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8.117.80.241,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鉴
收藏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20卷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 字数(千字): 537
I S B N
978-7-5227-1547-6
点 击 量
180
其他卷次
2021 2010 2009 2008 1986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文学

文化

涅槃

中国文学

译本

分类
  • 目录浏览

  • 综述\概况

  • 热门文献

  • 大 事 记

  • 图 书

  • 最佳论文

2020年该大事记下共有共68条信息

  • 1月

    01.01

    厦门大学成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以21世纪提倡开放多元、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为背景,以思考文化交流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比较文学及跨文化研究发展为己任。中心由陆建德教授担任主任及首席专家,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力量,倡议主动思考外语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如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互鉴。

    [查看详细]

    01.29

    1月29日,以东西方文化艺术碰撞和互动为主题的“东方遇见西方”中美非文化艺术节、冬季养生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在纽约成功举办。活动由联合国网合集团和ASA大学共同主办,庆祝中华文化月、亚太裔传统文化节。联合国网合集团颁奖给ASA大学,希望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和文化工作者,青年人能有机会参与世界大同的行列。

    [查看详细]
  • 2月

    02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3月

    03

    本月无大事记

    [查看详细]
  • 4月

    04.15

    4月15日,经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原定2020年7月24—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新冠肺炎疫情会期顺延一年。

    [查看详细]

    04.22

    4月22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著名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终年76岁。

    [查看详细]

    04.30

    4月30日,美国著名华文作家、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原会长於梨华先生在美国逝世,享年89岁。

    [查看详细]
  • 5月

    05.05

    5月5日,湖南师范大学英美诗歌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当代诗歌与诗学中心、美国《复调文学》杂志、加州舒尔高中和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社区项目联合举办了“危机中的诗歌”中美线上视频研讨会。由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卢嫣美(Lauri Scheyer)主持。

    [查看详细]

    05.21

    5月21日,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联合举办第四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征文活动。旨在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人文情怀,营造爱诗、读诗、写诗、译诗的人文氛围,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诗歌交流。

    [查看详细]
  • 6月

    06.01

    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正式建立。

    [查看详细]

    06.13

    6月13—14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外国文学》杂志、外研社协办,副校长孙有中参加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国内外154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博士生共309人参加。共有280名学者在大会上发言,他们从政治、历史、全球化、种族、性别、阶级等研究视角对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尼日利亚等国文学进行了深入研讨。论文的研究领域也涵盖了族裔研究、生态研究、比较研究、文学的跨媒体改编、文学教学等议题。

    [查看详细]

    06.20

    6月20日,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和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新世纪外国文学趋势发展研究”高层论坛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外国语学院师生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以“新世纪外国文学趋势发展研究”为主题,探讨了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巨大变化、“现实主义转向”、跨学科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进展、新世纪美国非裔诗歌的历史书写转向、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媒介转向、美国小说的主题观照等热点和前沿问题。全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9位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众议研究员、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査明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作了主旨发言。

    [查看详细]

    06.20

    6月20日至7月24日,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第一季高端系列讲座“美美与共:比较的意义”连续6周开讲。主讲嘉宾及题目分别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主席、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隆溪教授《尚待发现的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尼采的面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名试解》;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彭青龙教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杨慧林教授《语言留给我们的哲学问题》;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座教授陆建德教授《沙尘暴下的社会思考:重读〈愤怒的葡萄〉有感》;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外文所所长、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陈众议教授《“文章合为时而著”与文学的几个问题》。讲座期间,中心还收到了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开拓者、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发来的亲笔贺词。

    [查看详细]
  • 7月

    07.05

    7月5日,中国比较文学文库第二轮征稿启动。“中国比较文学文库”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丛书,面向海内外学界,专诚征集中青年学人的优秀汉语学术专著,包括海外留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以集中而系统地展示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最新力作。文库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负责出版。

    [查看详细]

    07.12

    7月1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举办北京大学“东方大文学”系列学术工作坊(七)——“泰戈尔学与北京大学”。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举行,分为三个议题:“专家学者学术论坛、刘安武先生追思会和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同济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来自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外文学》等国家部委和新闻出版媒体单位50余位专家同人参与了会议。

