10月4日 应日中友好国民协议会和公明党的邀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任团长、中日友好协会理事肖棣华任秘书长的中日友好学者(第五次)访日代表团,一行12人(其中有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齐一和林利)。代表团这次访问了东京、名古屋、福冈、大阪、京都、奈良、神户等城市,并与部分当地的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在东京进行学术交流的第一天,汝信作了《中国社会科学和现代化的关系》的报告,主要讲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继承民族文化思想遗产等问题。其余以座谈讨论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分为哲学、历史和经济组。在哲学、历史组上,分别介绍了中日两国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现状。

    [查看详细]

    09.20

    ▲1983年9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明与在华访问的法国东方文化语言学院教授德斯珀女士,就我国的道引,气功和道教的关系,进行了学术座谈。她认为,中国道引作为养生学和医学内容之一,起源甚早。道教成立后,继续发展,有关这方面的道教著作含有神秘主义的成分,也有某些合理的因素。不少著名道教学者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精通医学,对道引、行气亦很重视。他们还从《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成书先后问题谈到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认为一些论道引、行气的书籍既然与中国道教史有关,也与古代养生学医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批判的总结,必能取得新的成果。德斯珀教授正在搜集有关资料,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她还说,外国有人怀疑葛洪的《抱朴子》和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是伪书,经过彼此交换意见,认为这些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查看详细]

    09.21

    ▲1983年9月21日~10月6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大学哲学系教授盖尔哈特·施密特博士,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的邀请,前来我国讲学。他的讲座内容主要有:一、黑格尔客观精神哲学中的国家的历史性;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三、弗里德里希·尼采——马克思的对立面;四、卢卡奇;五、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等等。 在讲座之后,还举行了三次小型座谈会,就有关专业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后施密特教授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并赠送了他的专著:《黑格尔在纽伦堡》和《主观性与存在》。参加这次学术讲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哲学系、科学社会主义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列主义研究所以及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室等单位的部分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

    [查看详细]

    09.26

    ▲1983年9月26日~11月4日 根据中美文化交流协议,美国伊利诺斯州桑格蒙州立大学哲学教授赛尔博士来我国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讲学。 爱德华·赛尔(E.Cell)最早研究宗教哲学,以后研究人的哲学。他的学术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在桑格蒙州立大学他讲授过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正义、人生、道德、政治学、逻辑学、宗教哲学等课程。 赛尔教授在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介绍了西方对人及人的本质的研究情况。他认为,西方对人及人的本质的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自然科学方面即生物学、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第二层次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第三层次是从哲学和文艺角度进行的研究。赛尔主要介绍了后两个层次的情况。首先,他简单地回顾了西方对人的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观点的发展过程(即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世纪时期)。然后,他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人道主义和行为主义对人的看法的传统观点,并介绍了人道主义代表人物罗勒梅(Rollo May)、卡尔·罗杰尔(C.Rogers),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那(B.F.Skinner)的主要观点。还介绍了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内容及主要代表人物萨特、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他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分别同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比较,把罗杰·斯奈和弗洛伊德进行了比较。

    [查看详细]
  • 10月

    10.03

    ▲1983年10月3~24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学术交流协议,瑞典隆德大学艺术史教授尼尔松(S.A.Nilsson)来华访问两周。他这次来华主要是了解我国具有传统风格的现代美学研究情况、现代美学的传统以及绘画艺术和书法方面的传统艺术在当今的应用程度。在京期间,他曾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人员就以上问题进行了交流。此后,还访问了南京、上海、杭州并与南京艺术学院的部分教师进行座谈,在访问上海期间还与上海美术家协会的美学工作者进行座谈。

    [查看详细]

    10.07

    ▲1983年10月7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中印两国互赠图书资料的仪式。印度驻华大使文卡特斯兰先生代表印度政府赠送哲学研究所一批有关印度古代哲学的图书资料,共77册。这批图书资料中,有四陀吠本集、《百道梵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衔那》、《摩奴法典》、六派哲学经典等梵文校订本,都是珍贵的印度贲典。此外,还有一部现代印度哲学名著《神圣的生活》,是著名哲学家奥罗宾多(1872~1950)的代表作。为了答谢印度朋友的盛情,哲学所副所长刘树勋代表哲学所回赠了一批中国图书以及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汉代开始迄今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这次两国互赠图书资料,标志着两国人民珍视并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发展新的文化交流,无疑将促进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查看详细]
  • 11月

    11.02

    ▲1983年11月2~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顾问、全国伦理学研究会会长、研究员李奇为团长,副研究员王锐生、贾译林为成员的访南考察团访问了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和萨拉热窝三城市,同南方的实践派和辩证唯物主义派的著名哲学家普·弗兰尼茨基院士、依·苏贝克院士、阿丹诺维奇院士、卢基奇院士、比德罗·马狄奇院士、安·斯托伊科维奇博士、布·波尔什尼亚克教授、米·坎格尔加教授、比约维奇教授、维·考拉奇教授、米·日沃基奇教授、沃·卢斯教授、萨·哥鲁波维奇教授等,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访问受到南方的热情接待,广泛了解了南斯拉夫哲学家在上述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成果,并加强了两国哲学工作者的交流。

    [查看详细]

    11.15

    ▲1982年11月15日~198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邱仁宗赴英国考察科学哲学。在伦敦经济学院他会见了该院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系主任沃金斯教授,谈及科学哲学的地位和作用,英国科学哲学动态,对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等人的评价问题。并会见了波普尔前助手费尔茨博士。费尔茨博士介绍了科学哲学的各个派别和研究科学哲学的原则等问题。在英国期间,他访问了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秘书科恩,商谈我国参加该联合会问题,科恩还谈到自己在归纳逻辑方面的研究。在牛津大学哲学分系,邱仁宗还会见了科学哲学家哈雷,谈及科学哲学现状以及哈雷本人在科学真理、科学理论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他还访问了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科尔彻斯特艾塞克斯大学哲学系和诺里奇东英格利亚哲学系等单位。

    [查看详细]
  • 12月

    12.01

    ▲1983年12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黄枬森教授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主办的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圆桌会议。在会上他作了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言,并向大会提交同名论文。

    [查看详细]

    12.19

    ▲1983年12月19~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查汝强应邀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加蓬共和国首都利伯维尔召开的讨论会。会议的题目是:《内源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的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参加会议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加蓬、象牙海岸、喀麦隆、巴西、哥伦比亚、牙买加、美、苏、法、联邦德国等19国的近30位专家。会议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应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独立决定发展模式,不照抄西方模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等等。查汝强向会议提交了题为:《发展哲学与中国经验》的长篇论文。在会上查汝强作了两次发言,对与会者对中国经验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了回答,会议期间,他还应邀在加蓬电视台参加了《内源发展专题讨论》的电视节目。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