    [查看详细]
  • 8月

    08.02

    8月2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高层论坛将在线上举行,会议旨在加强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查看详细]

    08.03

    8月3—1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协办的“新丝路·新思路”2020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一共举办了18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学术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东方文学研究为基点,从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出发,向学员们展现了广阔的文学、文化视角,提供了多元的研究方法。

    [查看详细]

    08.15

    8月15日至9月6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中外文化互鉴、科技人文融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专题论坛暨2020年首期线上高级研修班”,为了推动外国文学研究者强化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更好地融入以科技革新为特征的新时代,邀请国内知名作家、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著名学者就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方法、范式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举办系列讲座。

    [查看详细]

    08.18

    8月18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季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云讲堂拉开帷幕。开设云讲堂,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与知名专家的学术对话,整合海内外优势学术资源,搭建高质量云端交流平台。首季云讲堂安排了叶舒宪、王宁、张隆溪等中外学者6场讲座。

    [查看详细]

    08.28

    8月28日,台湾中国诗歌艺术学会、台湾中庸实践学会和《艺文论坛/青溪新文艺季刊》杂志领导、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推动者林静助先生在台北逝世。

    [查看详细]

    08.29

    8月29日,由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和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协办的“艾敏·雷哈尼逝世八十周年纪念研讨会”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黎巴嫩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这一场云端的思想盛宴。

    [查看详细]

    08.29

    8月29—30日,由《外国文学》编辑部和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定在延边大学联合召开的“情感与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以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举行。会议议题包括情感理论模式、情感因素在历史与文明中的发展与转换、文学中的情感表现与操控、情感对于个人身份与文化建构的意义。

    [查看详细]
  • 9月

    09.01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由四川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同创建,于2020年9月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中心在党和国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要求与重大战略部署下,依据“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多民族共建”的原则,旨在新的理论起点上重新认识、阐发、弘扬中华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省、部、校多方支撑下,中心力争在理论研究、全球传播、服务社会、双一流建设和对策智库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展,做出示范带动作用。

    [查看详细]

    09.10

    9月10日,著名外国语言文学专家、原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继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凌晨3时3分在济南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查看详细]

    09.15

    9月15日,旨在团结联系华文作家、推动繁荣华文创作、搭建中法文学交流桥梁和平台的旅法华文作家组织“法华作家协会”(Association des Ecrivains Chinois de France)在巴黎注册成立。旅法知名作家、诗人、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梁源法担任主席,旅法知名媒体人、作家黄冠杰担任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旅法知名媒体人、作家唐铁华及旅法著名企业家、作家吴秦担任常务副主席。

    [查看详细]

    09.19

    9月19日,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王宁、王守仁等11名专家作主旨发言,与全国各地1.5万余名外国文学研究学者、教师和学生在云端相聚,共享学术盛宴。会议议题包括“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媒体、大数据对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影响、我国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路径等。

    [查看详细]

    09.19

    9月19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实体会议联动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全球大变局语境下的翻译研究高层论坛”。论坛邀请11位翻译学界的顶尖学者和青年才俊作专题报告。会议直播实时观看累计近七千人次。

    [查看详细]

    09.25

    9月25—26日,在鲁迅先生诞辰139周年之际,“中韩文学对话会”在浙江绍兴召开,此次活动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等共同主办,旨在交流中韩文学的发展,加深两国文化之间的理解、沟通和互鉴。

    [查看详细]

    09.25

    9月25—26日,第六届中韩人文学论坛以线下线上方式举行,主办方为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本届论坛是中韩人文交流领域在疫情发生后举办的首个重要研讨会。论坛主会场分别设在北京和首尔,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主题为“人文价值的再发现及新诠释”。论坛还设有共同研讨和四个平行分论坛。共同研讨阶段的主题为“后新冠时代的人文学作用”,分论坛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和语言教育文化等。

    [查看详细]

    09.26

    9月26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全球大变局语境下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实体会议联动的形式,陈众议、程巍、杨金才、乔国强、张剑、彭青龙等11位来自全国知名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参与论坛,实时观看累计近七千人次。

    [查看详细]

    09.26

    9月26日,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隆重举行。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慧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詹福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宋炳辉,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郭英剑,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厦门大学人事处处长李军,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德,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志伟、院长陈菁出席此次活动。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张隆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和清华大学新雅学院讲席教授袁鹤翔线上参加了会议。

    [查看详细]

    09.26

    9月26日,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框架内系列活动之一——“相向而行·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圆桌会议在线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学外交”的概念、中俄文学交流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首设中俄文学翻译奖,该奖项评奖委员会由中俄双方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共同组成,其中包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文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巴格诺院士、俄罗斯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列兹尼琴科、项目经理利特维涅茨以及俄罗斯知名汉学家、莫斯科大学副教授谢梅纽克,评委会主席由刘文飞担任,俄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夫担任评委会名誉主席。

    [查看详细]

    09.26

    9月26—27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天津科普作家协会、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等中日双方专业组织及机构主办的“后疫情时代中日SF高峰云论坛——科幻与人类文明新希望”在线学术研讨会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科幻创作界、研究界的林让治、林久之、藤井太洋、山本范子、川端裕人、泊功;来自中国科幻创作界的刘慈欣、王晋康、韩松、陈楸帆、张文武等,研究界的孟庆枢、于长敏、秦刚、刘研、姚利芬、刘健、祝力新、韦华等,翻译出版界的姚海军、丁子承、纪建勋等。从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科幻产业、科幻政策等视角,探讨中日灾难主题科幻作品、科幻与纯文学之间共同题材的作品研究、科幻衍生产品及向海外推介路径等问题,共议后疫情时代下科幻与人类文明新希望。

    [查看详细]
  • 10月

    10.11

    10月1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金城兰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8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主旨发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研讨会以中美文化比较为中心,议题涉及中美文学文化交互影响研究、中美文学文化教学研究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等前沿问题。

    [查看详细]

    10.11

    10月11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主办,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问题、方法、意识”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在辽宁大学召开。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吴晓都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冰研究员,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熠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60位教师和300多名研究生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查看详细]

    10.17

    10月17—18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2020年符号学年会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以“民族文化·数字人文·符号学”为主题,探讨民族文化、数字人文与符号学结合研究。

    [查看详细]

    10.19

    10月19日,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办公室、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会指导,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2020中俄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青年领袖大连论坛暨‘第五届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交流月’开幕式”召开。论坛旨在为促进“一带一路”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本次论坛共有14位中俄学者,就中俄语言、文化、教育、传媒、文学与社会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对话。

    [查看详细]

    10.20

    10月20—21日,2020数字人文年会主题论坛(DH2020)在上海图书馆召开。本次论坛包括“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数字人文研究新锐”“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三场主题论坛以及“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分论坛。论坛采用现场实时报告与在线直播、视频录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最新的技术、理念和研究成果。

    [查看详细]

    10.24

    10月24—25日,第三届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讨会暨认知语言学与跨文化研究青年论坛举办,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将特别邀请认知语言学与跨文化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做主旨演讲,并同时开设“德语语言与认知研究”、“话语比较与跨文化研究”和“跨文化视域下的抗疫智能技术认知”三个研讨单元。

    [查看详细]

    10.30

    10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在网上举办第三届“欧洲语言文化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欧洲语言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吸引了众多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推动了欧洲非通用语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欧洲语言文化研究》学术集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促进了中欧人文交流与合作。

    [查看详细]

    10.30

    10月3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西安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化交流与融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召开。本次论坛采取线下与线上的方式同时开展,分议题包括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重读、外国作家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本土文化意识、外国文学教学研究、陕西当代作家作品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化共识等。来自多所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100余人现场参会,同时腾讯会议线上140余人参会。

    [查看详细]

    10.30

    10月30日至11月1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承办的“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8)课题组承办。会议吸引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班戈大学,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维拉诺瓦大学,日本杏林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约50名正式代表,共200多名学者和学生与会参加。

    [查看详细]

    10.30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0年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年会”在苏州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法国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具体议题包括法国文学与法语经典文学中的田园叙事传统、法国文学与法语经典文学中的自然书写、法国文学与法语经典文学中的疫病书写、法国文学与法语经典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研究(加缪逝世60周年纪念)、法国作家让·吉奥诺研究(吉奥诺逝世50周年纪念)。

    [查看详细]

    10.31

    10月31日,复旦大学生活美学研究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身体美学中心、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身心文化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及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生活美学与身体行动”高峰论坛暨《通过身体来思考》《金衣人历险记》译书发布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扬州大学、同济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出席本次论坛,专家学者围绕生活美学、身体美学及舒斯特曼《金衣人历险记》《通过身体来思考》等主要议题,为探索当代美学的范式转型,展开了富有启示性意义的研讨。

    [查看详细]
  • 11月

    11.06

    11月6—7日,由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韩国东国大学、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全球研究网(NRF-GRN)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文学国际云论坛举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本届论坛以“在疫情时代阅读世界文学”为主题,各主办方通过线上会场方式联动举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美国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欧荣教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汤姆森(Mads Thomsen)教授、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翁古力亚努(Delia Ungureanu)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陈礼珍教授、韩国东国大学兼中国杭州师范大学马云基金讲座教席金英敏(Youngmin Kim)教授、韩国延世大学朴炯智(Yungji Park)教授等海内外专家、学者300余人共聚云端,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查看详细]

    11.07

    11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课题组承办的“2020第二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89所高校的388名学者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查看详细]

    11.07

    11月7—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大变局视野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理念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收看人数达到10万人,线上专家与线下观众互动热烈,在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查看详细]

    11.08

    11月8—9日,“世界华文文学的诠释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学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学者,就“世界华文文学的思想视野”“文学史的书写与反思”“文学与文化现象研究”“文学与跨媒介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查看详细]

    11.09

    11月9—10日,由中国复旦大学、中国云南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联合主办的“危机时期的语言多样性:新冠疫情下的语言挑战”国际社会语言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汇报了多项实证研究,汇集中西方智慧,会议是一场在疫情时代背景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为引导进行多语发声的一场中西方的对话。会议秉承人文主义精神,服务国家语言战略,探讨了疫情期间人类共同面对的语言问题,为推动国际社会语言多样化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查看详细]

    11.10

    11月10日,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开设“比较文学国际系列讲座”,由基地常务副主任金惠敏教授负责主持筹办,主讲人由基地学者担任,包含四位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教授、西奥·德汉(Theo D’haen)教授、斯蒂文·托托西(Steven Tötösy de Zepetnek)教授(川大全职外籍教授)、斯文·埃里克·拉森(Svend Erik Larsen)教授;五位国际比较文学界知名教授——伍晓明教授(新西兰籍,川大全职外籍教授)、苏源熙(Haun Saussy)教授、李点教授、西蒙·C.埃斯特克(Simon C.Estok)教授、托马斯·O.比比(Thomas O.Beebee)教授等;七位国内著名学者——张法教授、赵毅衡教授、徐新建教授、阎嘉教授、王晓路教授、金惠敏教授、傅其林教授。该系列讲座共16讲,每月开讲两次,以中外学者搭配、线上云端讲座的形式进行。

    [查看详细]

    11.20

    11月20—22日,由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举办,本次会议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主题,围绕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在外国文学中的呈现问题,探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以及外国文学译介等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新方法与新成果。

    [查看详细]

    11.22

    11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系110周年纪念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校长助理、秘书长孙庆伟,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等兄弟单位领导,校内各院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以及中文系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大会由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

    [查看详细]

    11.25

    11月25日,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在国际英文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上发表比较文学变异学最新研究成果《普遍变异学》(General Variation Theory:A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Science)一文,旨在通过对广义科学的全面审视,提炼出“变异”的知识链,即“广义变异理论”,并从四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组成——基本变异、自然变异、生命变异和文化变异——进行理论构建与阐述,进一步推动了比较文学理论建设。

    [查看详细]

    11.27

    11月27—29日,由中国比较文学与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和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所、身体美学研究所承办的“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校本部)举办,会议议题包括后殖民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后人文主义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后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科幻文学研究、智能文明理论研究。

    [查看详细]

    11.28

    11月28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跨学科背景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论坛在上海武东路188号财大豪生酒店举行。

    [查看详细]

    11.28

    11月28—29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国际汉学》杂志社协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汉学与中国经典翻译”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国际汉学及中国经典翻译与国际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查看详细]
  • 12月

    12.04

    12月4—6日,第二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暨纪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视频讨论会以线上视频方式举办。此次会议属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10周年系庆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室、《中国语文》编辑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100多位学者共聚线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查看详细]

    12.04

    12月4—6日,由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承办的福建省社科界2020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书写——闽籍作家与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漳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等十余所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和作家出席会议。

    [查看详细]

    12.04

    12月4—6日,“2020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延边大学召开。该论坛由郭英剑教授所承担的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重大规划项目“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课题组主办,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所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本次论坛集中研讨“疫情之下、变局之中的美国亚裔文学”,与会的专家学者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与会者也分组讨论了美国亚裔文学中的共同体、乡村、城市以及移民书写的思考等问题。

    [查看详细]

    12.06

    12月6日上午,“2020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高端论坛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主办,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国内诸多高校的360余位专家、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线上会议。

    [查看详细]

    12.10

    12月10日,西北师范大学中外诗歌比较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西北师大以线上和线下方式举行。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教授,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正茂,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编辑、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马永强,澳门大学姚京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陈树才研究员,西北师大相关部门负责人线下参加会议,共同为诗歌中心揭牌。

    [查看详细]

    12.11

    12月11—13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文学理论与比较诗学研究分会第13届年会暨“文学理论跨文化会通与世界文论共同体建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查看详细]

    12.12

    12月12—13日,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在扬州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由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主题是“东方遇见西方:文学文化之互鉴”。

    [查看详细]

    12.19

    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北大南亚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哲学系/宗教学系等院系的青年学者(含博士后)及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查看详细]

    12.20

    12月20日,《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召开“当代外国文学的生态文明与地理书写”专题研讨会,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河海大学社科处、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承办,本专题研讨会以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生态文明与地理书写为主要议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学研究领域就风景、环境、河流、健康与疾病等议题各抒己见,从人文社科角度深入探讨当代外国文学所表征的人与河流,人与地理,人与自然环境等关系,以寻求和挖掘文学内蕴的应对环境挑战和生态危机思想特征。

    [查看详细]

    12.26

    12月26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传记研究中心、医学人文学院、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二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学者与中国作家协会特邀嘉宾,郑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医生代表,以及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代表一起,围绕“疫情文学与叙事医学:传记文学的新潮流”主题,进行了在线讨论,共同探索后疫情时代下,疫情文学和叙事医学的交叉和互动。

    [查看详细]

    12.26

    12月26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202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索邦大学文学院(巴黎四大)、威廉·玛丽大学、埃及亚历山大大学、马来西亚苏丹阿都哈林姆阿占沙国际伊斯兰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人参加。开幕式由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谢赫扎耶德研究中心主任薛庆国教授主持。

    [查看详细]

    12.27

    12月27日,中国上海、美国休斯敦、泉城济南、孔孟之乡邹城,同步空中连线,开启了“生命之光”中美华人2021新年云诗汇。本次诗会由山东省当代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济宁市侨办,美国休斯敦华夏中文学校主办,由山东省当代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语言艺术专委会,邹城市朗诵艺术协会,美国休斯敦华夏中文学校华夏之声朗诵艺术团承办。

    [查看详细]

    12.28

    12月28日,《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环境与人文: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会议邀请国内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具体议题包括“当代生态批评理论前沿与热点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生态叙事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的自然与景观书写”“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环境史书写”“当代外国文学中的食物与农事书写”“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生态异托邦书写”“当代外国生态文学中的病疫书写”“中西比较视域下生态批评话语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

    [查看详细]

    12.28

    12月28日晚,“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首季收官之讲成功举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带来题为“从比较诗学到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的讲座。

    [查看详细]

相关推荐

热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分析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912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8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售前咨询:010-84050797

售后服务:010-84050797

  •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微信公众号

    关闭